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期待婚恋程度以及择偶状态的不同,本文将都市单身青年的婚恋态度分为五种类型。通过对北京市单身青年的实证研究发现,相当比例的单身青年持有负面婚恋态度,或焦虑,或佛系,或恐惧,陷入了各种各样的婚恋迷茫中。本文从整合取向社会工作视角出发,以“人在情境中”为分析框架,从个体、社会环境、个体与环境互动三个层面系统性探究了单身都市青年负面婚恋态度的生成规律和机制。为此本文建议采取系统性、整合性的干预之道,从实现青年个体增能、促进青年与环境的良性互动、营造包容支持的社会环境三个层面,解决青年的婚恋问题,促进单身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理性的婚恋态度。  相似文献   

2.
端正婚恋动机、理性选择婚姻方式、回归婚姻的本质是裸婚的应然之义。裸婚作为当代青年的婚姻新形态,是社会现实与青年主体能力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家庭、学校以及青年自身,应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裸婚现象,优化青年的婚姻质量与生活品质,促进青年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婚恋及其对当代青年现实婚恋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婚恋作为一种新的婚恋交往方式,正以其特殊的方式改变着青年一代现实的婚恋关系。如何看待青年“网络婚恋”及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是论述其对现实婚恋影响的前提。本文从厘清“网络婚恋”内涵和特征入手,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并从技术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和人的心理层面阐述青年网络婚恋产生的原因,进而从网络婚恋与现实婚恋的比较中,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对青年现实婚恋关系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的复杂多面性。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市青年在空前严酷的竞争压力下,对人生丧失热情,逃避做事业和家庭顶梁柱的责任,在工作、婚恋、学习中自我放弃,最终导致从社会中间层向下滑落.目前这种"下流社会"化新态势正在成为中国都市青年面临的严峻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科学破解这一难题,引导都市青年健康成长,保障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汉青年婚恋交友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年的婚恋交友状况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决定着青年婚恋交友状况的发展和变化,而青年的婚恋交友状况又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次调查基于武汉青年婚恋难、交友难问题,找出解决青年婚恋交友障碍的根本原因,提供相关对策,引导和培养武汉青年科学文明的婚恋观念,进一步推动武汉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任是青年在婚恋活动中对彼此的情况和未来婚恋生活的预期,是青年婚恋活动展开的基础,并受到礼仪道德伦理、法律、双方共识的约束。信任是婚恋社会关系中重要的社会资本,滥用会导致各种婚恋失信困境。青年在婚恋活动中混淆信任的真实内容、难以建构高级别的信任关系以及对信任评判适用失据都是婚恋失信困境的基本表征,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在青年婚恋活动中,可从强化沟通信息的有效度、调整心态、建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等方面着手,增进感情双方的信任,收获幸福美满的婚恋。  相似文献   

7.
广州青年知识分子婚恋价值观呈现出时代特性。在择偶过程中注重精神追求与感官享受,对物质性因素考虑较少;婚恋行为趋于多元化,对婚姻的责任意识较强;性观念比较开放,但受传统性道德约束作用的影响,观念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对婚姻缺乏安全感,家庭中两性信任度较低。我们应从学校教育、社会倡导、媒体宣传、社交平台建设等方面引导青年知识分子形成正确合理的婚恋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农村成为产业工人,她们在生活和情感方面产生了新的需求。从对外来青年女工的社会网络以及婚恋观念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外来青年女工受到三重身份限制,即农民、工人和女性三重身份的限制。这种身份限制是她们的婚姻恋爱愿望受到压抑及影响婚恋和家庭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注重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铸就我们党光辉成就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等四个阶段党的青年政策,厘清党的青年政策发展脉络。党的青年政策从无到有再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政策层次的丰富,构建了以青年思想教育、青年权益保护和青年发展为主线的青年政策架构;政策制度化设计的完善形成了青年政策的法律制度、规范制度和工作制度;政策整合程度的提升消解了青年政策碎片化问题,强化了政策的统一归口和跨部门协作。从百年来党的青年政策的变迁和发展来看,党的青年政策突出推动青年政治社会化、促进青年社会融入、加强对青年社会投资的政策意涵。  相似文献   

10.
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引导青年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对青年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青年的社会心态出现了新的特点,并受到舆论、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进一步净化媒体舆论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形成社会心态教育的合力,使青年的社会心态在有效的引导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