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内七篇是理解庄子思想最重要的文本,同时,外篇和杂篇也能够部分地反映出庄子的思想,从《逍遥游》到《大宗师》的种种叙述和论辩,可以全面展示出庄子所追求的生命的真正逍遥。而在外杂篇中,庄子追求的逍遥境界以另一种方式得到阐述,其中,"化"这一概念则是理解庄子生命逍遥义的枢机。通过"化"的本义以及庄子哲学中的意义,我们能看到,庄子通过"吾丧我"的过程达到的内"不化"的逍遥无以安顿所有生命。  相似文献   

2.
庄子丰富的辩学思想表现在《庄子》的《齐物论》、《天道》、《天地》等篇之中,而学术界对它的全面整理与研究很少,而且否定性的评价居多.本文拟结合庄子辩学思想产生的哲学与历史文化背景,全面分析、探讨庄子辩学的基本内容,重新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庄子》养生思想对道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养生思想构成后世道教炼养术的重要源头."缘督以为经"影响了道教致虚守静的炼养原则和周天炼养理论,<庄子>具有哲学意蕴的"守一"被道教实证化为具体的养生手段,<庄子>"唯神是守"的养神思想影响了道教"养神"、"炼神"原则的形成和存思术的产生,"吹呴呼吸"、"熊经鸟申"的养形思想则构成后世道教导引术的先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庄子.秋水》中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的辩论对庄子的世界观做探讨。庄子的逻辑是"万物一体"在"道"的层面上相通为一,现实中的"物化"并不妨碍这样的相通。而惠子是否认这样的说法的,他们的逻辑出发点是不一样的,这场看似激烈的辩论实际上并没有产生对话,而是在自说自话。辩论远没有结束,然而庄子的世界观已经展现无遗。于是,濠梁之上的辩论也就结束了。庄子在"濠梁之上"知鱼乐,在世界之中观世界,其思想是一贯的。在现实生活中做真人,读《庄子》,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园红 《工会论坛》2009,15(4):171-172
庄子对中国人的精神人格与处世方式影响极深。嵇康受到庄子思想的深深浸染,在文学创作、人生哲学、处世态度等方砸都可看出他对庄子精神的继承。作者试从“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泊俗者遣其累”三个方面透析庄子对嵇康影响的脉络,进而评价嵇康独特而不同凡响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庄子思想中的"真",主要指的是人应然的生存状态,可以理解为"本真".这种生存体验的精神境界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因此庄子对其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即通过对"真人"的考察,通达"真"的内涵.庄子思想体系中这个存在论意义上的"真",是一种"道通为一"的浑融境界,"天人合一"是这种境界的最简洁的概括,"自然无为"是这种状态下人的行为方式,"精神自由"是这种境界的体验形态.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哲学变革的深处,正酝酿着一场从抽象本体论走向生存(本体)论的"生存论转向"。而来自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道家代表的庄子思想,已经非常关注人的生存论问题。本文正是分析了庄子思想中的生存论关注,并发掘其独特的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庄子哲学研究转换了视角和方法,庄学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庄子的文化归属、庄子哲学的具体命题研究、庄子思想与儒佛道的相关研究、庄子思想与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等。学者就上述几个方面的主要论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庄学研究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实质性的推进。  相似文献   

9.
庄子自由理性的特质及其影响--以"游"为中心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政治性的动物",而庄子则是"非政治性的动物";老子的自由主要体现为政治上的"自治",而庄子的自由则表现为精神领域的解放和超越."逍遥"和"游"是庄子的两个非常独特的观念,二者体现了庄子自由精神的基本形态.庄子以"游"和"逍遥"所确立的独特的"精神自由"、"精神乐园"和"精神故乡"极具诱惑力.庄子为中国知识阶层追求自由精神不仅奠定了"诗意性"的观念基础,而且也以自己的行动为士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10.
庄子是中国美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的代表,庄子美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哲学的浑然一体,以审美的观点渗透于整个思想体系论宇宙、论人生、论道德、论技术……庄子美学中包含的生态美、生存美、伦理美以及科技美思想,赋予了庄子美学深厚的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1.
论庄子的生态环境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伦理学发展的重要前沿之一的生态环境伦理,已经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理论领域.而早在庄子的思想中就已经存在着许多优秀的生态环境伦理思想.如"物无贵贱"、"道法自然"、"物我两忘"等等.这些思想对今天生态环境伦理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静 《工会论坛》2007,13(1):150-151
蔡邕一生颠沛坎坷,苦闷之情难以抒发,不可避免地走到庄子遁世无闷的乐园中寻找精神慰藉。我们在蔡邕的作品中,从他的处世方法上,看到了他儒学思想之外的庄子思想,体味出了这位末世大儒的庄子情怀。  相似文献   

13.
袁宏道的《广庄》虽为释庄之作,但其思想却自成体系。笔者试从大小之辩、是非之争、养生之道、处世之决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广庄》与《庄子》之异,揭示出袁宏道突破传统价值规范,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并以此思想来解释袁宏道的许多"怪异"之处。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宇宙观、时空观和生命哲学(尤其是对精神现象的思考)及其政治批判在诸子著述中独具一格,其卓越建树是华夏人文精神府库中的瑰宝。本栏目以"庄子论政"的专题遴选了三篇文章,都是在前人解读和研究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探求。《〈庄子〉寓言的政治批判》一文指出,庄子对人类文明进程作了根本性的反思,以上古原始古朴的社会为参照,强调有违"无为"的政治导致人性异化,甚至作出"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之相食者也"的警示;对士人的人生道路作有别于修、齐、治、平的指向,以"无用"自全"无为"于政治,超然世俗"游心"大道;并辨析了所用到的"自由""平等""独立人格"等观念意识古今的同异。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完善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评价路径,对于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热情、提升胜任素质和教学实效大有裨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评价理念应该由"奖惩优劣评判"转向"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发展";评价主体应该由"学生和专家"转向"教师、学生和专家";评价范式应该由"终结性评价范式"转向"形成性评价范式"。  相似文献   

16.
庄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生哲学以追求自由逍遥的心灵境界为目的,主张以超越的心态对待外物、对待命运、对待生死。"物物而不物于物"、"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不知说生,不知恶死"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庄子自由逍遥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以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作为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主张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等,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其中,庄子为代表所形成的审美教育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文章主要从现代教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庄子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一书论及生死问题的涉及诸篇。生死观作为庄子人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可以分为四种境界,分别是:护形"养生"、保身"达生"、"生死一体"、"不死不生"。"养生"在于保全身形,"达生"在于身生两全,"生死一体"是"视死如归"的体道表现,"不生不死"、"坐忘"生死达到了"与道为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理由     
小凯 《人事天地》2008,(11):46-46
庄子的遁世思想,使庄子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个性鲜明的思想家。这则故事体现了他的哲学。有一天,庄子正在涡水钓鱼。楚王派二位高官大夫前来聘请他:“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相似文献   

20.
庄子和儒家分别阐述了社会纷争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在各自的思想进路中,庄子表达出一种"齐物"的态度,以消除彼此对待、破除主观成见的方式来实现人和自然的统一。而儒家则主张积极入世,通过在家庭生活、政治生活中积极有为来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由此引出中国儒道两家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这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分别在超越精神和现实生活上用力,同样重要地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