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忠     
刘忠原名刘永灿,系上杭县才溪乡人。一九○六年出生于刘屋角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独生子,幼年时期,读过三年私塾。他十二岁开始出外当泥水匠学徒,做了七、八年帮工。艰苦的生活,使他的意志得到了磨练。一九二七年春,刘忠参加了才溪农民协会,从事农运工作。一九二八年五月,受中共才溪党组织委派在庄背庙召开六十三人会议,酝酿才溪暴动事宜。一九二九年七月,经张赤南、林鹤俩同志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与组织了才溪农民暴动,暴动成功后,任才溪区人委会财务科长、上杭赤卫军十三大队军需长、支部委员等职,同年底进入龙岩大池红军学校学习。一九三  相似文献   

2.
王胜     
王胜原名王近森,上杭县才溪乡人,一九○九年出生于才溪村茶头岗下一户农民家庭,八岁开始进入私塾读书,在叔辈和亲戚资助下,先后在官庄高小和上杭县立中学读书。十六岁初中毕业后,在当地做工,并从事农业劳动。一九二七年,在大革命影响下,积极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后来上杭县农运领导人在才溪组织秘密农会。发展会员,王胜等一些先进知识青年也参加了该会组织。一九二九年七月,在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入闽和中共闽西一大召开的大好形势下,中共才  相似文献   

3.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6,(12):53-54
1914年.马庆华出生于河南开封的一个普通回族工人家庭,其父在开封铁路上做工,母亲在火车站以卖包子为生。幼小的他伴随着含辛茹苦的父母,过早地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现实的不公与天下穷苦人的悲惨遭遇。  相似文献   

4.
面对即将开始的7年铁窗生活,曾满怀理想,年仅26岁的岳江禁不住泪流满面。他为自己的贪污受贿行为悔恨交加,然而梦醒时分,后悔显然已来不及了…… 1972年8月,岳江出生于四川省南江县南江镇一位农户家里,几姊妹中他是最聪明的一个,自小深受宠爱,为让他顺利完成学业,父母为之吃了不少苦头。1993年岳江从四川省财政学校毕业后,年迈的父母又费了好大周折才使他在南江县汽车运输公司(下称县运司)财务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9):108-109
【求助记录】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坚信不疑。我的孩子还不满周岁,可我已经开始担心,由于我们做父母的某些不当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请问“三T公司”的儿童教育专家:父母哪些行为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相似文献   

6.
回家倒计时     
正转瞬之间又是三年,不知不觉中我已经离开家乡、离开父母30多年了。说实在的,三年回家一次,确实有点遥远,但对一个独自在外生活的我来说,内心也是有一种酸酸的苦涩,如同每次回家,日渐苍老的父母常说的一句话,你们是回来看我们一次少一次,但愿下一次回来,还能为你们做一顿热气腾腾的饭就好了。不是我不愿意回家,毕竟从新疆到老家有5000多公里,只得按照国家规定,每三年享受一次探亲假。尽管三年才回家一次,但是除了特殊情况,我坚持每天都会给年迈的父母打一次电话,有时尽管时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农七师一三○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个体工商业尤为突出,在全团200多户个体经营户的老板中,妇女比例已占到了70%以上。 红太阳快餐店的老板宋英,1999年就开始做各种包子、豆腐脑、豆浆等早点,2001年买了一个10多万元的门面楼,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忙碌起来,从做工到调料,她从不马虎,总是细心地调好味,认真把好卫生关,她的包子皮薄、味好,人们都爱吃,每天来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热情周到的服务,口感鲜香的包子,使小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每年的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隋冬霞 《党建文汇》2002,(16):43-43
在潍坊市潍城区月河路,附近的居民都愿到一家娘儿仨开的服装店去做衣服。不仅因为近,还因为这里做的衣服样式新、做工好,价格很便宜。  相似文献   

9.
姚强 《广东党史》2005,(5):28-30
我的母亲李玉盈,1903年 (清光绪2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6岁与我父亲姚继鸣结婚。姚家系汉旗人的后裔,清王朝覆灭后,家境开始败落,举家移居到姚家祖坟所在地京南姚家坟村(现属十八里店乡)。母亲来到这个家庭, 便承担了沉重的家务,默默地履行做儿媳、妻子的“职责”。当时父亲在城里一家印书局里做工,由于受进步思想的影响, 毅然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1936年到达延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母亲对于父亲的思想和行动,虽不完全理解,但以她纯朴的理念,相信丈夫所作所为都是对的,毫无保留地支持丈夫的事业。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父  相似文献   

10.
徐涛 《当代贵州》2022,(52):18-19
<正>时值年末,连绵起伏的山岭间,冷风呼啸,寒意阵阵。而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山路两旁的猕猴桃果园却“热”度不减,熙熙攘攘的工人们或割草施肥,或剪枝修型,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打基础。“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眼下正是冬季管护的关键时期,大意不得。”在平滩村1.2万亩猕猴桃种植面积里,村民黄良华种了120亩。早些年,还在外省鞋厂做工的他,如今靠着这120亩猕猴桃林,鼓起了腰包,生活甜美。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苑》2014,(3):38-38
若冰我妹!你觉得奇怪吧,如何久无音信呢?我自己也觉得奇怪.我今天处在此地.而且能忍耐到今天才写信给你,真是“出外由外”,那(哪)能由得自己呢?这些时的生活.真是难写。因为校务改革的奋斗用尽了我一切的力量.才得到了相当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坐的特权     
梁发芾 《廉政瞭望》2010,(13):68-68
鲁迅在《孔乙己》中说,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穿着长衫,自认为属于有权利坐下喝酒阶层的读书人孔乙己,却也只有和做工的一样,站着喝。这正是孔乙己没落的尴尬之处。  相似文献   

13.
答询热线     
我1964年参军入伍,1979年3月退伍,后被安置到乡广播站做电影放映员,1972年转为全民工。1995年电影放映队解体回家。2000年以来,本人多次找劳动局申办退休手续,直到2007年因全体放映人员集体上访才得以解决,我个人按照政策补缴保险费2700元。但是,我的退休证上退休时间为2001年,退休金却在2008年1月开始发放。应何时开始发给我退休金  相似文献   

14.
谢彦春 《当代贵州》2007,(13):55-56
李靖松与所有人一样,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他可以选择做好每一件事,从出外打工到回乡执教、为家乡修路通电、带领乡民致富,再到种树美化家园。他做每件事都那么踏实。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邓小平(选载之五)毛毛著八革命历程的起点父亲曾回忆道:"我在法国的五年零两个月期间,前后做工约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左右在党团机关工作)。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7,(5)
<正>我的父亲曾是皖南一个偏僻贫瘠小乡的干部,母亲没读过几年书,是一个普通的农家主妇。我们一家五口居住在半山腰的村子里,屋子是祖屋,家里还有几亩薄田。父亲忙完了公事就下田劳作,母亲忙完了家里就去林场做工。父母的劳碌和艰辛与左邻右舍的老乡几乎并无二致。幼年时,我就早早感知了一个事实,我们家是多么贫寒。父亲微薄的  相似文献   

17.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动向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土地流转的新动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党中央就一直非常重视在稳定农户承包权不变前提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并把它作为解决我国农户土地规模超小,分割细碎,资源平均占有等资源劣势和制度缺陷的重要配套措施。这一政策也一直为广大农民群众所认可和接受。在村社范围内,当农村劳动力重新配置(如到乡镇企业做工或离开社区出外打工)或农户的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如生老病死及人口的迁出)时,农户之间大多会在不改变承包权属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土地使用权的自愿流转。随着经济结构的不  相似文献   

18.
刘亚楼指示抬我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当时,我在红一军团二师师部任统计参谋。部队出发时我正患病,高烧40度,不能走路。师政委刘亚楼看我行动困难,关心地对我说:“现在敌人分路逼进苏区中心,我们要突围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和没有堡垒的地方去,以便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你现在有病,是不是到后方医院去养病?”在这样的紧张时刻,我怎么能去后方养病呢?我向刘政委表示:“坚决不到后方去养病,请领导把我留在部队,让我随队行动。”刘政委听后,很长时间没有说话,最后还是下了决心,对卫生队的政委王奇才说:“请你派一副担架,把黄炜华抬上走!”  相似文献   

19.
姐妹3个,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 7岁。在一次车祸中,她们的父母不幸丧 生,只剩下身体有病的爷爷带着3个孙 女一起生活。这年夏天,姐姐考上了县里 的重点初中,却无钱就读。这件事在当地 一家报纸上披露后,女孩儿收到了500 元钱的捐款。除去学费,还有200元做生 活费。  相似文献   

20.
陈凤兰 《学习导报》2013,(19):61-61
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懵懂年少时,曾对自己父亲——台湾唯一会做京剧戏靴的人,抱怨过这样一句:做鞋做工一辈子,也没见你发财。没想到,李国修话音刚落就遭父亲痛骂:“你爸爸我从16岁开始做学徒,就靠着这一双手,你们五个小孩长大到今天。哪一个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裳?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没想到,“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这句话,成了李国修的人生格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