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1938年10月起,武汉进入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为达到“以战养战”目的,日军在武汉大肆掠夺战略物资、垄断金融贸易、操控烟土和食盐、无偿掠夺劳动力。在日军的疯狂破坏和残暴统治下,武汉沦陷区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十分悲惨。  相似文献   

2.
日本侵占时期,台共在其政治大纲中提出了台湾民族、台湾独立等焦点问题。其实,台共政治纲领中的台湾民族论并不能成立,它是日共忽视了台湾的特殊性而生搬硬套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的产物。台共政治纲领中的台湾独立的真实内涵是指台湾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独立,并非要从中国独立出去,而是希望借此先自我解放,然后,待中共在大陆的革命取得胜利后,再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3.
日本侵略东北以后对东北的教育实施物质上的破坏和洗劫,精神上的虐杀和摧残,并以此为前提建立为其掠夺、灭亡中国服务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奴化教育使青少年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潜移默化地崇尚日本精神、泯灭中华民族意识和民族反抗精神,成为甘愿听从日本殖民统治和压迫之“忠良国民”、死心塌地为日本侵华效力卖命之汉奸走狗和为其掠夺中国资源效力的劳动力。日本帝国主义在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14年中,通过强制手段把教育纳入了奴化教育的轨道,摧残了东北文化教育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一生跌宕起伏,出现过一个又一个转折,其中五四时期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5.
日本侵略东北以后对东北的教育实施物质上的破坏和洗劫,精神上的虐杀和摧残,并以此为前提建立为其掠夺、灭亡中国服务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奴化教育使青少年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潜移默化地崇尚日本精神、泯灭中华民族意识和民族反抗精神,成为甘愿听从日本殖民统治和压迫之忠良国民、死心塌地为日本侵华效力卖命之汉奸走狗和为其掠夺中国资源效力的劳动力。日本帝国主义在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14年中,通过强制手段把教育纳入了奴化教育的轨道,摧残了东北文化教育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析“一五”时期北京市的经济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北京市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经过1953年至1957年五年的建设,北京市工业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注意了综合平衡、协调发展。这些成就的取  相似文献   

7.
革命转变时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外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更不是这两种社会形态的其他表现形式,而是介于两种社会形态之间的过渡性的历史发展阶段。它既遗留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不平等的生产资料分配等部分弊端,也具备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等基本特征。只要革命转变时期的这些特征存在,这个社会就不能说是发展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用革命转变时期概念阐释了一种积极的、辩证的历史观,表达了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为其后继者批判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这一思想表明,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科学性、革命性的不是文本信条,而是与时俱进的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使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为全国人民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我党从事农村调查研究的开拓者.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领导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启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井冈山道路,写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也为中国共产党人形成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吴志军  金燕 《党史文苑》2005,2(1):17-19
在徘徊前进的两年中经济领域思想解放主要表现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恢复按劳分配原则和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等方面的突破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强烈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时代局限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在 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 ,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抗战文化则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和印证。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全民族抗战的文化方针政策 ,主要有民主的文化人政策 ,团结的抗日文化统一战线政策 ,适合军队特点的部队文艺政策等。抗战文化政策体现出时代性、民主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为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金安平 《新视野》2005,(2):72-74
教育公共政策是最敏感和最受公众关注的一项公共政策.它涉及到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效率等重要价值观.由于不同政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的差异,由于不同政党在社会发展认识上的差异,各政党的教育政策也存在较大分歧.政党政治在教育公共政策的整合和制定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选取英国、德国两国教育政策的制定作为观察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党政治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政策是20世纪20年代初由列宁最先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它使苏联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但这一政策却于20年代末被中止。文章就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从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共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对当时形势的错误分析,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念的教条式理解及"粮食收购危机"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政策变迁动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必成 《学习论坛》2010,26(9):50-54
对政策变迁动力的分析是一种解释性的研究,可以对理论的建构有所贡献。借鉴倡导联盟理论、多源流理论和间断均衡理论等主流的政策变迁理论,在明确影响政策变迁的动力因素之后,通过对政策变迁动力因素的分类以及探讨它们对政策变迁的作用机制,可以构建出一个较具综合性的政策变迁动力分析框架,有助于人们对具体政策领域内政策变迁原因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证券市场是典型的“新兴 转轨”市场,经济、金融结构的不断演进,使作为融资体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的股票市场也不断处于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在转轨国家中,政策供给是政府制度供给的重要手段。由于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在现实经济中都有其作用的边界,政府通过相关政策的提供和执行进行股票市场监管成为各个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而新兴市场国家的政府在发展股票市场中则要履行培育市场发展和监管市场的双重职能。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总体上说是属于渐进的,它既有利于政府能灵活根据现实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对制度安排进行适应性调整,保持与原有制度的相对稳定和有效衔接,较快地发挥了制度的效应,也可能导致行政力量在市场中的深度介入,另一方面政府有限理性的认知特征决定了政策使用的持续性政策本身成为影响股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通过规范政府行为,改善政策形成机制来提高证券市场政策有效性。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公共政策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政府行动逻辑及其影响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巨大发展使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居民在教育消费方面出现的新特点,并施以政策上的正确引导,将有助于优化居民的教育消费,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对促进中国消费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分子政策是党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我国知识分子政策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倾”思想根源,二是没有制定科学的知识分子政策,三是在全社会没有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因此,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重视和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作用,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盛衰。  相似文献   

18.
转型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的政治态度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从广州社会群体政治态度的调查看,不同社会群体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必然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要求地方政府提升危机应对能力,社会参与的不同偏好呼唤地方政府创新公共治理模式。这些影响对促进地方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CEPA对闽台经贸互动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澳门与内地《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和实施,标志着香港、澳门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从民间自发合作迈向政府之间制度性合作安排的新阶段.CEPA的实施是大陆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的一种重新调整,并对两岸关系和闽台经贸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CEPA框架下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体制及其对闽台经贸合作与交往的影响和启示,在此基础上探讨闽台经贸互动合作的前景,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双梅 《党的文献》2005,2(6):33-39
1935年12月,中共在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后,刘少奇出任中央驻北方代表,卓有成效地宣传和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在平津地区再次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促进全国实现各阶级团结一致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深刻批判党内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率先开展对10年"左"倾错误的清算,扫清党内的思想障碍.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在华北大刀阔斧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