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要回放     
《传承》2004,(5)
9月-10月孙中山莅桂督师1921年,旧桂系军阀陆荣廷部主力被粤军歼灭,陆荣廷通电下野。孙中山决定以广西为北伐基地,讨伐直系军阀。10月15日,孙中山、胡汉民等由广州乘军舰出巡广西,17日抵达梧州,23日抵达南宁,12月4日抵达桂林,设北伐大本营于桂林王城。孙中山在桂林先后作《三民主义是建设新国家之完全方法》、《知难行易》、《军人精神教育》等演讲。23日,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抵达桂林,孙中山多次与马林会晤,商讨中国革命以及中国与苏俄合作等事宜。后因粤系军阀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等离开梧州返广州。孙中山出巡广西半年,对广西的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2.
和璐  张洋 《现代领导》2014,(11):40-41
叶剑英入党第一次努力没有成功 1920年春,叶剑英离开家乡奔赴福建漳州,参加了粤军。很快,他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1921年12月,孙中山在广西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叶剑英担任孙中山随员,有机会直接聆听孙中山的教诲。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深深触动了叶剑英。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6,(6)
正北伐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武装斗争统一中国的重大举措,是他晚年军事思想的"高峰"和宏伟治国方略。孙中山赴韶关设立北伐大本营并主持北伐督师事宜,按史载有1922年4月和1924年9至10月两次。1924年9月,第二次赴韶关主持北伐誓师前后活动,是由黄埔军校第1期第1队全程负责警卫守护,从现存史料与回忆文章中,可窥视当年孙中山先生在  相似文献   

4.
付金柱 《长白学刊》2011,(1):133-136
1922年孙中山北伐中途受阻,迫不得已"潜师回粤",事后孙中山认为其原因在于陈炯明从中阻遏,后世史家亦多从此说.实际上,就当时北伐的即刻历史情境而言,无论是北伐的南北联盟,还是北伐的饷械准备,以及湖南各界反对北伐假道湘省,都未取得有利的情势,此皆为孙中山北伐爱阻"潜师回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广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常周 《桂海论丛》2001,17(6):84-87
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为实现他“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纲领和毕生致力的三民主义 ,曾多次亲临广西 ,领导镇南关起义 ,为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争取和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 ,提出广西善后工作的方针 ;建立桂林大本营 ,督师北伐 ,在广西各界群众和军队中宣传三民主义 ,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并和马林一起探讨改组国民党 ,与社会各阶层及农民劳工联系 ,建立军官学校 ,促进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等问题 ,从而促使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思想的形成 ;规划广西交通建设的蓝图 ,还亲自参加了桂林到全州的军用公路动工典礼。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 ,给老一辈的广西人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广西人民对孙中山先生无限崇敬和怀念。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春秋》2012,(3):1-1
孙中山与济南有着一段因缘际会: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将济南作为北伐清王朝的战略枢纽;1912年9月孙中山亲临济南考察和演说;1916年初夏孙中山指导山东讨袁护国战争以夺取济南作为决胜关键。李宏生先生《孙中山巡视济南史事录》对这段尘封的历史进行权威解读。  相似文献   

7.
李忠诚  刘苑生  曹燕 《黄埔》2014,(3):24-51
北伐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孙中山在世时,曾两次挥师北上,最后都无功而返。为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遗愿,1926年秋,国民政府兴师北伐。黄埔军校已经毕业的前四期学生,分别编入北伐军的各种部队,从中路、东路参加北伐战争;第五期的部分入伍生,也参加了北伐。他们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或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或乔装打扮,  相似文献   

8.
梁潮 《传承》2004,(3):28-29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和秦代大型水利工程灵渠、明代靖江王城王陵一道,成为桂林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在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多项构成因素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广西地理位置和当时政治等方面的特殊原因,从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至1944年9月湘桂大撤退前,桂林成为大西南与华中、华南以及东南亚联系的枢纽,东北、华北、华东各沦陷区的1000多名文化人士云集桂林,其中如何香凝、李达、李四光、梁漱溟、陶行知、邹韬奋、范长江、张友渔、薛暮桥、蔡楚生、吴晓邦、柳亚子、叶圣陶、胡风等闻名全国的名家大师便…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6,(25)
正梧州拥有中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孙中山在北伐期间曾三次驻节梧州,并提出以梧州为中心全面开发西江的规划。新中国成立后,孙中山对梧州的宏伟构想逐步实现。梧州位于广西东部,地处珠江流域中游,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大门。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辖广西、广东,梧州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梧州是有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有"百年商埠"之美誉。除了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祥地,梧州也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地。其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0,(10):76-77
在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史上,广州无疑有着重要的地位。1841年,广州三元里乡民自发组织起来,予英国侵略军以有力的打击:1911年4月27日,由孙中山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为推翻帝制、创建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吹晌了前奏: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誓师北伐: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再揭护法旗帜: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1.
张秋红 《人民论坛》2010,(10):106-107
桂林是国际旅游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桂林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色食品开发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桂林市可以立足于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特色食品产业,进而推动桂林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庾新顺 《传承》2013,(11):17-19
李济深是广西苍梧县冠盖乡料神村人,著名北伐"铁军"军长、爱国民主革命家和新中国的卓越领导人。李济深顺应潮流,为近代中华民族两大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一、孙中山麾下的粤军将才李济深,原名李济琛,别名李锦江,字任潮。1885年11月6日生于广西苍梧县冠盖乡(今大坡乡)料神村的  相似文献   

13.
1924年6月16日     
曹燕辑 《黄埔》2010,(1):42-42
这一天,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黄埔军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清晨6时,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乘江固舰从大本营出发,7时40分抵达军校码头,全体师生列队候迎。上岸后,孙中山先生首先对军校进行巡视。在校本部,  相似文献   

14.
“总统是人民的公仆“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总统府的暖阁举行宣誓就职仪式,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  相似文献   

15.
共产国际委员马林与大总统孙中山在桂林会谈对促进国共合作做出重大贡献。会谈前,马林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过积极的作用。本文介绍马林参加中共一大及其与孙中山会谈前后的经过。  一、马林出席中共一大前的简况  马林,荷兰国鹿特丹人,1883年诞生,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曾用马丁、马灵、马伦、斯列夫利特等10多个化名,又用孙铎为笔名,在中国的《向导》、《前锋》等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篇文章。青年时代,他在荷兰铁路部门做工,1902年参加荷兰民主工党,①开展铁路工人运动,在荷…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6,(6)
正造就革命军队的未来军官孙中山亲自创办的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孙中山为了反帝反封建军阀、北伐统一中国而创建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该校从1924年6月开办,至1928年3月,在不到4年时间内,由第1期至第4期毕业的学生就有4981人。他们来自全国26省,并有朝鲜、越南、新加坡等  相似文献   

17.
史要回放     
《传承》2004,(6)
广西宣布独立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广西各地的同盟会员积极响应,推动广西独立,并组织武装起义。10月30日,梧州宣布独立。11月7日,广西宣布独立;8日,南宁、柳州宣布独立。11日,陆荣廷通电各省军政府,宣布就任都督。下旬,桂林新军混成协(相当于旅)出师援鄂。广西的独立和出师北伐,为推翻清王朝作出了贡献。鲍罗廷到广西视察1926年12月,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广州国民政府高等顾问苏联人米哈依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到广西视察,深入了解广西的政治、经济情况,敦促国民党广西当局执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湘江战役193…  相似文献   

18.
秦始皇北伐匈奴,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大事件,学者累有论撰。笔者不揣翦陋,拟就秦始皇北伐匈奴的时间、规模、失策以及司马迁记述的寓意诸问题,粗加述论。 关于秦北伐匈奴的时间。《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为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自司马光纂《资治通鉴》采纳此说以来,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不然。秦北伐匈奴是在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北伐匈奴的统帅是蒙恬。太史公对北伐记载最详的也是《蒙恬列传》:“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  相似文献   

19.
孙兰兰 《协商论坛》2010,(12):53-55
2010年11月21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4周年,明年也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既是中国国民党的创立者和精神领袖,也是中国共产党眼中的"老师"和革命的"旗帜"。在现实中,两个党派的沟通与合作,都与孙中山密切相关。作者通过几个专家的口述,一一解读了孙中山就任总统时期的几个谜。  相似文献   

20.
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战略依托和决策枢纽的重大作用。但是,中共中央是从何时选择陕北作为大本营的?传统的观点是:1935年9月21日哈达铺会议(一说是9月27日榜罗镇会议)决定到陕北落脚,实际上即决定了把大本营放在陕北。其实,红军落脚点的选择与大本营的选择并非一回事,陕北大本营的战略选定有一个历史过程;该过程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告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