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一届政府拉开了我国机构改革的序幕.到现在为止,国务院机关的人员精简工作已部分完成,省级以下政府的机构改革方案正在酝酿.在这种形势下,重新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对机构改革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进行机构改革的意义,掌握进行机构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应采取的方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提出并审议通过了政府机构的第六次改革方案,由此引申出我国行政组织法完善的深层次问题。改革的内涵也从单一的以政府机构设置调整为主,进一步扩展到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等相关领域,政府机构改革日益成为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改革,行政组织法改革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拉开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帷幕.与本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改革必然要求并带来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本文所称社会中介组织是指行政体系内的社会中介组织.本文将要探讨的是部分政府机构向社会中介组织转变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接手部分原行政事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明确指出:“反腐败正在逐步从侧重遏制,走上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平稳、健康地向纵深发展。”“加大治本力度”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改革现行的行政体制、行政机制和行政管理。第一、要精简政府机构,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行政体制上解决问题公共行政管理是有成本的,这一成本与行政人员的数量、公共权力设置的数量成正比。当前,我们要在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拆“庙”送“神”的基础上,切实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大力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就目前而言,政府…  相似文献   

5.
关于目前机构改革中行政人员分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行政人员分流的现状臃肿重叠的行政机构、膨胀庞大的干部队伍、效率低下的行政活动,显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的政治体制严重不相适应.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经济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可见,在机构改革中,目前首要的任务是简精机构、裁减冗员.但裁减后的行政人员如何安排,无疑是我们在改革中面临的难题.裁减人员的出路将成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各级政府机构正在探索实行行政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律》2014,(1):28-28
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板於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此次修法分别从各领域简化、下放和取消了原主管行政机构的行政审批权,是以立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7.
政法要闻     
国务院机构改革顺利推进 据新华社5月25日电,新一届政府组成后,认真组织实 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目前,新设立、组建部门和单位的 各项工作已步入正常有序轨道。 根据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党 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高度负责,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机构 改革顺利推进,国务院已经批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五个部门"三定"规 定,并已全部实施。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有五个特点:一是  相似文献   

8.
《司法业务文选》2013,(25):34-38
1.2013年4月10日国务院公布2.国发〔2013〕18号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决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食品药品实行统一监督管理。为确保  相似文献   

9.
1999年,被誉为“第七次革命”的中国政府的机构改革向地方层次纵深推进,各省的机构改革方案已全面铺开,能否定出机构改革的怪圈,关键仍在于是否能抓住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这一要害。省级政府由于处于我国行政体制中的特殊地位,其职能转变与其它层级政府职能转变有着显著不同。我国行政区划实行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体制,而在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体制下,省便成了地方一级最高的管理者,统辖其所辖市、县、乡镇各区域的工作,而且,经过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各级省区都因地制宜建立了有本地特色的区域性经济体系和跨省的区域性联…  相似文献   

10.
法〔2004〕1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机关机构改革方案》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关于内设机构及其职能的有关规定,本院立案庭、审判监督庭、民事审判第三庭、民事审判第四庭、行政审判庭分别承担相应案件的审判监督职能。在开展审判监督工作中,除与对口业务庭发生工作联系外,还需与各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审判监督庭及其他业务庭发生工作联系。由于上下级法院内设机构的职能分工不尽一致,当前在工作协调上遇到一些困难,影响了审判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为…  相似文献   

11.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开始.这次机构改革,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决心之坚定,都是以前历次机构改革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作为政府机构载体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无疑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攸笛 《行政与法》2000,(6):13-14
1998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新一轮机构改革的目标。两年多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自上而下积极有序的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此时,在更深的层次上重新审视机构改革的目标,正确评价机构改革取得的成果,积极探寻巩固机构改革的措施,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一 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提出了新一轮机构改革的目标,这就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一目标与我们过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法制建设的加强,政府机构改革的进展,行政立法也开始受到重视。赵紫阳同志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精简机构的同时,要用行政立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以及各个行政机构内部的各个组织和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要建立国家工作人员的严格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共山西省委七届十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田成平强调,要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我们各项工作,以政务公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为切入点,在政府各部门实行“阳光作业”,努力推进政府工作法制  相似文献   

15.
政法要闻     
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国家机构 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等事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 2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 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 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提出的拟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 协十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 决定将这两个建议名单分别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 席团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全会审议通过 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国务 院根据这个意见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交全国人 大一次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16.
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前景与途径魏秀玲张越刚刚闭幕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决议》,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大规模机构体制改革的正式开始。这已是建国以来的第六次①,还不算“精兵简政”的1942年。但这一次,无论从精简的人数、当前国际、国内经济...  相似文献   

17.
国卫办监督函〔2014〕11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当前,各地卫生计生机构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为规范过渡期间卫生行政执法文书的使用工作,各地应按照卫生计生机构改革的进展情况,对文书的落款"卫生行政机关名称并盖章"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将文书的制定单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印制的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级行政机构的改革是组织发展的一种常态。总结前期经验与教训,我们发现,在各级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中还存在“一刀切”、形式主义等问题,针对于此,今后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需要增强改革动力,统筹改革方案,调整改革重心,选择适宜的改革策略,建立科学的改革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略论行政组织立法与行政机构改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法制建设的加强,政府机构改革的进展,行政立法也开始受到重视。赵紫阳同志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精简机构的同时,要用行政立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以及各个行政机  相似文献   

20.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要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坚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2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