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情丁郡守治理的某郡这年遭了灾,百姓的生计成了问题。眼看着田园荒芜、百姓挨饿、灾情日渐扩大,救急措施一时又难以奏效,丁郡守赶紧禀报皇上,恳请皇上关注民生、体恤民情。而眼前紧要之事便是开仓赈灾,帮百姓度过这一难关。丁郡守估量,附近那国家仓库所藏之粮,假如应急的话,供  相似文献   

2.
许莉莉 《政府法制》2012,(27):31-31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把自己一生中做各种官(小到户曹,大到太子少傅)时不同级别的工资郜写进诗里拿出来晒,在我国历史上堪称是独一无二的奇特现象白居易早年当户曾时,说自己“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35岁时白居易官至县尉,在此任中,他写下了一首《观刈麦》,诗中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对自己不事稼穑而能有三百石的俸禄,很是惭愧.  相似文献   

3.
新华 《政府法制》2011,(20):39-39
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白居易为校书郎时,他在诗歌中写道:“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不久,白居易便升左拾遗,工资跟着增加了一倍,“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相似文献   

4.
《三国志·魏书·夏侯尚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许)允字士宗,世冠族。父据,仕历典农校尉、郡守。允少与同郡崔赞俱发名於冀州,召入军。明帝时为尚书选曹郎,与陈国袁侃对,同坐职事,皆收送狱,诏旨严切,当有死者,正直者为重。允谓侃曰:“卿,功臣之子,法应八议,不忧死也。”侃知其指,乃为受重。允刑竟复吏,出为郡守,稍迁为侍中尚书中领军。许允字士宗,世代任官。其父亲许据,曾历任典农校尉、郡守等官职。许允少年之时,与同郡的乡族崔赞均于冀州成名,后征召入军。魏明帝时,许允为尚书选曹郎,因与袁侃共同职务犯罪,均被下狱。朝廷颁布严厉诏旨,…  相似文献   

5.
李开周 《政府法制》2010,(12):32-32
读《白居易年谱》,瞧出来一点小猫腻:白居易祖籍山西,生在河南,户口则随他爷爷,属于陕西省渭南县下邦镇的居民,他参加科举考试,应该去陕西渭南才对,但他乡试那年没去渭南,而是去了安徽宣城报考。  相似文献   

6.
王峻 《法制与经济》2008,(11):32-34
在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初入都城长安时曾领受过一句教诲,“长安居,大不易”,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也曾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如今京城疯了一样上涨的房价,令多少人不得不为之摧眉折腰,愁肠百结。政府也是想尽了办法来平抑房价,以图让“居者有其屋”。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七七二年——八四六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陕西渭南县人。白居易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由于战乱,他十一岁时就避难越中,“衣食不充、冻馁并至”。贫困使他接近人民,熟悉了下层人民的生活,也为他以后从政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白居易前期的仕途比较畅顺,他二十九岁一举中进士,三十二岁又以“拔萃”登科,为校书郎,后为周至县尉,不久入翰林院,后作过三年左拾遗。中年以  相似文献   

8.
三湘 《政府法制》2012,(14):39-39
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白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朝鲜、日本。此外,自居易还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官员。他在初任杭州刺史期间,政平讼简。  相似文献   

9.
光明 《政府法制》2013,(17):18-18
为了做到司法公正,古人很强调司法官的作用。唐代白居易说:“虽有贞观之法,苟无贞观之吏,欲其行善,不亦难乎?”宋代王安石也说:“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清代王夫之在批评单纯的任法或者任人都不足为治之后,得出结论:“择人而授之以法,使之遵焉。”古人所谓的治法,  相似文献   

10.
万物复苏的步伐势不可挡,花开了,草绿了,风暖了,处处春水初生,春林初盛。难怪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春游》一诗中发出“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的感慨。受其影响,为不辜负这大好春光,今年四月中旬,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带着对春天的热爱和思念,再次去了皖南宏村。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任左拾遗、司门员外郎等职。新婚后不久,他便写下《赠内》一诗,与妻杨氏共勉。诗中写道:“蔬菜足充饥,何必膏梁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在吃穿方面。不要追求山珍海味,不要追求竣罗绸缎。布衣蔬食,温饱足矣。  相似文献   

12.
我们迎来了丁亥年! 亥.猪也,古亦称为豕。 亥,地支的第十二位,即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通雅.天文》:亥音皆,故曰亥市。又称,以寅、申、已、亥日集市,故称亥市。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舟中》诗:“亥市鱼盐聚,神林鼓笛鸣。”  相似文献   

13.
为官一生,至晚年屋破房漏,难御滂沱雨;清风两袖,廉洁美名遍朝野,作歌颂裴公。这是后人为颂扬北周廉吏裴侠而写的一副对联。裴侠,山西解州人。他幼年聪慧,15岁中秀才,做了州里的主簿。他原名叫裴协,因为作战英勇而声名大振,消息传到周文帝的耳朵里后,文帝替他改名裴侠,以表彰其英勇。裴侠一生忠于职守,办事恭谨勤劳,从来不受金银珠宝的诱惑。他生活十分俭朴,一天三顿粗茶淡饭。周文帝命他去任河北郡守,他手握一方钱赋,仍“躬履素俭,所食惟菽麦盐菜而已”,老百姓十分爱戴他。河北郡原来有个规定,设置渔夫猎夫30人,捕鱼射猎,以捕获物供应郡守,…  相似文献   

14.
徐耀武 《检察风云》2010,(17):76-77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盛厦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白羽扇》。从此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唐代时,人们对窗子的喜爱已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04,(3):59-59
“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商州山川秀丽,就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如此咏叹不已。如今的商州焕发出勃勃生机,到处一派绮丽景象。在这青山绿水中凝聚着商州区水务局干部职工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融汇着他们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才使商州的天更蓝水更绿,水利水保事业呈现出硕果累累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16.
《万曹长者》系元朝吴亮《忍经》中编集的一则故事。说长乐陈希颖,任果州管理户籍的长官──户曹。该州有一个税官不廉洁,名声不好,同事们虽然痛恨他,却没有人劝阻他。只有陈希颖多次用为官应守大义的道理劝导他,希望他有所悔改,因此他们之间产生了隔阂。后来,税官在任期满,准备离去,果州府中一位小官吏拿着税官贪污的清单,送给了郡守。这位小官吏说:“税官的行李中有若干个箱子,都编了序号,而其中某号箱子里都是金子。”都穿十分愤怒,将这件事交给户曹陈希颖办理,叫他派人暗暗跟随税官,到关门外就按状书说的序号,把那个箱…  相似文献   

17.
凡人而已     
最近在某报上读到一篇谈白居易买房建房的文章,有点意思. 文章说,白居易一生其实买了建了不少房子,而且是随着他的官位之变,房子也越来越多,越建越好.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以来,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于这首长诗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看法。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感到“双重主题说”比较符合作品的实际,而对“讽喻说”及“爱情说”均不敢表示苟同。  相似文献   

19.
辽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历史上先后曾有6个地方割据政权在此定都和建立国号。唐太宗、清圣祖、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青史留名的帝王文士,都留下了吟咏辽阳的诗文。至今仍在传诵。  相似文献   

20.
深受南宋时代商贾精神影响的陆游的诗文创作,增添了一些新变的因素:由唐代李白、白居易等人的“悔作商人妇”,到陆游诗中的“宁嫁与商人”,张扬商人妇甘居市民(包括商贾)阶层、反叛封建权势的精神;从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等人的“贾雄则农伤”,到陆游以羡慕之情看待商贾的逐利与享乐;从北宋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注重内政的弊端到陆游注重外敌的入侵,将重商忧商之意与抗金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诗风悲壮苍凉,骨气奇高,显示出新的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与洪迈的《夷坚志》等小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