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造"大九江",是九江实施"双核"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策应国家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具体行动,是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强工兴城",在更宽的视野下谋划九江赶超发展。为此,要在拉大城市框架的基础上,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人口聚集。  相似文献   

2.
“四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武陟县不靠海,不沿边,无矿产资源,无特殊政策支持,在中部地区有着典型的代表性。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保障,致力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靓城市、做活商贸、做大旅游、做好民生。  相似文献   

3.
正城市与产业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石首市瞄准"湖北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及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着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发展大工业,构建大交通,建设新城市,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两轮驱动,协调共进的新路。一、产城融合发展初显成效(一)以产兴城,园区经济作用凸显石首"一区四园"(石首经济开发区、张城垸工业园、金平工业园、东升林产品加工园、江北农产品加工园)的逐步崛起,成为石首新城产业发展的"四驾马  相似文献   

4.
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统称,是发展城市特色文化产业的物质基础。东北地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哈尔滨市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有效整合和重点开发,已经打造出粗具规模的特色文化产业。但相对于经济发达城市而言,还存在着规模小总量低、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同质化现象严重和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等问题。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应采取将城市文化资源由存量向增量转化、将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特色文化产业、构建城市文化资源向城市文化资本转化的平台、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科技点绘和发挥文化产业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支撑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强化人民群众对文化新需求的研究。一、新型城镇化带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变化(一)新型城镇化内涵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市化而言,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中,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价值引导、动力支撑和力量源泉。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做实做优公益性文化事业,做大做强经营性文化产业,以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来提升城市品位,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邻水县坚持“两化引领、双轮驱动”,将县城扩张与工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强力实施以工兴城、以城促工战略,走出了一条加快“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加快新型工业化打造工业配套基地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工业发展趋势,是促进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降低企业成本、拉长产业链条、增强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牛鼻子”来抓。加快推进“一区多园”建设,推动产业、项目、资金等不断向园区集中积聚。2006年以来,经开区建成面积达11_8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13户,2012年产值实现了118.3亿元。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作出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的部署,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作出安排,强调加快推动贵阳贵安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提升贵阳的首位度和城市影响力、发展带动力、区域竞争力.这对于贵阳贵安乃至全省顺利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科学谋划贵阳贵安产城融合发展,应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积极推...  相似文献   

9.
正抢抓遵义市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机遇,大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纷纷落户。遵义市以绿色食品工业为支撑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后劲越来越足。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遵义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按照"瞄准优势产业抓集群,围绕产业链条抓配套,盯住重点企业抓服务,突出园区效益抓改革"的思路,加快构建以茅台酒引领、绿色食品工业主导、其他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并进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以绿色食品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持续推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朱读稳 《江淮》2012,(7):28-29
近年来,安庆始终坚持"三化同步",统筹推进宜城板块和县域经济竞相崛起,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区协调共进,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具有安庆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每年安排3000万元工业振兴资金,组织实施骨干企业翻番和园区经济倍增"两个计划",推进"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十亿项目"计划,工业经济呈现出结构改善、效益提高、发展加快的良好态势。2011年,工业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在全省由"十五"末的第七位攀升到第四位,成为支撑市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光荣 《理论导报》2012,(10):22-23
九江市城西港区是江西省沿江开发总体战略的核心区域,是九江沿江开发“一核两轴六板块”空间架构的主板块,也是九江开发区工业发展的主平台。自2007年4月启动建设以来,九江市城西港区按照“依城兴港、以港兴城”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开发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12.
<正>石阡县充分依托区位优势,围绕城镇承载能力、城镇经济、城镇品质、城镇治理、城乡融合“五个大提升”,着力构建“一江两岸四中心”新型城市发展格局,坚持以产聚城、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全面提升城镇品位,一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现代城市画卷逐步绘就。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崭新的工业化道路,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工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已逐步搭建起了以"一园区四基地"为平台,以煤炭、石油、建材、电力、化工等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内地沿海省市的发展差距,只有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基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才能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昌因镍而兴、因企设市,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重大决策,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在发展中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走出了  相似文献   

15.
《先锋》2023,(5):33-36
<正>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成都牢记使命,服务服从制造强国、制造强省战略,把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坚持以“三个做优做强”的城市功能为导向,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成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柏森 《共产党人》2006,(23):18-19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石嘴山市作为传统煤炭资源依托型工业城市,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主导,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石嘴山市实际,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兴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处在城乡交汇点,具有功能城市化、规模小型化、与农村联系紧密等特点,既是城市梯次结构的基点,也是农村城市化的突破口。实施城市化战略,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小城镇。一、小城镇建设的主要模式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立足自身优势,构建发展模式。小城镇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工业主导型。即发挥传统和资源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在乡镇驻地大力兴办第二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围绕促进支柱企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快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实现以工兴城。乡镇企业比…  相似文献   

18.
<正>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宜县要以"四个坚持"为抓手,推动分宜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努力把分宜建成赣西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明星县。一、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力促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一是把新材料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强势推进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重点发展锂电池材料,同时发展锂电池配套材料和锂电池下游产品,尽快形成比较完整的动力与储能电池工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晋江始终坚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推动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协调并进。以产兴城,存量提升。以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内涵,促进人口聚集,带动城市繁荣。结合城市改造,晋江推动126家优质企业退城入园,52家企业转型转产,229家低效污染企业淘汰出局,实现产业集约集聚、转型升级;深化实施"品牌经营""资本运作""创新驱动""龙头带动"和"全方位创新"等发展战略,推动"晋江制  相似文献   

20.
浓郁的文化环境所带来的精神活力,会构成经济腾飞的动力。打造特色城市,必须具有健康而开放的文化氛围,才能吸引各式各样的人才以及各地的资金和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大美九江,魄力城市,特色文化,色分五彩。近年来,九江十分重视文化资源特别是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维护城市文化根脉,统筹城市建设发展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