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洪诗煊 《两岸关系》2006,(7):F0002-F0002
6月8日上午10时30分,满载着福建泉州人民浓情盛意的“泉州”号客轮驶向近在咫尺的金门岛,这标志着泉州与金门全面实现了客货运直航。泉金客运航线的经营由两岸三家公司联合经营,这是两岸在局部“三通”中首次进行资本合作,此项台作模式已成为泉金客运直航的新亮点。6月18日下午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吹风     
为缓解两岸对直航的压力,更是为了选举需要,最近,台湾当局对两岸直航频频放话。又是提出“两岸直航三阶段论”,又是公布“直航评估报告”,还单方面公布“两岸货运便捷规划”,刻意摆出一副对两岸直航的积极姿态,并大肆炒作。 大陆方面对两岸“三通”讲了20多年,也准备了20多年。我们一贯主张两岸尽早实现直航,以利于两岸同胞的往  相似文献   

3.
以两岸直航为重要议题的国共“两岸经贸论坛”闭幕两个月来,两岸相继宣布了“小三通”和两岸包机的扩大化政策。所谓“小三通”扩大化的政策是指福建泉州石井与金门之间的客运直航在6月8日开启,成为闽南沿海距金门最近的海上“黄金水道”;而所谓两岸包机的扩大化政策,是指6月14日两岸同时宣布从即日起两岸实施“项目货运包机”、“节日客运包机机制化”、“紧急医疗包机”和“特定人道包机”,客运包机将从原来的春节,扩大到清明、端午和中秋等3个传统节日期间。这无疑是两岸三通迈出的重要一步,应当给予正面评价。不过,笔者也认为此举显然受…  相似文献   

4.
当前,两岸直航问题已成为影响两岸经济关系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快推动两岸直航是两岸主流民意的共同期待。两岸直航的意义与影响加快推动两岸直航进程,对今后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台湾经济发展乃至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将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一)大幅度降低两岸货物运输与人员往来成本两岸直航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大幅度降低两岸货物与人员往来的航运成本。从货物运输看,两岸若实现直航,综合估计可较间接航运节约成本2%左右,以2005年两岸贸易总额912亿美元计算,一年可节省成本18亿美元以上。从两岸人员往来看,2005年两岸人员往来高…  相似文献   

5.
李立 《台声》2007,(7):29-31
端午节,两岸包机往来穿梭.人们在享受着方便、快捷的航运时,不禁要问.直航之路还要等多久?两岸何时才能实现真正的直航?而最近国民党2008年台湾“大选”参选人马英九表示.如果当选“总统”,一年内就会推动两岸直航;民进党2008年“大选”参选人谢长廷也表示赞成两岸直航,似乎两岸直航的曙光已露.直航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6.
直航形势下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增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颖 《中国发展》2009,9(4):67-72
该文分析了直航对两岸农产品贸易正常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认为直航有利于提高两岸农业经贸交流效率,有利于促进台湾地区农产品销往祖国大陆市场和改善两岸农产品贸易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直航后两岸农产品贸易仍需面对的问题,为促进两岸农产品发展应采取明确目标客户、尽快统一两岸检疫和减少对祖国大陆农产品进口限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8,(11)
从今年9月30日起首批开放赴台旅游的大陆13个省市居民.可从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等口岸出发,循海上直航通道.赴金门、马祖、澎湖旅游再延伸至台湾本岛,这是增进两岸交流合作更为务实的又一作为.体现了海西先  相似文献   

8.
刘红 《两岸关系》2003,(10):16-17
随着“两岸直航三阶段说”和“两岸直航评估报告”的出台,着实在两岸间引起一股“三通热”。只是由于民进党当局在政治上坚持“一中一台”、技术上扬弊抑利,因而“直航评估报告”否定了“直航时间表”。“三通”如何才能“通”,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9.
倪永杰 《两岸关系》2001,(12):27-28
10月中旬,由华航、远东等6家台湾航空公司负责人组成的“两岸空运直航访问团”与大陆有关部门就两岸空运直航问题进行会谈,达成“三项共识,六点期待”,充分表达两岸早日直航的迫切愿望。大陆方面表示,台湾航空器必要时可以飞越祖国大陆航区,以策安全。这是两岸航运业者向“三通”发起的又一轮冲击,仿佛给长期停摆的两岸直航注射了一支强心剂,更为衰退凋敝中的台湾经济点亮了一盏景  相似文献   

10.
林长榕 《台声》2002,(12):33-33
10月28日上午9点30分,福州马尾华荣海运有限公司的“明德1号”轮运载着1000吨河沙从马尾青洲港区首航马祖。这是“两马”之间53年以来的首次货运直航,是继“两马”之间实现人员双向直接往来之后的又一突破,标志着“两马”之间的货物贸易海上直航正式启动。福州、厦门、泉州是1996年以来国家特许批准的与台湾实行海上定点直航的口岸城市。1997年4月19日,海峡两岸福州、厦门、高雄之间的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启动。5年多来,两岸共有10家船公司的10艘船舶参加试点直航运营,到今年8月底,共运营8530航次…  相似文献   

11.
孙兆震 《台声》2002,(6):11-12
到今年4月19日,海峡两岸试点直航已历时5年。在试点直航5周年之际,两岸航运界人士聚集厦门,对5年来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理事长胡汉湘在座谈会上发表了主旨讲话。他指出,试点直航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从试点直航迈向两岸全面直航迫在眉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胡汉湘对试点直航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虽然试点直航还不能运送两岸贸易货物,在高雄不能“通关入境”,只能进行货物中转,但毕竟打破了两岸近50年无商船往来的隔绝状态,为海上全面、直接“三通”在业务和技术层面上奠定了基础。但他同时表示…  相似文献   

12.
两岸实现空中直航已历时3年有余,两岸航空公司每周数百班次飞行两岸之间已渐成习以为常的事情,人们虽渐渐忘怀当初推动过程之艰辛,却正经历着实现直航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3.
柳英 《两岸关系》2005,(9):21-22
8月16日,中台办主任陈云林会见了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执行长曾永权率领的国民党“两岸客货运包机促进访问团”,陈云林表示,“大陆愿意推动两岸客货运包机直航尽早实现”。17日,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也对两岸包机直航表现出了少见的热情,称包机直航“目前  相似文献   

14.
8月13日,陈水扁就两岸直航问题讲了一段话,说两岸直航要本着“一个目标,三个阶段”来进行。“一个目标”,是“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新架构”;“三个阶段”是“准备、协商与实现两岸直航”。8月15日,台湾方面公布了《两岸直航技术评估报告》,洋洋两万余字,写了“三通与直航的关系”、“经济影响评估”、“安全评估”、“技术面评估”、“关键问题及总体成本”、“方向及准备”等6个部分,全面说明  相似文献   

15.
去年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启航;11月,二次“陈江会”之后,两岸海运直航全面开放,两岸直肮包机大量增加,两岸“三通”的雏形已经显现。这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两岸“三通”,尤其是两岸直航,对于台湾经济与产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辛旗 《统一论坛》2003,(6):9-10
随着2004年3月岛内“大选”的日益临近,台湾当局在两岸“三通”议题上,接连抛出了所谓“两岸直航三阶段”、“两岸直航之影响评估”、“货运便捷化”方案,刻意摆出对两岸“三通”的积极姿态,并大肆炒作。  相似文献   

17.
李贺 《两岸关系》2008,(12):1-1
不久前,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标志着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三通”已基本实现。12月15日,在协议生效的这一天,两岸有关方面同时举行了盛大的海上直航、空中直航首航仪式和邮件直通首发仪式。正如国台办主任王毅指出的那样,“三通”使海峡两岸从过去的“咫尺天涯,重重阻隔”变成“天涯咫尺,处处通途”,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从此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一幅全新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海峡长镜头     
《台声》1994,(7)
针对台湾“陆委会”日前发表的“两岸直航说帖”有越趋紧缩的现象,6目3日,100多名退休老兵和中国统一联盟到“立法院”请愿,要求开放两岸直航.另据台湾盖洛普公司针对“千岛湖事件”发生后的两岸关系问题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五成九受访民众赞成现阶段两岸有条件开放直航.  相似文献   

19.
王敏 《两岸关系》2010,(2):21-23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两会在第二次“陈江会”上签署了关于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等协议,并于12月15日开始实施,标志着两岸进入“大三通”时代。一年多来,两岸“大三通”的积极效应持续发酵,给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带来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与好处。  相似文献   

20.
<正>(以时间先后为序)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复航、直航航点陆续复飞1月7日起至2月19日,暂停了近三年的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陆续恢复通航,为金门、马祖乡亲往返两岸提供了便利。大陆原有61个两岸空中客运航点,疫情以来,民进党当局大面积取消两岸直航航点,仅剩北京、上海、厦门、成都等4个大陆航点。2月1日,大陆航空主管部门循两会协议联系渠道促请台方优先恢复台胞反映较为集中的广州等16个两岸直航航点。3月9日,台陆委会宣布,3月10日起恢复南京、广州、杭州、武汉、重庆、深圳、福州、青岛、宁波、郑州等10个空运客运航点。两岸直航航点复航有利于两岸人员往来、促进交流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