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在社会利益格局分化和失衡的条件下,强势利益群体在实质上已经结成利益集团,已经能够通过这种正常有效的通道和途径表达其利益。而各种弱势群体不能以利益集团的形式来进行利益表达。社会和谐运行与发展体现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博弈的均衡性。因此,构建多元利益集团,尤其是构建弱势群体的利益集团是实现利益表达均衡和利益格局均衡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缺失既是弱势群体的重要特征,又是其弱势地位形成的重要因素。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主要表现在资本因素、结构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及组织因素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由于制度收益和制度成本均存在外部性,只有强势利益集团的制度私人收益大于私人成本,或者说制度的私人净收益大于零,该利益集团才有动机推动制度变迁。强势利益集团的成本收益约束,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是一个歧义丛生的概念,本文首先界定了社会资本概念,然后以社会资本为研究视角和工具分析了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资源或社会财产,它具有经济性和生产性。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建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了“自保障”和“转化保障”概念。在公共部门对弱势群体提供外在的“物”社会保障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以个人为取向和以社会为取向的社会资本,分别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国家和市场不能解决的“自保障”和“转化保障”。弱势群体积累社会资本的具体路径包括建立个人社会网络,建立公共组织,建构信任与规范,促进互惠交换。  相似文献   

6.
保护弱势群体是“德治”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不仅有强弱的差别,而且存在着复杂的矛盾,是构成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方面。正确处理这方面的矛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国家实力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弱势群体是相对于强势群体(或优势群体)而言的。保护弱势群体就意味着调节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这需要从各方面以各种相应的方式去调节。江主席提出,“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同时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以德治国”,就要通过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正确调节强势群体和…  相似文献   

7.
城管与摊贩的关系长期以来被人们界定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关系,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维度对比一线城管与摊贩之后发现,一线城管队员在客观条件上并不比摊贩强势。相反,一线城管队员与摊贩都属于绝对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正因为双方都是弱势群体,在能够动用的社会资源有限,且都面临生存竞争的背景下,城管与摊贩双方才更容易爆发激烈的肢体冲突。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市场不能代替政府,政府也不能与市场合谋,否则,农民没有出路。我们现在动不动就说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喜欢说把农民推向市场,一推了之,好像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市场经济是强势经济,对强势的人群、强势的地方、强势的产业是有利的,如果政府时时考虑的是服务强势,将农民这个弱势群体一推了之,那小康社会就会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相似文献   

9.
我国弱势群体的制度特征及制度化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改革中形成的弱势群体具有群体同质性和弱势因素高度重合性两大制度特征。由于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相对稳定,而改革过程中新的弱势群体还会持续生成,所以在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实际之间必然存在着滞后效应,表现为城市中以单位为载体的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空白,已经不能为弱势群体提供全面的保障。目前的制度设计应当以住房、大病保险和教育保险为立足点,同时加强制度创新,以组织建设提升新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增强这些群体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社区社会资本:概念、方法及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概念有多重定义,科尔曼从学理上作了相对全面的分析和归纳。社会资本是一个从西方引入的概念,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因素有许多耦合之处。对于社区社会资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在现实中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尽管社会资本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但也有自己的明显局限,突出地体现为对社会资本界定没有取得一致,这导致了在整个研究工作中缺乏系统性和不同学科之间缺少相互的沟通和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