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李商隐诗中有这佯的句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出勤俭败由奢。”其所以能成为流芳百世的名句,就是因为它道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哲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一种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 能印证“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事例颇多。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成为“万人之上”时就十分注重“俭”字,并言道:“小可治家,大可治国。”在李世民实施重“俭”之国策下,唐朝很快走向盛世。1936年,美国作家艾德加·斯诺作为第  相似文献   

2.
说“勤 俭”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位姓李的老汉,人们敬仰他勤俭的美德,特送他一块题有“勤俭”两个大字的匾。这位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了家,匾也被一分为二。结果,长子“勤”而不“俭”,难以致富;次子“俭”而不“勤”,越过越穷。这个故事很是耐人寻味。“勤”是增产,“俭”是节约;“勤”是开源,“俭”是节流。古人就将这两个字紧紧联在一起了,是很有道理的。俗话说得好:“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如果勤而不俭,将辛辛苦苦“摇”  相似文献   

3.
苏轼讲过两句很好的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可见,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小家庭,“勤”与“俭”缺一不可,并且应该提倡把“勤”放在第一位。生活上的俭朴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学习的勤奋,对我们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艰苦奋斗这个概念本身包括着两层含义,一个是俭——艰苦,一个是勤——奋斗。俗话说得好:“勤  相似文献   

4.
李政 《群众》2018,(10)
正每次看到徐九思的"俭则不费,勤则不隳,忍则不争,保身与家之道也",就会被这句话所感动。说这话的是明代廉吏徐九思,他是江西贵溪县人,一生官职不高,但刚正廉洁,勤政爱民。他在句容当了九年县令,甘于清贫,体恤民情,兴利除弊。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徐九思调任工部营缮司主事,离别时,当地百姓请其留下几句训词,徐九思挥泪说:"我没有什么训词,唯独希望你们能牢记三个字:俭、勤、忍。能俭,就不会浪费;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讨论过“俭”与“奢”的问题。大体有两种看法:一是主张“黜奢崇俭”,一是主张“反俭尚奢”。《尚书·大禹谟》曰:“克勤于民,克俭于家”。《左传》中也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说法。孔子欣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信条,主张“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孟子说:“贤王必恭俭”,(《孟子滕文公》)老子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  目前 ,政府机关会议、接待工作 ,摆排场、讲客气、讲气派之风仍然不减。诚然 ,政府对外宾接待和重要来宾接待应有一定的规格、标准 ,应讲究一定场合 ,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 ,如果一些小小的会议、政府部门的一般性来人 ,都到一些高档宾馆、盈利性酒家就餐 ,就会使接待费用大大增加 ,并且还容易引发其它腐败现象。据了解 ,有一个地市局级的单位每年接待经费平均至少在2 0万元以上 ,而且还有进一步增长趋势。这就使我们想起 ,朱基总理在一次记者会上大声疾呼 ,“我们财政给吃光了”。可见问题之严重性。古人云 ,有勤无俭就似…  相似文献   

7.
扫描群众对领导机关及领导干部的意见图显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糜之风清晰地呈现在波谱高端。这表明,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四风”,顺应“千夫所指”,契合万众所愿。,历数群众近些年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可谓愈演愈烈,令人咋舌。形式主义华而不实,凡事只做表面文章,装模作样,花拳绣腿,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壳丽的外表掩盖形形色色的问题。官僚主义高高在上,只想做官当老爷、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八次会上不无忧虑地指出,“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间淡忘了,有的甚至已经丢的差不多了。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部门、单位盛行起来。一些人沉溺于物质享受、陶醉于纸醉金迷,令人触目惊心”。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中华民族历史上对此留下无数由血的教训凝成的真知灼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由俭人奢易,由奢人俭难”。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更是谆谆告诚…  相似文献   

9.
大德必其寿     
近读史书,对孔夫子“仁者寿”的诗句,产生很大兴趣,意为“大德必其寿”。一部闻名中外的治国经典《贞观政要》,曾真实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忠义立身、用贤治国、岁寒松柏”的主张。唐代“药圣”孔思邈也从医学的角度提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之理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论古今,谁都知道,一个人如果一味地放纵自己,十恶不赦,就  相似文献   

10.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描写春雨应时、润物无声的诗句。如果用来比喻经常性思想工作所产生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认为也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1.
一名好医师的标准是什么?“博及医源,精勤不倦”,“普及含灵之苦,不得炫己毁人,谋取财物”。这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的精辟阐述。可见医  相似文献   

12.
戒奢谈     
近日到一个单位办事,发现他们利用驻地优势,动员大家自己动手,自制篮球架、桌球台、单双杠、乒乓球台,修建了游泳池、图书室、歌舞厅。这个单位的财力并不拮据,为何文体器材与场所,除了卡拉OK机和电视机外,全是由干部战士自制自建?就此问领导,答曰:是为了引导大家不忘传统,陶冶情操,防止享乐奢华之风日长。笔者听后感奋不已,连夜草就了戒奢谈。 江泽民同志最近不无忧虑地谈到,有的人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丢得差不多了,根本不讲理想信念,不讲道德纪律和精神境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恶性膨胀,铺张、挥霍、奢华之风,日甚一日。他还引了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农民,要想跳出“农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城市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长安未贵,居大不易”——这虽说是唐代诗人顾况调侃初到京城的白居易的戏言,但也反映了乡下人进城立足之不易。可白居易毕竟能拿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瑰丽诗句,获得了大诗人的击节赞赏:“有才如此,居  相似文献   

14.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是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名联。对于“风”字的释义,许多注家感到棘手,他们或是回避不作注,或是解释不正确。如胡云翼《宋词选》:“说风尽,也就表明唱的回数太多了”,把“风”字解释为扇子扇起来的风。沈祖棻在《宋词赏析》中说“是指悠扬宛转的歌声在其中回荡的空气”。歌声停了,风或空气也歌尽了,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15.
大庆钻技公司认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理儿,上下同念“俭”字经。增收节支创出新水平。 思想上“节俭”。尽管奢靡之风有时总比熟烂于心、耳熟能详的古训勤俭遗风来得强劲,可在大庆钻技公司,人人信奉勤俭,崇尚节约,特别是“头头脑脑”们,头脑中节约的弦一直绷得紧紧的。以前,公司和大队机关办公室都很“宽敞”,可年终一付账,钱掏得叫人心疼。领导下决心让办公室都挤一挤,封了两栋办公楼。开始有人嚷着  相似文献   

16.
这个“夫人会”开得好邵青山,甄其云近日读报,获悉福建省石狮市纪委曾经召开一次由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的夫人共250余人参加的“夫人会”,会议的主题是请夫人们在家里勤吹廉政风,帮助并督促各自的“官人”忠于职守,不贪不腐,当好人民的公仆,同时也管住自己不要利...  相似文献   

17.
赫赫扬扬的贾府败于自杀自灭,而王熙凤是刽子手之一。这是读“红”的人们大约都看到的。这位“辣子”为人歹毒,心机极深细——“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明是一团火,暗是一把刀。但是,她“恣意的作为起来”,却是有个持戈试马的过程。弄权铁槛寺一节就告诉着这意思。你看,老尼婉转请求琏二奶奶开恩办事,先是“使之闻之”这里有戏,“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后是激将:如果不管,“不说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是府上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  相似文献   

18.
翻阅史籍,随处可见古人对俭德的称道。中国人历来重节俭,以前人们从小就要诵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俭被推崇,第一要义是让人吃穿无虞。但若俭的意义仅限于此,也就称不上俭德了,俭被中国人推崇,更有其他原因。古人认为,俭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礼记》云:“君子恭俭以求役仁”,又说:“俭近仁”。“仁”乃封建社会推崇的最高道德境界,“俭”则被视为求“仁”之途。封建社会的有志之士们多注重俭德,信奉俭德也是历史上清官廉吏的主要特征。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婴,——————————————————一生…  相似文献   

19.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尽人皆知的古训。然而今日中国每年公款吃喝费用高达1000亿元,这一发人深思的数字给我们敲响了“奢侈之祸,甚于天灾”的警钟(  相似文献   

20.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勤俭建国家,永远是真言。”重读朱德委员长这首诗,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