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军 《中国机关后勤》2007,(4):10-11,28
“廉洁、务实、高效。贯彻始终,蔚成风气”,这是温总理对全国后勤工作的殷殷期盼。中国气象局后勤人牢记总理教诲,以廉洁之姿、务实之态谱写了气象后勤工作高效运转的新篇章。如果把全国后勤比作一个百花园,那么他们就是这百花园中的一朵“荷花”,高洁清雅、蓬勃向上。他们所奉献的优质服务正如荷花所散发出的芳馥之气给气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股澎湃动力。  相似文献   

2.
《天津人大》2006,(7):F0002-F0002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天津市气象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努力实践“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读者,您每天看天气预报节目吗?你可曾知道,是谁预测出第二天的阴睛冷暖?这些能看透老天爷“心思”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人?走近“管天人”,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什么能“未卜先知”,具有什么特异功能的神人。他们是一群普普通通。但有着丰富学识的气象工作者。凭着他们对气象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对天气预报的丰富经验,以及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守候着广阔的天空,管天测地。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立清就是他们中的杰出的一员。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10,(3):29-32
被称作“云中水滴”的世界气象馆.是本届世博会唯一的国际组织自建馆,也是世博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气象馆。该馆由世界气象组织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建设、欧洲卫星气象组织等联合参展,其主题定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馆中有一条气候变化“长廊”警示地球人尽快找到“低碳”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 “天气预报?看看报纸、电视,听听广播不就行了。”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气象预报只是衣食住行的一种参考,但很多商家对此却另有一番体会,气象预报很可能成为他们赢得市场的重要信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崛起,大众媒体上公益性质的气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商家对气象信息的“渴求”了。如今,商家们纷纷向气象部门购买更精细的气象信息。于是,作为气象公益服务的补充,气象专业有偿服务应运而生,气象经济得以萌芽、生长。冷暖晴雨含商机“我们保险公司用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及时而有针对性地督促投保单位对气象灾害进行主动防范,使其减少因  相似文献   

6.
刘立成  孙帅 《世纪行》2006,(4):37-40
2006年1月17日,一份《关于〈湖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关建设项目安排的意见》的文件摆在了中共湖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高级工程师刘志澄的案头。文件强调:“气象防灾减灾安全保障体系工程、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农业气象与生态监测评估系统工程、台站探测环境与基础设施改善4个工程项目,符合湖北省的省情特点,反映了湖北气象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7.
去年三月,邹竟获同志在全国气象部门产业发展会上指出:气象部门产业目标的实现,要在“三条战线”上全面展开。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气象骨干工程;三是气象旅游业。四川省局以敢为人先的魂力和勇气率先提出了包括气象旅游业在内的“四个一千万工程”;安徽黄山气象处“兴明顶八年创收soo万;上海气象宾馆、中国局招待所、青岛度假村、庐山云雾所无一不是得益于旅游业。旅游业,对于我们已是气象产业发展须臾不能离开的伴侣。发展气象旅游业,既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权宜之计。而顾应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潮流和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宏观规律…  相似文献   

8.
这次气象“一法两条例”执法检查,是省人大常委会为深入贯彻实施“一法两条例”,切实推进我省气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组织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执法检查。组织这次执法检查的背景是:从去年秋季开始,我省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百年一遇的最严重的干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气象部门,  相似文献   

9.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努力扩大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年末,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其中有9件是气象灾害事件,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首当其冲。近日,本刊记者就气象防灾减灾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  相似文献   

11.
李东方 《人大建设》2008,(11):10-11
“防御气象灾害关系到各行各业,关系到千家万户,通过地方立法加强防御工作非常必要。”今年9月24日上午,一部事关“风调雨顺”的法规案——《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草案)》接受立法机关的首次审议。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目前的条例草案还有很大的商讨空间。  相似文献   

12.
尹东 《前进论坛》2008,(6):26-27
2007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在甘肃省气象局慰问一线气象工作者时指出:“气象工作非常重要.对于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指出“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及“强化防灾减灾工作”。重温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分析和总结2008年初我国出现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引发了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1,(7):61-61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综合减灾“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高全市社区居民避灾、自救能力和基层灾害应急管理水平,浙江省宁波市民政局结合近期正在开展的“三思三创”活动,积极探索提高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新途径,借助气象局气象资源丰富、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时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机关后勤》2010,(12):54-54
2010年10月31日,精彩演绎184天的上海世博会胜利落下帷幕。六个多月时间里,气象部门举全国之力,本着“参展中有服务、服务中有展示”的理念,为世博会提供了一流的气象服务,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气象的风采。在世博气象大舞台的幕后,  相似文献   

15.
由山东省莱西市政府和青岛市气象部门共同投资120万元筹建的“莱西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经过近半年的安装调试,已于近日正式投入运行。该中心为政府相关部门、所有镇(办)安装了多媒体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为部分行政村安装了气象信息语音广播系统。  相似文献   

16.
据2013年10月23日《光明日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尽早启动气象灾害防御立法”。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呈增多趋势,各国政府注重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立法工作。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行为,涉及国家各级政府、团体、企业、个人。因此,国家要有完善的相关法律,才能规范社会各界行为。本文概述有代表性国家的气象灾害防御立法,以期力我国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公仆     
王波 《中国减灾》2009,(12):40-40
1869年9月8日,美国辛辛那提商会的公告栏前人头攒动,然后,他们大多将信将疑地转身离去了。贴在公告栏里的,是一份下周的《气象日报》,它来自一名31岁青年的努力。心怀疑虑的人们,或许没有意识到,他们看到的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打印的气象口报,  相似文献   

18.
李为民 《时代主人》2006,(11):46-46
11月1日,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到省气象局进行气象发展情况专题视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英培参加视察。委员们听取了省气象局负责同志关于“十五”期间我省气象工作情况的汇报。对省气象局近年来深入推进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和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大力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气象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拓展气建设服务的切入点,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相似文献   

19.
《当代广西》2008,(8):60-6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日前表示:“奥运会气象保障是最重要的方面,如果没有很好的天气,高水平的开幕式演出会逊色不少。”北京8月的天气多变,易发暴雨、高温、雷电等天气现象,气象保障遭遇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气象”是一个兼具文学、美学与文化品格的范畴。“气象”之“气”渊源于先秦儒家的养气说。以宗经载道为旨的唐代古文家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 ,推崇诗文正大、雄浑的气象 ,将它视为内“积于中”的“正气”的发露与显扬。“气象”一词在宋代诗论中高频率的使用与新儒学即理学对诗学的影响与渗透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实际上成为了宋代诗文一个特有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