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尚德义先生是一位有使命感、有艺术追求、有美学理想的学贯中西的当代著名作曲家,写有各类大量的音乐作品,在艺术歌曲尤其在花腔创作和研究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他的艺术歌曲创作誉满海内外,为中国音乐创作的繁荣和声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艺术歌曲在20世纪初期进入中国,并且是在中西音乐文化的多次碰撞、交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从创作来看,一方面运用了欧洲的作曲技法,并注意艺术形式和人文内涵的融合;另一方面,从民族音乐因素和民族声乐各学派吸取着养料。从演唱来看,中国歌唱家通过使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艺术歌曲,在遵循一般的美声发声原理和风格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要求,尤其是在学习和演唱中特别要注意把握存在于作品中的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表现广阔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歌曲则因其篇幅短小易于传播为广大群众接受并产生直接的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歌曲的时代特征及其风格,阐述声乐艺术在近现代中国民族生存发展中的作用及影响,并对中华音乐文化的走向提出自己的见解,抒发民族情感,展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方音乐史上的一名极其罕见的作曲家,莫扎特无疑是一个天才。他给世人留下了数量惊人的音乐文化经典,主要集中于歌剧、协奏曲、交响乐、室内乐等领域。而艺术歌曲在莫扎特作品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数量不多,但其特色鲜明、风格多样、结构严谨的特点使得其仍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先阐释艺术歌曲在莫扎特音乐创作中的地位,接着分析这些歌曲的特点,最后再深入探讨如何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演绎好这些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5.
李童童 《工会论坛》2014,(5):152-154
美声唱法是源于意大利的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歌唱艺术,在世界歌坛享有极好的声誉,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已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严谨的声乐演唱体系。在它的光环笼罩下,世界各地的美声唱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完善。在中国大地上,美声唱法同样得到生根发芽。如何洋为中用,中西合璧,使歌唱者既能唱好外文歌曲,又能唱好中文歌曲,成为中国美声界共同的研究课题。美声唱法必须在科学的发声体系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民族语言特点将技与艺完美融合,才能完成在中国的移植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张先仁 《工会论坛》2011,(2):140-141
声乐学习者和声乐教学工作者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本文以教学经验为基础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和具体措施:示范与模仿,启发与激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只有对这一原则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并且掌握运用娴熟以后,作为歌曲演唱和教学的有效处理手段,才会使这一科学的原则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青主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重要的音乐美学家、作曲家、革命家。特殊的生活阅历及创作观念,使他的艺术歌曲作品能够在充分吸纳西欧浪漫派写作技巧的基础上,主动融合中国传统音乐的技法要素,显示出了非凡的创作才华和深厚的传统音乐文化积淀。即便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看来,对这类作品的继续关注与深入研究,仍然能够为我们今天的民族艺术歌曲创作实践起到特别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和研究半个多世纪前声乐界的“土洋”之争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可为深入理解中国民族声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奠定必要的前提与基础,进一步促进中国民族声乐不断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革命歌曲作为中国革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产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革命歌曲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各阶层的成长和壮大而逐渐发展的。其创作与传唱对各时期革命的发展又产生了有力地推动作用。革命歌曲不仅具有其它艺术形式的审美和娱乐作用,同时也对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现实的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十九世纪德奥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介绍了浪漫主义后期著名的艺术歌曲作曲家胡戈·沃尔夫的音乐创作生涯,并对影响其创作特点形成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中国学术界逐渐兴起。受此影响,20世纪上半期,一些学者开始注重以西方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法律问题,并由此成就自己的学术事业与声名。其中有两类学者特别值得注意,一为非法科出身,以社科方法研究中国法律问题,而在法学领域里取得重要成就,其典型代表为瞿同祖;一为法科出身,以社科方法研究中国法律问题,却旁逸斜出,在别的领域异军突起,开创新的学术天地,其典型代表为陶希圣。前者已为法学界所熟知,后者则未足以为法学界所留意。本文深入探讨陶希圣以社科方法研究法律的缘起、发展及转向,从一个侧面揭示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法学发展的状况与学理基础,及其与其它学科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方面的共通与相互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这三大思潮共同存在于20世纪中国的诗坛,既有互相抵牾与矛盾的情形,又有兼容与互补的一面。如果剥除其中政治化的和其他非诗的因素的干扰,实际上已凸显了中国新诗理论所显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是面向社会, 一是面向自我;一是强调为人生,一是强调为艺术;一是集体性的民族性格的展示,一是个人化的人格的展示。二者互相对立,同时又互相转换、互相补充,构成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的深刻变革,不是一个政党、一个阶级的努力所能达到的,而是多种因素、多种力量形成合力的结果。因此,没有中国统一战线,就没有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8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统一、富强、民主,为中国人民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语言智慧总是在相续相生中变化。"五四"诗体革命发生汉语诗歌艺术的"断流",导致积累了几千年的汉语音韵诗意的流失。20世纪末以来诗歌的危机,可以说是新诗语言的危机,也是20世纪风雨逝去的平静中新诗自身弱点的显露。找回今古汉诗语言艺术血脉联系的基因,以获得建构现代汉语诗意形式的可能,则是弥合新诗的语言伤痕,振兴21世纪汉语诗歌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5.
从主题学视角看,启蒙、专制、救亡、翻身、民粹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核心主题,路径选择的不同既能够使它们同步实现,也能够使它们相互拆解。从晚清到"五四",从抗战到新中国,虽然不同时期主题表现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互有隐显的结构形式却决定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格局与面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民本政治思想发端于商周时期,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仍然是重要的官方意识.民主政治观念产生于15至16世纪的西欧,是适应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社会变化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政治观念.中国传统的民本政治思想虽有其历史价值,然而,"民本政治"毕竟不同于"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7.
大村西崖先生与中日美术书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大村西崖先生倾二十多年的精力和心血,致力于中国美术作品与书籍的研究、编辑出版与传播,其研究范围和完成的工作量可谓惊人,其规模数量及质量在19到20世纪之交的日本国内堪称第一,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末的中国文学中,先锋文学作为“现代主义”旗下的一员大将,显示出了其创作实绩,并构成了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一个特定阶段。审视先锋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可以窥见现代性在世纪末中国的流变以及文学本身由此产生的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