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分子参政与中国传统思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任何社会中知识分子都承担着两重使命:社会责任与学术责任。社会责任要求知识分子对社会上发生的每一重大事件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以人类的良知来抨击各种腐朽、丑恶的现象,弘扬正气,促使社会进步;学术责任则要求知识分子在职业岗位上创造出优异的成就,在文化领域里成为一个佼佼者。然而,由于主观的和客观的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个知识分子能承担两重责任并挥洒自如的极其少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人而言,"和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一个不变的追求,它渗透于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处世观、审美观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为特质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对中国"大一统"社会结构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更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统战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作为第三世界的文化组成部分,作为他者的东方,中国文化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西方文化的优越感和观看欲,怎样与非西方文化共谋建构一种"去中心"的、平等的、对话性的世界文化格局?张艺谋和他的文化产品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供思考和探索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域、其他族群的特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实现有诸多契合点,可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中推进中国梦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苏论战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苏论战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一付强烈的"催化剂"。中苏论战促使中国共产党形成"反修防修"的思想,导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系统化、在国内进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开展"反修防修"普及教育,同时也加剧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这些都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奠定了多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未提出“共生”的概念,却蕴含着极丰富的共生思想,现将对目前仍有重大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思想简述如下,以供借鉴和参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与人”共生的思想 其一,仁者爱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内涵有许多,但是最主要的是指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传统,大一统思想就是其集中体现.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使"大一统"、"和为贵"等思想得到继承,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与领导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田广清国内首次从领导科学视角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学术会议──“中国传统文化与领导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6日至10日在辽宁省兴城市举行。这次学术活动是由中国领导科学学会筹委会、辽宁省领导科学学...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在当今的丰富与发展。"生态文明"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经从战略高度来处理今天的"生态危机",让我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不能混为一谈黄楠森在《建设中国现代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中指出: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失落了,这对于弘扬爱国主义,树立民族自信心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是不利的,应该加以恢复,但也不是简单地恢复,而是加以现代化。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内容丰富,且被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礼法结合"就是其中最典型的表现之一."礼法结合"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德主刑辅"、"情理法通"和"追求和谐"等方面,其中不乏对现代法治建设产生重大作用的"人情"、"和谐"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和道家有着极其丰富的和谐观念。和合文化与传统的和谐观为党中央提出的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资源,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告密行为与中国传统政治运行的基点即伦理道德相悖逆,但却能够绵延数千年并最终积淀为所谓的"告密文化".其背后的政治动因何在?本文将告密文化置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框架中进行分析后认为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情势下的决策反应,易于催生大规模的告密行为;告密对单主制前提下信息传递不对称所作出的有效弥补使其得到政权的许可和鼓励,而通道能力质量标准低下直接导致了告密的蔓延及与统治者既定目标的背离;传统人治社会中的君臣博弈使得告密作为君主所掌握的一种博弈资源具有重要的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在孔子故乡学习研究孔子及传统文化六十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感情。2013年11月26日,有幸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并当面聆听习总书记的指示,对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5.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认为:现代社会风险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风险社会"的出现正在从制度上和文化上影响和改变着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将矛头指向资本扩张的贪婪本质和割裂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冷冰冰的工具理性。虽然资本逻辑对于中国的影响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非但没能远离风险社会,可能在应对风险社会上还会遇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加艰难的问题。但是,"避风险、求和谐"是中国人数千年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中国传统思想中应运而生的除了"爱人"还有"爱自然",注重人文关怀,讲求天人和谐等,由此我们相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于治理风险社会、防御现代性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人之存在和发展的终极关怀,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呈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对人性的观照、剖析、圆满,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初衷和根基。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其理论端口也要归结到关于人之本性的争论和论证。儒家的人性论、心性学虽然最终以礼乐为面世和变现的主要载体,但实质上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各种人文价值的集合体,并以一种穿越时空的影响力关涉着现当代人们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行为范式和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以重家、尊家的传统一直独立于世界之林。从这种传统中不仅使其开创性地建立了家国一体的社会,而且还令人叹为观止地从中积淀出其文化深层结构上特有的家范式。正是这种家范式,才使以家为本的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千年不改地被定于一尊,才使中国文化以其范式的不可公度性摆脱了被外来文化通约化的命运,同时,也才使中国文化虽林林总总、众彩纷呈,却像一个家族那样始终具有吾道一以贯之的特征。因此,这种家范式不仅体现在中国的文字中、中国的伦理中、中国的宇宙中、中国的认知中,还在中国神圣的超越观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从而使一种不离世俗又超越世俗的内在超越成为真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出来的。延安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但中国传统文化对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们之间是继承与批判的关系,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汇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进程中,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经济始终占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只是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才出现了发展缓慢的商品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城市主要以产品经济为主,而广大农村地区却仍然过着封闭的自然经济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的经济开始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但基本上还是计划调节为主。党的十四大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真正迎来我国现代经济建设的转折点,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从此告别计划体制,实现按市场规律…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及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造利用、批判继承,以及与中国革命实践紧密结合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新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