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八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王正萍同志的辅导报告中说:“阶级一经产生以后,它就不仅仅是个经济范畴,而且是一个社会范畴了”。这个论点是值得商榷的。作为客观实体的阶级究竟是经济范畴还是社会范畴?我们认为,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因为经济——这里指人剥削人的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看过《人民日报》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二日发表的王正萍同志的辅导文章,对他提出的消灭剥削阶级的条件和时间,我有不同的看法。怎样才算消灭了剥削阶级?王正萍同志答复是:“从原则上说,划分阶级和消灭阶级都应该以经济关系为标准。但是,消灭剥削阶  相似文献   

3.
目前理论界在讨论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爭这个总问題时,对这个具体问題也发表了一些不同意见。这里,我们也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为什么要研究当前阶级斗爭的对象?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在我国剝削阶级消灭以前,无产阶级进行的阶级斗爭的对象是比较清楚的,但在剝削阶级被消灭后,旧的对象——地主阶级、富农阶级、资本家阶级已经消失了,在阶级斗爭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新的对象是什么呢?这是值得研究的。第二,要正确开展阶级斗爭就必须正确确定阶级斗爭的对象,如果确定的阶级斗爭对象不正确(扩大了或缩小了)那就必然会影响到进行的阶级斗爭本身的正确性,犯“左”或右的错误。这方面是有严重的教训的。所  相似文献   

4.
(一) 一八五九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先提出关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学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性质,我国学术界有原始社会说、奴隶社会说、封建社会说、混合阶段说、东方特有的阶级社会说、经济形式说诸种,但古代的生产方式为奴隶制社会,这已基本成为定论。我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即私有制和阶级产生阶段的社会形态,它是先于古代的,即奴隶制的社会生产形态而存在的。在这里,马克思大体上提出了五种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为了肯定奴隶制是一个单独的社会发展阶段,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奴隶制是同其他任何经济范畴一样的一个经济范畴。”“因为奴隶制是一个经济范畴,所以它总是列入各民族的社会制度中。”一八四四年,恩格斯根据  相似文献   

5.
(一) “文化大革命”被毛泽东视为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毛泽东的阶级观与革命观。这一阶级观、革命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毛泽东1926年3月发表于“中国青年》第116—117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作了重大修改。不少在建国初期看来不大合适的论点被删削了。然而,从毛泽东本人后来的言论与行动可以看出,这些被删削了的论点事实上仍然继续潜藏在他的思想深处,而且不断地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结构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新课题。马克思曾经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阶级和阶级差别存在,“每个人都象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1——12页)。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和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马克思的这种设想。他在1919年拟的《论粮食自由贸易一文的提纲》中写道:“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阶级的消灭。因而,农民消灭,  相似文献   

7.
读了刊登在2004年第4期《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上刘建德同志的《关于政治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一文,我觉得“有的政治教师”之所以有“我是谁”的疑问,原因在于我们所教学科的名称与实际不相符。我们所教的学科名称是政治。1999年版《辞海》对“政治”一词的解释为:“阶级斗争、处理阶级关系成为政治的重要内容。政治所要处理的主要是国家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阶级内部的关系、阶级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等,并表现为代表一定阶级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活动。”据新近公布的高中思想政治课…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临沂市委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李抒望同志在《党群关系是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来稿中指出,党群关系,历来是我党十分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针对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严肃指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3月6日《人民日报》)“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4月2日《人民日报》)他强调,这个道理要反复讲,…  相似文献   

9.
观点     
廉洁自律和奉公守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父母的精神赡养,是一种孝敬。——《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做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压器”,疏导社会情绪的“整流器”,化解社会矛盾的“安全阀”。——-2月27日,《人民日报》载文认为;“良禽择木而栖”,因此,留不住人才是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观点     
《今日浙江》2012,(5):5-5
廉洁自律和奉公守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父母的精神赡养,是一种孝敬。——《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做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压器”,疏导社会情绪的“整流器”,化解社会矛盾的“安全阀”。——-2月27日,《人民日报》载文认为;“良禽择木而栖”,因此,留不住人才是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产主义,这正是全世界各国无产者争取解放斗争的最终目的。因为私有制和人剥削人的现象,并不是从来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因而也是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的。社会主义改造前云南独龙族社会经济形态,为我们研究私有制度的起源,提供了一个实例。我们研究独龙族社会私有制度的起源,对于批判“四人帮”歪曲原始社会历史,贩卖历史唯心主义,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阶级不是个政治概念而是个经济概念。首先,从阶级的产生来看,阶级从产生到消灭,都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马克思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是没有阶级的。阶级是怎样产生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产生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就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阶级分裂。具体地说,第一,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第二,私有制的产生,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私有制确立后,阶级的产生就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可见,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产生是由经济…  相似文献   

13.
<正> 刘德厚在1989年第一期《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论文《关于建立经济政治学的几个问题》,论文着重论述了建立经济政治学的问题。论文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价值观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意义上讲,他们提出了关于“上层建筑意义上的政治”,旨在揭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普遍本质;另一方面,从阶级的意义上论述了政治现象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人类社会既存在阶级的政治,也存在社会的政治。作为阶级政治,反映着阶级的关系,并随着阶级的产生、变化、消灾而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是我们党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这是一个科学的构想,它以新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首先,它突破了把国家仅仅看作阶级统治工具的传统观念,体现了国家同时也是缓和阶级冲突的工具的新思想。恩格斯曾经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国家“作为表面上的调停人”,为了使那些不可调和的对立面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应当缓和冲突,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指示我们:“《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本文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通过对阶级局限性与历史局限性问题的分析,批判所谓投降是农民的“历史局限性”或“阶级局限性”的谬论。一分析阶级局限性之前,先谈一下阶级性的问题。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与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的内容和职能。有人提出,现阶段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在我国已经被消灭了,那么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对象又是指谁呢? 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对象是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密切相关的。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消灭以后,专政对象已经不是完整的反动阶级了,但由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并没有停止和消失。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对敌专政职能决不能取消,但专政对象只是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邓小平同志对此有过明确的论述,他说:“我们必须看到,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反革命分子、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社会目前和今后的阶级斗争,显然不同于过去历史上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69页)笔者认为,我们应当研究这个“显然不同”具体在什么地方,以期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有个较为详细具体地认识。希望下面的一些看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56年1月,周恩来同志就代表党中央宣布:我国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见1956年1月30日《人民日报》)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重申:“总的说来,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无产阶级自已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见1978年第3期《红旗》杂志) 三年多来,我国理论界围绕着知识分子的范畴、阶级成份和阶级属性、地位与作用、同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也是商品刘文战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发展劳动力市场。王正萍同志撰文认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有一部分不具有商品属性。本人在仔细读过王正萍同志的文章(《论社会主义劳动力的非商品属性》,载《党建研究》1994年第5期,以下简称王文)之后,认为他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我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科学地表述经济范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知道,经济范畴是反映一定生产关系的科学概念,是社会生产关系在理论上的表现。马克思说:“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08页)只有科学地表述经济范畴,才能透过社会经济的现象,阐明社会经济的本质。下面仅就如何表述“商品”这一经济范畴谈谈自己一点粗浅体会。在表述“商品”这个经济范畴的时候,我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商品的理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