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现状作了分析 ,认为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全面发展转折时期 ,反映在价值观上就是多元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和相互碰撞。该文探讨并提出了我国价值观重构的原则、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周兆娟 《世纪桥》2010,(1):148-148,152
<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价值观包含: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内容。进行生态文明价值观重构的对策是:进行人类生态文明教育;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大环保立法工作和执法检查力度。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生态价值观建设。中国共产党必须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为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生态价值观:一种新的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传统的价值观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加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物质需要当作判断自身行为是否合理的标准。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价值观,就是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首先决定于它的有用性,其价值的大小则取决于它的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每一代人究竟应当怎样衡量自己创造的文明成就,又应当如何评价自己决策行为的功过得失,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自然价值的认识和价值的取向与判断标准。解决好环境和资源的价值问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化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生态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这三个层次进行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大学生认识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探索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以期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何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和紧迫任务。文章在归纳当代大学生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面临的困境,积极探索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执政生态"体现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全局视野"和"开放精神"。然而,学界对"执政生态"的概念也莫衷一是,对其概念的界定需要回归生态学的学科本质和价值,因此有必要从主体、对象、媒介、形态和价值等五个方面重构"执政生态"概念。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再从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无一不是人类发展科技、应用科技所推进的结果,又无一不是人类依赖科技、崇拜甚至迷信科技进而导致人类中心主义膨胀的逻辑必然。科技的应用似一把“双刃剑”,它把人类从愚昧、野蛮推向文明,又使得人类仰仗科技而忘却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个基本认知。当近现代科技推动工业文明创造无比丰富的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爆炸、粮食短缺等等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在跨入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是该好好反省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价…  相似文献   

10.
吴宁  马瑞丽 《学习论坛》2008,(12):32-34
人与自然的关系理应是和谐统一的,但是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价值观的缺失是造成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为此大多数人主张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呼吁建立以生态价值为核心的新型价值观。生态价值观肯定自然本身的价值,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超越。探求生态价值的可能性旨在为生态价值观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面对着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频繁袭扰,我们必须从全球性视野解蔽自然灾害与生态危机多发的深层原因。我们不能局限于"控制自然"与自然的"报复"、"人的解放"与生态的"裂缝"等抽象价值争论的窠臼之中,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分析自然规律、生态辩证法和"自然—人"的内在关联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积极变革,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与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现实的人的现实实践活动,故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主体价值观就极为重要。实践主体价值观主要包括自然价值观、生产价值观和消费价值观。但是,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现实中却出现了扭曲和变异,我们需要树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实践主体价值观,以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有科学的价值观念作引导,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党员群体,其价值观取向出现多元化、功利化的现象。将生态文明理念纳入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使他们树立健康、科学的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是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家庭几千年的发展积淀着深厚的伦理文化,它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家庭已随着传统社会的瓦解而在更替着自己的形态,但是,传统家庭伦理中折射的生态价值观却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关系协调系统,包含三大和谐: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与自然和谐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的本性回归,人与人的和谐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现实的延伸,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的终极目标。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是实现三大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更须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07,(5)
两大法系正不断走向融合,我国作为制定法国家,引入判例制度已成为必要,本文试对两大法系行政判例法制度的价值观进行分析,并论证其对我国行政法治的影响,以期我国与国际社会在行政法领域求同存异,达到完善我国行政法,保障我国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唐棣宣  吴光会 《求实》2004,(7):26-28
追求合法性是现代政党的重要政治目标。具有强大合法性的执政党必然拥有民众对其价值、制度和政绩的高度认同。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存在的宏观政治生态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从各方面给党的合法性基础带来了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 ,中国共产党合乎逻辑地应从各方面培植、更新、重构其合法性资源。进行理论创新 ,构建新的价值体系 ;进行体制创新 ,构筑“法定———理性”型权威 ;提高绩效张力效应 ,获得新的“特定支持”。  相似文献   

19.
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三个雏度。长期以来,我们“见人不见物”,对“生态价值”的忽视导致我们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现在应该清醒了,既研究人与人的关系,又研究人与生态的关系,见人又见物,使人生价值复归完满。只有确立三维人生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才能成为美好现实。  相似文献   

20.
儒家与道家的“人伦中心”与“自然主义”两种生态价值观的对立,是“天人合一”观念的两种基本价值选择;特别是道家“物无贵贱”的思想,进一步揭示了人与自然的互为主体及主、客体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目的性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