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宇航 《求实》2013,(5):37-40
绿色发展是一种经济社会自然平衡协调以生态、循环、低碳为特征,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根本途径是创新我国经济的结构基础,全力构建生态产业链。为此,在战略思维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文化支撑;要加快建立现代生态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要全力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要按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原则优化生产力布局;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速上层建筑的责任转变,从而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业低碳化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价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促进江西通过整合资源,探索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中部崛起和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只是一个基础起点。中国作为一个在农业文明时代一直领跑世界的发展中大国,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全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路径,通过产业低碳化和低碳经济模式的创新,创造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国际化,形成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政策体系,逐步在生态文明时代实现全面崛起,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低碳城市建设对于推进桂林生态文明,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具有重要意义。桂林需探索一条以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市民崇尚低碳化生活方式、政府以建设低碳社会为目标、具有自身特色的低碳城市建设道路,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桂林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一、当前贵安新区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的主要现状(一)坚持生态理念,打造绿色经济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实现新区"绿色崛起";坚持高科技打造生态屏障。新区城市建设以"生态宜居"为指导,坚持高科技打造生态屏障。(二)选择低碳环保产业,引领新区产业集群升级新区坚持以"跳出能矿抓工业",从选择低碳环保产业的思路出发寻找产业突破口,在抢抓机遇的同时以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指导,逐  相似文献   

5.
京山简介     
《党政干部论坛》2015,(1):F0002-F0002
京山地处湖北中部的大洪山南麓至江汉平原北端,素有“鄂中绿宝石”、“武汉后花园”之美誉,面积3520平方公里,人口65.7万。京山崛起在鄂中,是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中国网球之乡、中国观鸟之乡,等等,是湖北省唯一连续10年跻身湖北县域经济发展20强的县。  相似文献   

6.
吴龙强 《理论导报》2010,(10):39-39
<正>近年来,我县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以创建全国生态县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促进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目前,全县森林面积达3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2%,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被评为全省首批"十佳绿色生态县""全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先进县""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省级生态县""全省森林生态保护十佳县"。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阜宁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建设美丽阜宁,确保“十二五”建成苏北绿色发展先进县。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是我省处于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将高举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旗帜,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巩固好、发展好江西的生态优势,努力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绿色是江西最大的优势。这里有全国一流的水质、一流  相似文献   

9.
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低碳经济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此,应正确认识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树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科学构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适应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消费观,大力完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茅台集团在打造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行清洁文明生产等领域,投入的资金和力量一年比一年多,并不断在更广泛的空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实现"美丽中国"倾尽一个酿酒行业领军企业的力量。"中国梦"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汇》2014,(1):I0002-I0003
正"十二五"以来,交口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市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重心,积极探索并初步走出一条资源科学开发、产业多元循环、经济转型跨越、社会和谐友好的资源型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坚持生态立县,以生态经济的发展理念谋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基本理念,开发、建设和保护并重,三次产业并重,节能环  相似文献   

12.
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正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潮流。由于西方国家占据发展绿色经济的主导优势、我国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经济特征、我国过高的经济增速期望值等因素的存在,使我国的绿色发展面临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必须在政府担负起绿色发展的主导责任、以低碳经济理念规划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绿色发展的制度机制、开展生态消费教育、加强绿色科技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罗建南 《学习导报》2013,(17):42-42
城步地处湘西南边陲,素有“楚南极边”之称,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近年来,全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重点发展风力、旅游、乳业等生态产业,使全县经济发展呈现低碳、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4.
正瓮安引进先进工艺和知名企业,对原材料进行精深加工,加快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结构,积极构建绿色、环保、低碳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瓮安工业园区是贵州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引领跨域。瓮安工业园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构建了绿色、环保、低碳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高端布局"大工业经济带"瓮安已探明的磷矿储量达36.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依托丰富的磷、煤、铝等矿产资源,瓮安在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磷化工产业带上  相似文献   

15.
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内黄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林业生态县、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  相似文献   

16.
张建军 《先锋队》2013,(15):11-12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发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动员令。早在2006年,芮城县委就提出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县的战略构想。经过不懈努力,芮城县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省级生态县"等称号。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纪检监察机关不仅能体  相似文献   

17.
正伊金霍洛(汉意为"圣主的院落")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长眠之地,是鄂尔多斯市的城市核心区。全旗5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15.5万各族人民。伊金霍洛旗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植被覆盖度达到87%,森林覆盖率达到38.08%,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旗"、"全国绿化百佳县"、"全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先进旗"、"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首届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和"中国全面小康生态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时期,陇南市将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融合甘陕川元素的特色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 一是更加注重发挥生态优势,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用心呵护绿水青山,深入挖掘绿色价值,大力提升山地特色农业、文旅康养产业、电商物流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地方立法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源于人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因而和生态经济具有同一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理应走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低碳工业、全面发展生态农业的低碳经济之路。但在低碳经济全面渗入整个经济产业而目前国家层面还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立法保障的情形下,探索地方立法予以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态治理面临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多重挑战,如何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已成为重要课题。数字经济生态治理现代化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信息技术支撑的环境治理、互联网+绿色生产与消费、电子化的协同治理是数字经济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三重路径。在信息技术支撑的环境治理方面,要利用数字技术建立环境数据平台、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和环境预警机制等,提升数字生态治理的操作性和透明度;在互联网+绿色生产与消费方面,要制定良好的政策和法规,推行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理念,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电子化的协同治理方面,要推动社会各界参与数字化生态治理,推行社会共治原则,发挥群众的力量进行数字化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