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农民运动是20世纪中国社会和政治革命的主题。从米格代尔“超文化的行为选择理论”切入,分析农民的保守性与革命性、农民革命的条件、组织以及农民在革命中的政治参与等毛泽东革命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予以反思和剖析,既是对农民运动与中国革命这一理论命题有益的学术探索,也对分析当前中国现实农民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与毛泽东对农民问题认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农民问题是革命领导者的重要任务,是影响革命进程、革命成败的关键因素。陈独秀与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存在三方面的差异,即在农民阶级划分、农民运动地位、土地革命的重要性等方面认识的差异。差异存在的原因是由两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的不同、能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运用的不同、对中国革命特殊规律认识的不同这三方面决定的。本文通过对陈独秀与毛泽东对农民问题认识的比较,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要根据中国国情,重视农民问题,注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钟日兴  张玉龙 《求索》2010,(7):251-253
当自身生存伦理受到威胁时,对组织与政府行为抵制乃至反叛成为农民的本能反应。中央苏区时期革命动员过程中边界的"赤白对立"与"逃跑"、"反水"等抵制现象的发生,并不意谓农民对革命本身的全然拒斥,而实在于个别地区的农民因政府动员方式不当与动员过于频繁而导致的挫折感以及由此作用下产生的避"害"趋利心理的本能反应。这一抵制现象表明,农民的生存伦理安全是革命动员的基线,并一定程度地折射出革命动员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沈浩 《前沿》2005,(9):28-30
农民问题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农民问题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以及革命道路理论、土地革命理论、工农联盟理论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问题。大革命时期,邓演达和毛泽东都对农民运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提出了各自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党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证明,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利益问题。经济利益是农民最基本的利益。80年来,中国共产党切实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一、维护农民经济利益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与实践  党从成立那天起,就以关注人民利益为己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乃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可靠的同盟…  相似文献   

7.
李文珊  郭国祥 《前沿》2006,(3):196-198
瞿秋白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本着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与阶段、革命领导权、武装斗争、农民问题和农民运动等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和创新思想,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关心农民从历史上来说,关心农民是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将中国人民的主体———农民引为自己的依靠力量,在土地革命、国内革命期间,我们党都能调整对农民的政策,激发、保护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从而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在对待农民问题上,既有教训,又有经验。我们党曾经超前估计农村形势,所制定的农村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广大农民中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党的农村改革所带来的农民…  相似文献   

9.
<正>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对农民问题有所关注。陈独秀是中共早期杰出的农民运动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农民问题,较早的把农民纳入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状况和农民问题,将农民参加作为中国革命的出路。一、陈独秀是较早思考农民问题的共产党人之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中心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当全党普遍重视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10.
140年前,一个天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它就是曾经轰动中国以至世界18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这个天国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它没有被历史遗忘,人们还在不断地纪念它。许多人撰文著书,从农民革命、民族革命、社会革命、思想革命以及道德革命等等不同的方面,揭示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有的说,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第一次革命高潮。有的说,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虽然其革命的目标大都是反对封建剥削者与封建压迫者,争取农民自身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的改变,在这一点上,与其以前的农民战争没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观,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的理论建树。毛泽东是在中国农民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力量的吸引下,开始关注农民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农民观的;毛泽东选择农村,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对中国国情深刻认识的结果;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农民革命,是毛泽东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2.
邓运山 《求索》2012,(1):250-252
彭湃是中共党内较早关注农民问题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党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认为,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由于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被压迫,文化上遭愚弄,处境极为悲惨,故而他们最富有革命的反抗精神。彭湃断言:中国革命离不开农民阶级,没有农民的加入,中国革命断难成功。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从来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农民从来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力量。当今农民的心理状况怎样,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制约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此笔者对湖南临湘、湘乡、新田和东安四县市的部分农民心理状况作了抽样调查。总的  相似文献   

14.
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关注农民问题,研究农民问题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对农民问题的科学分析是毛泽东思想体系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探索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追求进步思想、寻求爱国真理,表现出既接受新思想新理论的朝气,又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既严格按照党的要求投身革命,又不随波逐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去探索农民革命运动的勇气。毛泽东在革命一开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璞  李晶  吴清明 《小康》2007,(4):42-43
一个“沂蒙农民”,凭着行者的执著和坚毅,在沂蒙革命老区建起全球最大的控释肥生产研发基地,搅动了农业与化肥产业的“生态革命”。  相似文献   

17.
龚先庆 《桂海论丛》2004,20(1):17-19
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根本问题 ,毕生致力于实现农民的利益 ,一方面重视和支持农业 ,确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一方面减轻、限制农民负担而使民不伤 ,赋税取之有度 ,这是毛泽东农民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斗争中培育和坚持的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我国十一亿人口,九亿在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首要前提和贯穿始终的条件就是要保持和发展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9.
新论快递     
胡鞍钢:我国需要第三次“解放农民““我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这场制度革命的核心,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我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而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发展差距,长期形成了不同的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等。第三次“解放农民“最根本  相似文献   

20.
《农民问题丛刊》是毛泽东在担任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时主编的一套系列教学参考书。从内容上看,既有革命领袖的演讲、论著与思想评介,也有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政策、法规与决议文件,还有农民运动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中外农民、农村与农业的知识信息等。它的编撰与出版,对宣传革命思想、促进农民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