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常延琦 《学理论》2014,(2):153-155
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归根结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竞争。因此加强大学生主体性导向下的创新意识培养对国家建设、高校发展、大学生个体素质培养都有重要意义,以大学生主体性为导向培养其创新意识,必须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主体与激励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同时在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培养机制,从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保障和激励机制四方面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而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是改变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从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创新型教学团队、建立激发教师创新行为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并根据高校创新型教师培养的有利条件,探讨了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加强高校教师职业训练;加强实践锻炼;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校际间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郑少雄 《学理论》2015,(7):141-142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载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提出了高校通过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制定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考核制度,构建宽广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从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6)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对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具有必要性,但也存在问题,可行途径如下:加强和社区的沟通联系,增加志愿服务的途径和方式;立足社团,增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支持机制;实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推动力量。农业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农业人才的神圣使命。加强农科专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既是我国农业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农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锻炼农科大学生创新思想;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制定相关政策,激发教师、学生的创造热情。  相似文献   

6.
李传先 《学理论》2012,(7):176-177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提高认识、明确定位,做到普遍动员,争取全员参与,同时注重与社会实践、学生就业、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7.
路成刚 《学理论》2012,(2):141-142
大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同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大学生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加强学科建设,提倡创新教育;加强科技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术交流;以人为本,深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晨 《学理论》2010,(17):233-234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应当发挥其自身优势、利用已有的资源,全方位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设立创新学分制度。创新学分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课外参加学校认定的各类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社会实践等,通过认定后获得的学分。现国内外多数大学均实行创新学分制度,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学生在获取创新学分的过程中,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激发,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对之后的工作、生活有积极的影响,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就当前大学生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高校人文教育的举措如下:构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创造交叉互融的教育空间;培养开拓进取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