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2)
近年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引发各方关注,而网络的迅猛发展又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对大学生的成才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交往与现实社交具有较高的重合度,但同时也具有开放性、弱熟人性和认同化选择倾向的特征。在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时,要高度重视当下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新特点,牢牢把握网络环境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时而翻看笔记本,用笔尖在纸上轻轻勾勒线条;时而盯着屏幕敲击键盘,在电子手绘板上细细调整笔触。这个在屏幕前认真勾画着的大男孩叫钟超能,是微信热门表情包“乖巧宝宝”系列的创作者。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4)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在20世纪,世界终于从电气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时代,信息网络可以说是普及家家户户,而我们的生活也已经到达了几乎离不开网络的地步。高等院校是一个给大学生发展的平台,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发展的重要环节,伴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高等教育业随之改善,网络更是用于教育之中的工具,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各种问题。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以及人际交往的分析,找出现如今网络交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然变身为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并成功开启了人际交往的新时代。网络中人际关系的特点、信任机制及动机等都与现实社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特点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网络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使人们获得社会支持感,提高自身自尊水平;另一方面虚拟的网络容易使人的心理产生病变,使人际关系产生隔阂。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阐述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亓胜辉  余林 《学理论》2014,(7):110-111
网络对人际交往心理的影响如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个体利用网络的目的及方式是探讨这一问题的关键。目前个体的网络使用目的主要分为工具性、娱乐性及社交性三种。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可从网络使用效果的评估指标、网络与孤独感的因果关系及不同网络群体使用效果的异同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2)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佼佼者,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同时,他们的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着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亲人、同学、老师、老乡、室友、班级、学校、社会以及环境,甚至网友等都处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里。  相似文献   

7.
通过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对民族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考察,运用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找个别学生进行访谈,最后对大学生的网络群体特质进行归纳与总结,得到以下关于大学生的四个网络特质:去中心化的边缘参与,无情的批判,更加个性化的彰显,阅读的零散化,以期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网络虚拟社区"是随着网络以及人们网络社会行动的扩展而出现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新型空间。网络虚拟社区也与现实社区一样鱼龙混杂形形色色,现实社区的各种现象也会自然地反映在或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社区中,包括各种违法犯罪案件。网络犯罪案件的发生又多与网络言语行为密切相关,如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网络人肉搜索、网络攻击、网络赌博、网络虚假信息散布等。在与网络言语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中,通常可以透过网络言语行为特点,对犯罪主体的个人特征做出一定的刻画和描述,从而为有效、及时、准确遏制或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刑法中,立法"定性加定量"的定罪模式决定了罪量要素作为一种"犯罪门槛"普遍存在于刑法分则的条文中,诽谤罪的成立也需要达到特定的犯罪门槛。"两高"关于网络诽谤犯罪的司法解释中对网络诽谤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作出了有针对性的细化,增加的"点击、转载次数"标准和"行政前置模式",促使网络诽谤罪的犯罪门槛下降,并使得网络诽谤罪表现出不同于现实诽谤罪的犯罪门槛。而诽谤罪的"网络门槛"下降,对于法益保护前置化、促进刑法的网络扩张以及指导刑事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网络"共同价值"构建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把握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实践内生性和价值共存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对我国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网络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民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当前,网民利用网络参与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积极性甚高,所形成的强大舆论氛围为党和政府及时了解民意民愿,采取符合民众呼声的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渠道.从而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正确认识网络民主的作用.积极引导网络民主健康发展,对于我们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网络交往正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大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的形成时期。深入研究网络交往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找寻消解网络交往困境的对策和途径,优化健康绿色的网络交往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交往的概念和内涵(一)网络交往的概念。网络交往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网络使用者角度看,广义的网络交往就是"互联网使用行为",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的行为;而从狭义上看,网络  相似文献   

13.
正三年三次,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如约而至。从第一次的有点紧张、第二次的十分珍惜,再到第三次的责任重大,温总理的心情在变化,同时访谈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各有侧重,但不变的是对百姓感受的高度尊重、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与网友在线聊天时说: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  相似文献   

14.
网络民主协助提升两会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去年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交流,今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又与网民视频聊天,互联网的深度介入,使人大、政协为主要平台的中国式民主有了鲜明的网络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文中通过揭示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和比较网络行为与现实行为的差异,由此从道德防治和法律规范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是一种新生的社会组织形式,目前网络伦理陷入困境的局面,使我们明白当前网络伦理的构建显得非常必要。在构建网络伦理时,必须坚持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原则、自主自律的原则等等。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网民自我角色意识,健全网络法制,加强网络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政治民主而言是场革命。网络在中国的民主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是网络公众舆论的塑造还是网络议程的设置都凸显出公众的主体地位,使公众更为平等地掌握信息,参与政治决策。网络的民主功能是显著的,然而非理性的话语交往和无视规则的狂热却限制了网络民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程展鹏 《学理论》2011,(15):250-25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网络道德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而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多元性,被教育者的多样心理、行为方式、学校德育的滞后和教育者的素质等原因,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挑战。本文探讨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柳萌 《民主》2006,(10):45-45
网络真是个好东西。可以跨越历史时空,听远古先祖讲述,可以拉近地域距离,跟朋友对坐交谈,总之,如此充满神奇的网络,使得生活方便而有趣。在我还未学会上网时,有位朋友问我:“你最近写了好几篇文章,是吧?”接着他说了说篇名,发表的报刊名字,我立刻表示惊愕:“你怎么知道啊?”朋友说:“从网上看到的呀。”这时的网络在我心目中,无异于探矿的地测仪,开始对网络有种神秘感。学会上网之后,生活丰富多了。听音乐,读文章,看图片,查资料……甚至于了解气象情况、火车时刻,只在轻轻弹指刹那间,整个多姿多采世界,仿佛就会近在眼前。有次查询北京一条街…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与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民主政治有一定的影响,网络的发展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实行,但不能解决民主政治的所有问题,不能决定民主政治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