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读小学那几年,父亲病重,三个姐妹同时上学。有一年,家里实在凑不齐学费了,怎么办?我想,作为老大,我还是不读算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把我的想法跟妈妈说了,没想到妈妈一口就答应了。听到妈妈真的让我退学,我又舍不得了,想到我真的就要离开可爱的学校,离开那些敬爱的老师,心里空落落的。我托一个同学搭信给老师,说我不能读书了。  相似文献   

2.
7月1日那天,我躲在监舍的角落里哭了整整一天,我有34年的党龄,一家三口都是党员,是党培养了我。而今,我却身陷囹囵,失去了亲情,失去了朋友,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我痛心!我后悔!——摘自靖大荣的忏悔  相似文献   

3.
我叫李国岩,是德惠市布海镇畜牧站站长,今年60岁了。 1961年我曾考入沈阳农学院,读了一年半的书,后来因为家中老人有病无人照管,只好退学。就因为我曾上了几天大学,党支部对我格外器重,安排我做了牲畜配种员,1965年还提拔我担任了镇畜牧站长,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我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站长,我的工作直接服务千家万户,和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不管操多大心、挨多少累,我都要把工作干好,义不容辞地为养户分忧解难。 宋宝山是我镇布海村人,1998年的一天他对我说:“老站长,请你帮我参谋参谋,现在种…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后,看了《奋斗》我有了雄心壮志;当我踟蹰的时候,我看了《我的青春我作主》;就在我即将豁然开朗的时候,一部《蜗居》把人拍死了;绝望中,我看了娌012》顿时淡定了,买什么房子啊,早晚要塌的!  相似文献   

5.
“文书记,今天我想再次听一下你对这次村级换届的真实想法。”“上次你到我们村搞调研时,我就说了,今年我都65岁了,根据上级文件规定,我已超龄了,组织上信任我,依目前我的身体状况还是可以继续干一届,但不利于年轻人成长,我请求组织允许我光荣退休。”  相似文献   

6.
丰谷 《支部生活》2009,(12):46-46
“人生经常面临着选择,我为我的选择自豪。当改革开放刚刚启步,激情四处回荡,我知道建设不能只凭激情,于是我选择了科学。大学毕业,我愿为云南尽微薄力量,于是选择了农业。20多年过去了,走过的路上,有成功的喜悦,有挫折的悲哀,但我从不为我的选择彷徨。”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2,(14):26-27
左太北说,我是1940年5月生的,8月份就开始百团大战。所以我实际上跟父亲就呆了三个月,那时候我刚刚三个月大。我并不太了解父亲。到了1982年,母亲突然把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写的11封信给了我,这些信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觉得我有一个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8.
讲故事的人     
莫言 《党课》2013,(2):77-80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90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相似文献   

9.
《北京支部生活》2006,(3):66-66
一个朋友做生意资金紧张,从我这里借款3.3万元,说好了一个月后偿还。到了还钱的日子他没有还上,给我打了一张欠条。他一直没有还我钱,我们闹翻了。我打算告他,可拿出那张欠条一看傻眼了,上面把我的名字错写成了“李和”。对方还借机说不认识我,欠条上的“李和”不是我,也不知道欠条怎么在我手上。对方胡搅蛮缠,我该怎么办啊,我还能告得赢吗?  相似文献   

10.
邹伯埙 《共产党人》2005,(19):10-11
小时候,我家很穷,没饭吃,没衣穿。1938年,我正在村子里上小学,日本鬼子就打了过来。我的父亲1937年参加了八路军,受他的影响,我也产生了打鬼子的念头。1938年10月,我光荣地参加了八路军,那年我12岁。  相似文献   

11.
撕下脸皮来     
你这没用的东西,我要把你撕下来!我对着镜子里我的脸皮恨恨地骂着。我的手里拿着刮胡刀,它在我的这种心理的指导下在我的脸上兜了一圈。然后我伸出手,轻轻地撕下我的脸皮。看着血肉模糊的没有脸皮的我的脸,我开心极了,于是我一扬手把我的脸皮扔进了垃圾箱。我讨厌我的脸皮并不是因为它长得难看,而是因为它没有用——它在半小时前打乱了我的计划。半小时前我提着礼品去局长家(为了我的前途)。可刚到局长家门口我那不争气的脸皮就开始发热了,还火辣辣地疼,这使得我做贼似的落荒而逃。现在我决定再去一趟局长家———脸皮都没有了我…  相似文献   

12.
“我的犯错确确实实与公诉人说的一样,因为长时间没有学习法律,法律观念淡薄,再加上一时的糊涂,做了傻事,导致了犯罪,因此我非常后悔。我辜负了党对我的培养,辜负了组织对我的提拔,也给我的家人带来了痛苦。”海南省国资委原副主任王俊武在庭审最后陈述阶段已是声泪俱下。  相似文献   

13.
正月初六的早上,我正在家里看书,邮递员敲门向我拜年之后,说支部生活社给我寄来了稿费。两天后的中午,我又接到了支部生活社领导的电话,向我和家人拜年,亲切的话语使我深受感动。妻子得知情由后深情地说:“这真叫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呀!”当时虽然午饭已经摆上了餐桌,但我无心就餐,久久地坐在桌前,回忆起了我与《支部生活》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1975年,我出生在江油市,1978年被送养到德阳一位农民家。这么多年来,养父母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还操办了我的婚事。我亲生父母从把我送养时起,就再也没有看过我。如今,他们家的两个儿子一个因车祸死亡,一个不供养他们。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没有了生活能力,才想起了我。前几天,他们说我要是再不供养他们,就把家里的老二和我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5.
邓勤 《党员文摘》2008,(7):33-33
我到澳大利亚悉尼求学,在租来的房子里刚住了半年,就被小偷光顾了。一天夜里,房子的后窗玻璃被砸碎,小偷拿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其他一些物品。我赶紧报了警,警察勘查现场后,安慰了我一番,然后询问了丢失的物品名称、型号、购买地、时间和价钱。他们记录后让我签了字,嘱咐我赶紧跟保险公司联系,便于理赔。我连夜拨打了保险公司的服务电话,详细描述了被窃物品,对方记录后告诉我,将有人跟我联系。  相似文献   

16.
戴安林 《世纪桥》2011,(8):52-59
“子珍,我这个人平时是不爱落泪的,只有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流泪;二是跟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  相似文献   

17.
三年前的冬天,公公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丈夫整天郁闷烦躁,我又下了岗,做买卖还赔了本。家庭的变故和生活的挫折,让原本开朗的我变得一蹶不振,时常追问生命的价值,几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丈夫拿同家的一摞报刊里发现了一本《党建文汇》,百无聊赖之际,我随手翻翻,丰富多彩的内容立即吸引了我。我贪婪地读着,甚至忘了做午饭,直到婆婆提醒,我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杂志。从此,我迷恋上了《党建文汇》。  相似文献   

18.
他人无错     
鲍河扬 《廉政瞭望》2011,(24):37-37
我的一位朋友要我写一幅鼓励他孩子上进的字,我的书法很平常,只是朋友喜欢我的语言。这难为了我,不能用现成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不能“难得糊涂”,于是我想了许久,终于有了,写下“他人无错”。朋友看后茫然,我便与他细说这几个字。  相似文献   

19.
我叫李兰蕴,1963年出生在山东省梁山县。1983年,我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考入了兰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7月,我穿上了绿色的军装,走进了首都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工程学院,不久便升为营级教官,圆了我自幼的当兵梦。在军校7年,工资优厚,生活安定,并且入了党,事业有成。本来可以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以求更大的发展。就在这时,我却产生了回乡的念头。我的家乡在鲁西南,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生活还不富裕。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每一根血管里都流淌着农民的血液。我萌发了回家乡创业回报父老乡亲的念头。起初,我还以为自己是一时…  相似文献   

20.
那年,我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一天,我收到一个男孩儿写的稿件,他的文笔不怎么好,语言枯燥直板。我勉强看了两段就把稿子退了回去。可过了几天。我又收到了那篇稿子。我有些意外,带着一丝好奇。我读完了整篇文章。它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虽然文笔不怎么好,但我还是能感受到那字里行间深深的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