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省一位领导同志谈起到基层调查研究,逃不了基层干部的安排,甚至是中了某些基层干部事先设计好的圈套而浑然不觉时说:“一夜未睡好觉,感到担忧,甚至是害怕!”估计有这种感觉和体验的领导干部不会是个别的。想想看,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次参观、视察,都是这种固定套路:走着人家精心选择的路线,来到早已准备好的家庭座谈,与精心选择又经过“特殊培训”的对象谈话,听的都是让领导高兴的话。你满怀希望想来了解点真实民情,下面却设下机关,布好圈套。当然,这种圈套也许是出于“善意”,为了让领导乘兴而来,高兴而去。但其效果肯定非常糟糕,领导忙活…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说起深入群众时中了基层干部事先设计好的圈套而浑然不觉时,“一夜未睡好觉,感到担忧,甚至是害怕!”领导干部视察工作,本来是要到实际生活中去看一看真实情况,谁料想走的是人家事先安排好的线路;原来想要听一听群众真实的声音,谁料想听的是人家早就准备好的套话和假话。一个省委书记就这样被下属牵着鼻子走,被部下捉  相似文献   

3.
记者日前在基层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地方干部乐于“安排性调研”,导致基层情况“失真”。在警车开道、层层陪同调研的状态下,领导干部很难看到实情、听到群众的真话。。“调研基本靠排演”损害了党风,更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调研三要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是领导干部决策的依据和前提。现代社会瞬息万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须常常深入基层,取得第一手材料,才能作出正确决策。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有些单位领导的调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调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5.
《瞭望》新闻周刊日前刊文指出,基层一些地方党政机关部分干部乐于安排性调研,导致基层情况失真。在警车开道、层层陪同调研的状态下,领导干部很难看到实情、听到群众的真话。上级调研是提高决策科学化、避免决策失误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传承已久曾反复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治政方式。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体民情、察民意,检查指导工作,这本是件好事。可时下有些干部下基层之前,有关部门总是先进行“踩点”,对行车路线、参观地点和走访的农户进行精心设计和包装,甚至连走访对象见了领导说什么都提前排练好了。这种做法使领导干部下基层“走了调”、“变了味”,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在演戏。对此,基层干部群众是很反感的。   据说,这“踩点”也是很有学问的。第一要摸准领导的脉搏,投其所好。领导要看植树情况,就提前在参观现场布下植树大军,铁锹飞舞,彩旗飘扬,参观一结束,便偃旗息鼓,踪迹全无;领导要…  相似文献   

7.
田厚钢  叶榕 《群众》2011,(7):95-95
江苏省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求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级机关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年须结合分管工作和部门职能,深入到村镇、社区和基层单位驻点5至7天。同时强调,开展“领导下基层”活动须轻车简从,不事先踩点,不层层陪同,不搞特殊接待,力戒形式主义,须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扑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倡导多“驻点”、不“踩点”,在今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现在,在少数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领导干部中,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热衷于编织关系网,在上级领导机关为自己寻找所谓的“靠山”。有的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不是扎扎实实工作,而是通过老乡介绍、朋友撮合、与领导干部子女套近乎等手段,拉关系、拜门子,想方设法与领导干部“零距离接触”;有的转弯抹角认亲戚、拜“干亲”、攀大树,千方百计与领导干部拉上超出工作关系之外的关系;有的走上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后,不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迅速熟悉地方情况,而是研究起“人际关系学”,四处活动,频繁出入领导机关、领导同志家里,或直接或迂回地寻求“关照…  相似文献   

9.
学校领导经常下班听课,是敏锐把握每个教师教学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学的重要途径,但要做到如下“四忌”: 一忌课前通知。“喂——,×老师,明天听你一堂课咂!”有些教师平时上课一惯吊儿郎当,甚至经常不备课就上讲台,而一听到领导出“安民告示”要来听课,于是乎连夜加班加点,呕心沥血经营教案,修改又修改,试讲又试讲,甚至事先对全班学生进行“演习”,终于“演”出最“佳”水平。领导听课之后点头称是,赞叹不止。领导若养成事先不通知的习惯,使每个教师时刻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每堂课都敷衍不得。例如,某校有一个新调来的教师不了解校长有善做“不速之客”的习惯,遭到校长的“突然袭击”。校长听课后很不满意,于是检查其教案,  相似文献   

10.
批评的艺术     
绘画讲究艺术,批评同样讲究艺术。我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某保安服务公司一大队领导向一位基层班长要一份材料,各项规则要求都说得非常明白,但班长却没有按时交上来,大队领导也不问一下原因是什么,不顾众多的围观队员,对该班长严厉地批评起来,最让人寒心的不是长达半个小时的训斥,而是那句随意说出来的话:“你这个班长是怎么当的?还想不想干,不想干走人!”听到这句话后,我分明看到身材魁梧的班长眼角有些湿润,大家都看出他在努力地控制自己,长舒一口气后,班长说:“我不称职,我辞职!”就这样,这位班长辞职了。其实这位班长在平时的工作中非…  相似文献   

11.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话、手机等现代化通讯工具越来越普及,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干部的办公条件,给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有些基层干部无形中患上了“电话依赖症”,他们靠电话传达会议精神、安排工作、了解情况、听取汇报等。而很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被群众称之为“电话干部”。  相似文献   

12.
谈到目前干群关系状况,一位老同志说:过去,许多基层干部常和老百姓挤在一个炕上睡觉,一袋旱烟你抽来我抽去,亲热得很。遇到困难和问题,哪个干部不是去敲群众的门?而如今却是,下级敲上级门的多了,群众敲领导门的多了,领导处处要依靠群众倒置为群众处处要依靠领导了。 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新的事实,眼下一些领导干部喜欢高高在上,处处以领导者自居,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甚至作风粗暴,动辄就对群众摆架子、发脾气。由于这些领导干部不能与群众交心谈心,不知道群众的思想疙瘩在哪里,所以做起工作来难免会信口开河,空发议…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深入基层的问题,人们往往认为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似乎在基层工作的同志例外。实际十卜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卜也有一个深入基层的问题。最近,共位领导同志在某地农村调查研究时,询问一位拿着稿子汇报工作的乡党委书记:全乡有多少贫困户?有多少农民因病返贫李秋季开学后有多少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上不了学?谁知,这位在乡里工作己有四五年的乡党委书记竟一问三不知、其实,像这样生活丫工作在农村基层,但却不一定完全了解农村情况和了解农民情况的基层干部并不在少数。有些基层千部身在基层尸口却浮在上面,在他们与农民群众之间有一堵无形的…  相似文献   

14.
韩国是他的     
跟一位韩国朋友初次见面,我说:“韩国的书制作很精美!”我说的是由衷之言,韩文版的《面包树上的女人》印刷得很漂亮。这位朋友听到我的赞美,一边鞠躬一边说:“真的吗?谢谢你!”  相似文献   

15.
时下,许多领导干部感叹越来越难听到真话。一位基层干部无奈地说:"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越是强调讲真话,却越是听不到真话?"其实,听不到真话,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领导干部自己身上。有些领导干部在下属、群众面前或公开场合摆出姿态,"诚恳"征求意见,可往往是意见听了,但办起  相似文献   

16.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两次领导科学学术讨论会上,我曾看到原中央组织部部长陈野萍赠友人墨宝时,写下了“开来必须继往,求实才能创新”的对联。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听到别人说中国没有决策科学,高层领导随机性决策多,没有科学决策时,时任红旗杂志社主编的熊复振臂高呼:中国有决策科学,也有决策科学家,这位决策科学家就是陈云。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两次领导科学学术讨论会上,我曾看到原中央组织部部长陈野萍赠友人墨宝时,写下了“开来必须继往,求实才能创新”的对联。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听到别人说中国没有决策科学,高层领导随机性决策多,没有科学决策时,时任红旗杂志社主编的熊复振臂高呼:中国有决策科学,也有决策科学家,这位决策科学家就是陈云。  相似文献   

18.
决策是领导干部的首要职责,因此,落实领导责任,首要的是要落实其决策责任。当前,我们实践“三个代表”,改进领导工作,提高领导水平,当务之急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决策责任,努力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科学决策的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一、领导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当前,领导决策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违规、违纪、违法决策。一些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而是以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甚至以一己之私利为出发点,胡乱用权,所作的决策明显违反党纪、政纪,甚至国…  相似文献   

19.
巫溪县委组织部、县纪委联合制定了《巫溪县党政干部深入基层若干行为规范》,以“五要”、“五不得”具体规定了党政干部下基层行为准则,使他们有章可循。 “五要”:一要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级党政干部要时刻把基层干部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广泛深入基层,热心服务基层,努力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二要组织单位干部职工深入基层,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困”活动,切实作到帮有实效,扶有成果。三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县级领导干部每年都要牵头组织分管部门和单位完成一至二个  相似文献   

20.
战士钟情“热线电话” 最近,笔者下基层听到不少基层干部反映:许多战士遇到思想问题,不是主动找干部汇报,而是热衷于打地方心理热线电话,现实思想动态很难掌握,也给部队管理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