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敢为人先、敢闯敢干,不仅在温州本地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更在全国各地打拼出了一片片新天地,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有60多万人在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创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西欧和美国,有242个侨团社团组织分布在52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187个地级以上城市成立了温州商会,有175万人在全国各地创业,  相似文献   

2.
温州经济活力的"五线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耀秋 《前沿》2002,(10):36-39
立足竞争、创新至上、人口对流、人合为主 ,不断扩张是温州经济充满活力的“五线谱” ,其实质在于遵循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又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对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具有特别价值。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
潘海平 《半月谈》2004,(24):32-33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字眼.“浙江经济”是全国关注的焦点。然而。伴随着逐步显山露水的“成长的烦恼”。“浙江人经济”这个乍看大同小异的概念浮出水面.而它受关注的程度绝不亚于“浙江经济”。“浙江经济”概念的立足点在地域。是指在陆域10余万平方公里和海域26余万平方公里的浙江省范围内.浙江人和非浙江人创造的经济总量:而“浙江人经济”概念的立足点在“人”.是近4700万浙江人在浙江以及浙江以外任何地方创造的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4.
保持高扬创业激情的温州人和温州企业,将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5.
浙江温州地处我国东南一隅,从一个东南沿海的贫穷落后地区,成为我国最具活力最具经济特色的城市之一,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24强,国内生产总值年1330亿,增长率居全国第二位,居民人均收入居全国第六位。市区190多万人,初步建成大都市框架,小城镇从原来的18个跃升到144个,农村人口城市化在全国走在前列。巴彦淖尔市地处内蒙古西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在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环境、人文等方面与温州有很大的差异,但是通过对温州的学习考察,深感温州人创造的区域经济奇迹——“温州模式”,对我市经济发展有许多重要的、现实的启示。一…  相似文献   

6.
藏富于民的“老百姓经济”在我国经济改革大潮中,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出现温州人”。20年改革开放,温州人走出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施娜 《观察与思考》2011,(11):36-38
10月4日,继温州7·23动车事故月余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来到温州,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在与温州企业代表的座谈中,温家宝总理表示,"温州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温州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好的。我们不能因为温州个别企业发生了一些问题而一叶障目,对整个大局的看法发生动摇。"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时期的"温州模式"激发了包括费孝通、杨美惠、田汝康等在内的社会人类学家的思考.不同于经济学家的是,这些学者注意到了"温州模式"背后的非经济的因素.这些社会人类学家的观察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逻辑之外还可能有耗费的或者礼仪经济的逻辑,这种逻辑使人试图超越自身存在的局限.这种逻辑强调的不是索取,而是将索取散出.今天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也许只是市场经济自身的一个陷阱,它可以从强调耗费的生活方式中获得一点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徐忠友  李继凯 《小康》2006,(5):66-67
近几年随着温州一些经济指标的下滑,“温州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温州市政府提出的“有为管理”是不是敲碎温州经济“天花板”的那只铁榔头?  相似文献   

10.
温州历史上有四次对外开放,其中:两次是宋、元时期封建朝廷自主对外开放;一次是近代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一次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四次对外开放,尽管历史背景不同,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各异,但每次对外开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对温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和温州人走向世界谋生、经商、创业,发展华侨华人经济及其他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于莉娟 《小康》2009,(8):35-36
从去年开始就频繁出台的各种救市措施以及帮扶计划,为什么都没能让中小企业受益?是谁拖住了温州经济的后腿?  相似文献   

12.
温州是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和前沿阵地,曾以其敢闯敢拼的草根创业精神和独特的"温州模式"名震全国。温州的先行先试与改革开放40年,创造的不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样板,更重要的在于其"敢为人先"与"活力民间"的文化意义的确认。新世纪以来,温州经济出现疲态甚至滑坡;当前,必须正视已有发展模式中的短板与陷阱,关注"新常态"下的提质增效与品质发展,助力温州走出暂时的困境,以文化力量推动"温州模式"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很多商人都把董事长、总经理的头衔印在名片的最显眼处,而温州商人都愿意把在商会的职务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在温州,商会、行业协会是知名度最高、最有面子的经济中介组织。温商能够富甲天下,商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温州共有34家商户和行业协会,会员企业达到了2万多家,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分类,比如,五金、合成革、打火机、眼镜、家具等。  相似文献   

14.
再读温州     
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作为我国最早跃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弄潮儿”,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大胆改革创新,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框框束缚,促成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和发展的先发优势,推动本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独特的温州模式,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秦俊勇  王子春 《小康》2005,(9):28-30
温州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世人皆知,温州人具有过人的智慧和头脑,尤其擅长经商,被人称为“中国的犹太人”。而温州整体的经济实力更是不容小看,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金融市场繁荣向上,独特而又极具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方式也被称作“温州模式”。每年大批内地官员都会到温州考察取经,给这些考察者感受最深刻的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他们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不擅自干涉,而是服务于市场,做好经济发展配套工作。学习之余,很多干部羡慕温州地区各级官员,认为他们用很少的精力做了更多的事情,相对来说,工作和生活比内地官员轻松许多。可事实并不完…  相似文献   

16.
温州的活力     
封面报道《活跃的温州》读下来,觉得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温州的服装业、小额贷款和温州商人等,很精彩也很立体。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反映出了温州人的胆识、精神和活力,温州模式的内涵和影响,以及温州和温州人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温州人向美国洛杉矶的迁移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按其动因可以分成商业驱动型移民、生活驱动型移民、教育驱动型移民和混合驱动型移民.他们大多利用合法的L1、EB5和H1B签证登陆美国并获得绿卡,也有极少数通过政治避难手段获得合法身份.这些移民在洛杉矶分散居住,在不同行业耕耘,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也有差异,但是与温州本地联系都非常紧密.洛杉矶温州人的迁移历程显示,侨乡人口向海外迁徙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传统商业和经济因素不再是温州人定居海外的目的,反而成为他们迁徙的助力.  相似文献   

18.
“温州模式”开始以家庭工业、私营经济在农村商品经济唱主角,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较为普遍地发展成名为股份合作制,实际上是合伙制的企业形式。这处所有制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小城镇发展。浙江省的经验证明,非公有经济与国有经济是相互促进,而非相互排斥。对非公有经济存在的剥削现象要具体分析,应承认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障世界》2005,(12):14-15
十几年前.浙江省温州市曾以生产假冒伪劣的商品闻名,如今,它却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与民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据了解,在温州755万人口中,有60%到70%的人在经商.这些人中又有200多万人走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跨出了国门。不过.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温州人做生意,大多是前店后厂,规模不大.生产的也都是小东西,所谓小商品大市场,其实,如果你现在到温州去走一趟.你就会发现,这也早已是老黄历了,那么.温州人现在的生意经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陈彤彤 《传承》2008,(9):44-45
温州人凭着聪明的头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全世界的商界闯出了一片天,拼来了一个"东方犹太人"的称号。而温州话跟随着温州人走南闯北,同样引起人们的极大的关注和好奇。秦汉以前,温州是瓯越地,属于百越民族的一支,百越人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汉书·地理志》臣瓒注:"自交阯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主体民族为百越人,说的是古越语。据考证,古越语属于侗台语,是今日侗语、水语、壮语、傣语、黎语、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