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是品德课程的源泉,也是品德课程改革的归宿。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用学生丰富的生活资源去激活教材,建构开放性的课堂,德育教学会变得更具生命力。一、激活教材,关注生活1.及时捕捉学生的日常生活事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第八次课改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脱颖而出。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说,新课程的教学“是以对话为中心的教学”。试问:处于对话情境中的教师,还要不要对学生引导?又如何引导?教师作为对话中的“首席”应当如何发挥作用?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对全市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从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价值把握不准,教学的侧重点有些偏颇。下面就中国地图出版社《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的第五课《春天在哪里》的教学片断,谈谈小学品德教学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改的实施,小学一、二年级使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教材进行思品教学。新教材的课堂实施,老师们便面临着新的课题:一是课程目标的系统化,课目的细化,紧贴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同原来的《思想品德》教材目标要求不同;二是教材内容的梗概化、多元化,淡漠了预设内容,减少甚至剔除了给教师课堂上的操作导向;  相似文献   

5.
李宏春 《学习月刊》2010,(2):107-107
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强调:“思想政治课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进行“生活化”教学探讨,即在教学巾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资源,包括学生的知识、阅历、能力等,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品质与特征的课程资源。坚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和利用好学生的资源,既能使生动活泼的课堂透出灵气,又能大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从而使课程资源的价值放大、倍增。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发学生资源中的生活经验、情感等资源的实践和体会,揣陋如下,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心理素质的培养。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任何学习不可能在心理压抑、缺乏自信的状态下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环。其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情操。其三,文化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素养,避免交际失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成就的总和,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国家的人因为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可能不同,因而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8.
“学会生活”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儿童提出的要求之一,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刚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生活经验几乎为零,作为教育应在他们的启蒙阶段,不仅授以知识、技能,还要引导他们形成良好品德,养成良好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9.
黄聘 《求实》2013,(1):40-44
当代中国个人品德建设是在传统与现代性的双重历史语境中展开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中,个人品德建设遭遇着"传统-现代性"这一结构转换的时代困境和由于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分化带来的现实难题。对此,当代中国个人品德建设的回应方式和出场路径必然包含两重维度:重释传统和重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政策与法规     
北京市小学初中将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2005年秋季开学起,本市小学、初中起始年将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依据新课程的相关求,北京市中小学外语课必修总课时将比国家规的适当增加,小学也从一年级起开设外语课。所有参加新课程的学生将使用配套的新教材除了外语课时增加外,预防艾滋病、预防毒品、境与可持续发展和安全与自救互救教育也走进新程。此外,新课程还设置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会,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11.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评价的理念、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等无一不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实施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部分指出:  相似文献   

12.
会计“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会计专业学科教学远离生活的现状,分析了当前职业中专学生的会计专业学科的课堂学习生活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根源,意识到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重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生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据此笔者提出了“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理念,强调教学中要注重认知、体验与生活的统一,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王晓静 《党史博采》2013,(7):48-49,57
德育回归生活已经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可,但随着改革的推进,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从理性走向非理性的极端,抹杀了德育的超越性;使学生陷入道德困惑,放弃道德理想;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回归生活的德育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注重学生理性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引导学生对可能生活的美好追求,过有意义、有道德的生活,从而使得德育过程成为生活主体的个体德性之自主生成、自我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思想品德又是一个人成长、成人的先决条件,品德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李晶 《山西青年》2023,(21):105-107
写作与生活息息相关,现代人才需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大学基础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写作技能的培养,也是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结合大学基础写作教学现状,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核心,探求生活实践写作教学新功能,能够开启学生个性写作思维,提升学生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16.
谌瑞荣 《学习月刊》2012,(6):104-10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题,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利用学生自身资源,无疑让学生实现由过去的旁观者、  相似文献   

17.
华倩  李春梅 《学习月刊》2011,(24):130-131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范式.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在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整个学生网络文化生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主动发挥教育者应有的引导性作用.并积极应对相应挑战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改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由知性的授受模式向活动型儿童自主建构德性的模式转变。《课程标准》指出:主题活动教学是品德课程所要呈现的基本形态。教师需要用哲学思想观照,辩证地处理主题活动教学中“形”与“神”、事”与“思”、“放”与“引”的关系,以期提升主题活动教学的品质,赢得教学的高效。  相似文献   

19.
个人诚信是诚信社会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每个人都应该既为社会也为自己培养诚信的道德品德,做全面发展的人。个人诚信品德的养成,和其他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样,必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接受长期艰苦的熏陶、教育和磨炼。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价值生命实现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生活,为了建构人生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生活德育旨在生命不息的时空中,塑造学生的心灵,促其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创新。生活德育既是一种德育理念,它倡导德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关注儿童完满的现实生活的同时,为儿童建构可能生活打下良好的德性基础。同时,生活德育也是一种德育的途径和操作模式,即在儿童生活中育德,为了儿童的生活而育德,把德育作为儿童生活的本身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