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党史、军史界对南昌起义领导人及其排序进行了一些新的有益的探讨.笔者长期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工作,从我所接触到的资料看,作为前敌军委书记的聂荣臻,在起义中起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而一些有关论著对此却肯定不够.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聂荣臻有效地动员组织了起义部队,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作了重要准备.聂荣臻是我党最早从事革命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先在黄埔军校做政治工作,1926年7月任中共广东区军委特派员,不久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重要职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后,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武汉开会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必要时组织党所领导的北伐军与张发奎武装分离,举行起义.周恩来向军委作了传达,并指定聂荣臻为书记,贺昌、颜昌颐为委员,组成前敌军委,作为中央军委派往军中的领导和行动小组,前往“东征讨蒋”已到九江一带的第二方面军,秘密通知我党在军中的高级干部,做好随时采取行动的准备.聂荣臻随即离开武汉,赶赴“东征讨蒋”部队比较集中的九江,积极进行组织和联络起义部队的工作,为武装起义作准备.  相似文献   

2.
杨飞  王成会 《党史纵横》2012,(10):30-33
1959年2月,陈毅元帅在《回忆三年游击战争》一文中,曾高度赞扬一名我党和我人民军队的优秀干部,他就是李天柱。李天柱作战勇敢、文武双全,先后担任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湘赣省委候补委员兼独立第一师师长、红八军军长、中共湘赣省委军委书记等职。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及五次反“围剿”,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党史界关于南昌起义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主要围绕南昌起义与人民军队创建、南昌起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共产党人与南昌起义、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成员、南昌起义的成败等议题展开论述,呈现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观点、新见解,对当前人民军队的建设和系统梳理及回顾南昌起义的历史事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四集电视文献片《军旗从这里升起》(中央党史研究室、江西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老红军和党史、军史专家及广大观众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该片选题重大、思想深刻、感染力强,是一部进行党史军史教育的好教材。该片以生动翔实的史料反映了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及其优良传统。第一集《军旗升起》,介绍“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经过以及起义的伟大意义,突出“功在第一枪”。第二集《星火燎原》,描述秋收起义的经过,突出其第一次“打出共产党的旗帜”的历史意义。第三集《党铸军魂》,反映人民军队创建…  相似文献   

5.
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一) 1927年7月29日,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两次收到张国焘从九江发来的措词严厉的密电,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通知前委说:“暴动宜慎重。”是否要举行起义,无论如何都必须等他到了南昌后才可作决定。为什么?难道党中央改变了原来决定?周恩来百思不得其解。他伫立在作为起义总指挥部的江西大旅社的客厅里,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究竟是否成立过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何时设立,其组织情况如何?中共党史和军史著述长期以来其说不一。如《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称“1925年9月,是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决定在中央委员会之下设立军事委员会。”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则称“一九二六年二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特别会议上,决定建立中央军委。一笔者编撰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初稿)曾记述“中央军事委员会:(一九二六年十一月时称“军委’,亦称‘军事部’)书记周恩来。”③也来讲清军委成立时间及其与中央军事…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七年(二十九岁) 八月一日凌晨二时,南昌起义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根据党中央决定,与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我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北伐军部队三万余人,在南昌起义。周恩来在敌军的顽固堡垒之一——松柏巷天主堂附近的一所学校里亲  相似文献   

8.
在有关早期红军的文献资料中,“军委”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简称.长期以来,党史和军史界都认为当时红军中使用这一简称的只有一个组织,并在该组织的全称问题上发生了争议,有人认为“军委”即“中共红×军委员会”①,有人则认为应称作“红×军军事委员会”②.据笔者考证,早期红军中存在两个简称“军  相似文献   

9.
洛川会议决定的中央军委委员“张”究竟是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川会议决定的中央军委委员中究竟是张闻天还是张洁,近期出版的党史军史著作仍存在异议,其说不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称是“张闻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史资料》称是“张浩”,但同时注明“一说张闻天,一说张国焘”。多数党史军史著作称是“张浩”。笔者经深入考证研究,认为是“张浩”,既非张闻天,更不是张国焘。 1.张国焘之说缺乏根据:其一,张国焘因分裂  相似文献   

10.
武胡景是上世纪30年代党内被错杀的任职最高的领导干部,也是获得平反昭雪公开宣传最晚的革命烈士.长期以来,直到1984年前,包括党史、军史工作者在内,人们并不知晓他是1932年中共“临时中央”的军委书记,甚至不知道党史上有这个重要人物.笔者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从事中共党史教学,1979年开始整理编撰《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初稿,1981年7月在最早稿内收入“临时中央”“军事部部长李富春(1931年6月)”,其后“部长吴何锦(1932年1月)”.从此,逐步解开了武胡景烈士长期鲜为人知之谜.  相似文献   

11.
倪波  李恩侠 《党史博采》2022,(5):52-55+65
<正>这封题中所指的“信”就是井冈山红四军时期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7600多字的回信,简称《给林彪的信》。199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次公开发表了此前出版的党史、军史著作均未提及的这封信。为什么说这封信奠定了古田会议的思想基础呢?这得从红四军内部关于党对军队的领导的认识分歧说起,从设“前委”“军委”的意见不同说起。一、朱毛会师后军队队伍壮大,但成份复杂,极端民主思想造成思想混乱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南昌起义部队的余部和湘南起义的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原宁冈县砻市镇)胜利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或“朱毛会师”,点燃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火炬。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计一万多人、八千多枪支,转战到宁冈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合,成立红四军。朱德先后任军长、军委书记和前敌委员会常委等职,具体负责指挥军事等工作。朱德与毛泽东一道,对于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南昌起义研究一直是党史、军史、革命史研究领域里的热点和重点课题之一。本文着重从起义成败、与土地革命关系、起义军战略方向选择、打出国民党左派旗帜的评价、共产国际所起作用、起义首倡者、起义部队总指挥、中共前敌委员会成员、参加起义部队人数和歼敌人数十个方面,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昌起义研究中存有争议的若干重要问题作一概述,以资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南昌起义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南昌起义的决定 1.谁先提出南昌起义的。(1)南昌起义是由李立三、邓中夏等人在九江提出的。7月16日中共中央主张“依靠张发奎回粤徐图发展”,并指示广东省委做好迎接第二方面军回粤的准备。7月18口中央决定在第二方面军中成立前敌军委。7月19日李立三、谭平山、邓中夏、叶挺、聂荣臻等到达九江,于20日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张发奎态度日益右倾,依靠其回粤之运动很少有成功的可能,在叶、贺部队中的共产党人甚至会被敌人消灭。因此,鉴于汪精  相似文献   

15.
书讯     
《湘潮》1988,(2)
为纪念湘南起义60周年,郴州市委党史办编印了《郴州市英烈》一书。全书收录的119名烈士中大部分曾参加过湘南起义,有不少是在湘南起义中牺牲的。华容县委党史办、华容县民政局合编的《华容英烈》于1987年12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26位曾担任过县团以上领导职务的烈士的传记,共16万多字。  相似文献   

16.
正南昌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但起义开创的党领导军队的原则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得到了坚持和发展。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共湖南省委成立了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书记,领导起义。在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于南昌起义部队的措施。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  相似文献   

17.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序幕。“当年烽炬传千里,从此风雷遍九陔”,英雄城南昌成为光荣的中国人民革命军队的诞生地。 那末“八一”起义为什么在南昌而不在其他城  相似文献   

18.
迟宪平 《党史文苑》2012,(17):43-46
1927年8月1日,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与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领导起义部队在南昌打响了中国共产党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南昌起义的成功,使国民党反共势力大为惊恐。蒋介石、汪精卫急忙调兵遣将对南昌起义军进行讨伐。起义军当时又处在朱培德、张发奎部队的四面包围中,故不宜在南昌久留。面对如此不利形势,前敌委员会决定:起义军立即按中央原定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实行土地革命,重建  相似文献   

19.
1997年7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联合召开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研究现状与展望”学术座谈会。与会者回顾了三大起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畅谈了三大起义的意义,探讨了三大起义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今后深化研究的设想。一、关于三大起义研究的现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是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事件发生后不久,党内即对其作出了评价,并从不同的角度总结过经验教训。建国后,结合纪念活动和革命传统教育,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纪念性的文章。1977年三大起义50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下,指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机构有两个,一个是以易礼容为书记的行动委员会(以下简称行委),一个是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以下简称前委)。关于前委的情况,党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