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山西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基本要求出发,分析探讨山西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难点问题:其一,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框架下,山西的资源型经济仍然在强化;其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最大难点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其三,关于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工作中试点和项目的疑问。  相似文献   

2.
赵俊杰  李杰  李凯  邵蕊萱 《党史文汇》2013,(7):F0002-F0002,F0003
<正>去年以来,襄垣县抢抓全省综改试验区建设和扩权强县试点的政策机遇,紧紧围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城乡一体化为强力引擎,以"新能源新材料基地、新城镇新农村典范"为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路子,着力在产业转型、机制创新、项目支撑上先行先试,寻求突破,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迈出了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3.
一要抢抓机遇,汇聚转型跨越正能量。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军号角,全国"两会"开启了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放眼全国,国家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中部崛起优势持续放大,为我们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综观全省,综改试验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加之先前的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建设试点省等工作加快推进,为我们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搭建了全新的平台;立足我市,晋城正处于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特别是作为综改试验区的天然"金左脚"和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成员,多项政策叠加,双重平台起跳,再加上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后发优势等,都为我们实  相似文献   

4.
孔祥毅 《先锋队》2011,(7):42-44
综改试验区2010年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综改试验区),山西成为全国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批准山西成为综改试验区,  相似文献   

5.
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建国以来中央赋予山西最大的综合性政策。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全面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实现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通过思想引领工程、组织保障工程、结构优化工程、素质提高工程、治庸治懒工程等各种路径,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不断加强全市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山西省全面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起步之年。山西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扎实开展快马加鞭争上游活动,为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汇》2011,(11):51-51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于2011年010月27日至31日在太原召开。大会全面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确定了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战略,提出了事关山西改革发展全局的两件大事,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力争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五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抓住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机遇,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8.
湖北进入新世纪以来,前10年为逆势奋进、实现弯道超越的"起飞10年",后10年是加快振兴崛起、构建战略支点的"黄金十年"。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黄金十年"必须充分释放已经和正在形成的发展红利,即"六大优势"。一、改革优势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和今后最大红利所在。国务院支持湖北加快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建设,赋予我省在城乡资源要素配置、资源节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2013,(21):4
七一前夕,省委组织部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省共产党员总数233.3万名,比上年度增加4.73万名。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员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全省党员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力地推进了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综改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员心语     
《先锋队》2012,(1):35
山西要借助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机遇,用好这个大平台,大胆探索实践,消除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重用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干部和各类人才。——阳光  相似文献   

11.
李媛 《先锋队》2011,(13):28-29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又是全省建设国家综改试验区的起步年和全面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组织工作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突出抓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等重点工作,努力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素有中国"民办特区"之称的泉州,迎来金融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大政策利好。2012年12月,泉州被确定为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金改区")。2014年4月初,泉州市又被列为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以下简称"综改区")之一。推进泉州"金改区"建设,服务产业集群发展,构建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事关泉州金改、综改成败,对福建乃至全国也具有重要的示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是湖北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促进改革的重要推手。综改试验区所试验的内容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真正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式,引导可持续消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汤涛 《先锋队》2012,(4):4-6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加快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关键之年,组织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12年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迎接十八大为主线,以服务转型跨越发展为  相似文献   

15.
孝义市位于吕梁山脉中段东麓,晋中盆地西南隅,面积945.8平方公里,辖7镇5乡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468万,共有34个基层党(工)委,946个党支部(总支),17972名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该市把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主战场,瞄准“建设民生幸福型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6.
省党代会给了我们新的发展动力,袁纯清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鼓舞人心。大同市作为我国煤都,应该走在前面,成为全省综改试验的先行区和转型跨越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17.
<正>自贸试验区会带来哪些变化,人们十分关心。业内人士指出,辽宁自贸试验区将带来诸多实惠。国企"混改"有了新的"试验田"国企改革是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点。方案提出,要稳妥推进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各种所有制资本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天维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关起门来做,要根据国家战略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因此,在自贸试验区进行"混改",比在自贸试验区之外利用外资资产重组会方便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建设自贸试验区,  相似文献   

18.
《红旗文稿》2012,(6):41
2011年,灵石被确定为山西省转型综改试点县。全县紧紧围绕项目抓创新、围绕项目破难题、围绕项目造环境,坚持"敢"字当头,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跨越发展。2011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整体推进转型综改。整合行政资源,全力推进综改项目建设,成立工业、农业、旅游、煤炭4个专业招商局,进行专业化的"对口"招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济宁国家高新区着眼提升人才引领发展能力,立足现有产业优势,有效整合政策资源,集中力量抓平台、抓载体、抓环境,加快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济宁加速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创造样板。目前,人才的高端产业效应开始显现,由过去土地、资源、政策“老三样”路径依赖,步入人才、平台、科技金融“新三样”驱动发展的新阶段。立足政策创新,提升执行效力。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制定务实管用政策是前提。为确保人才试验区政策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坚持突出需  相似文献   

20.
《学习月刊》2011,(4):45-47
"十一五"时期,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强力招商引资,着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深化各项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人气指数明显上升,人民群众实惠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