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11月,武汉城市圈党校系统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暨第八届"两型社会"達设理论研讨会在潜江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武汉城市圈党校"两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主办,中共潜江市委党校具体承办。会议得到潜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圆满成功。20日上午,在潜江市人民会堂举行专题报告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途径选择角度出发,对武汉城市圈现阶段发展特征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区利益矛盾是当前阻碍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关键因素,同时,就如何化解该矛盾的途径进行了比较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局部整合创新武汉政区、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思路构想。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08,(5):33-33
一、武汉城市圈水资源概况 武汉城市圈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湖泊塘堰星罗棋布,水库众多,圈内水域面积占武汉城市圈土地面积的15%。武汉城市圈水资源丰富,总水资源量211.77亿立方米,近年年降水量574.21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195.7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7.13亿立方米。据湖北省水利厅统计资料显示,武汉城市圈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废水排放量分别为45264、174843、19176万吨/年.分别占全省的57%、51%、67%。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剖析了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联合建构武汉城市圈网络化投资环境体系的对策建议。认为网络化投资环境体系的联合建构是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建设和创新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长江论坛》2020,(1):F0003-F0003
2019年12月26日至27日,武汉城市圈党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会会精神暨第十二届"两型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在中共咸宁市委党校召开。本次理论研讨会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  相似文献   

6.
一、武汉城市圈农村水环境基本现状 武汉城市圈地处江汉平原和鄂东低山丘陵,平原地区水网密集,河湖棋布,塘堰众多,多洪水威胁:山丘地区溪流湍急,水库较多,多干旱威胁。当前,武汉城市圈农村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长江论坛》2022,(3):F0003-F0003
武汉是国家重要的科创文教重镇,武汉城市圈的各项科技指标在中西部城市圈中均居前列。《武汉城市圈科技同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指出,要逐步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城市圈,孵化在武汉、加速在城市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城市圈,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的科技创新和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和谐文化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武汉城市圈的和谐文化建设是实现武汉两型社会目标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必须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的和谐文化建设。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失序、道德失范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宝贵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的文化创新,才能更好实现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德炳 《政策》2007,(10):22-24
省第九次党代会强调.“进一步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形成九市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作为处于武汉城市圈核心层的鄂州,如何在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中起到应有作用?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在鄂州专题调研时。明确要求鄂州“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武汉高新产业对接上。努力走在武汉城市圈最前面”。这既是省委对鄂州的殷切期望,又是省委对鄂州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杨云彦 《政策》2005,(8):8-9
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湖北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武汉城市圈建设正式启动一年之际。我们在《特别策划》栏目中推出这组文章:几位作者对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政策措施和实施进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不乏真知灼见。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同时,也企盼各有关城市和有关部门继续共同努力,进一步加抉武汉城市圈建设,我们相信:只要扎扎实实地按照四个“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做好工作。一个生机勃勃的武汉城市圈就一定会崛起在荆楚大地,成为全国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圈的文化建设是近年来社会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在提出武汉城市圈即文化圈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在武汉城市圈的文化建设中,应深入挖掘圈内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升武汉城市圈文化软实力,凸显武汉城市圈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2.
《学习与实践》2008,(7):44-48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给中部各省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基于武汉城市圈对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应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本文试将武汉城市圈同东部沿海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进行对比,通过社会经济、税收等方面的对比,提出一些税收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08,(2):30-30
推进武汉城市圈体制机制的创新 1、建立城市圈管理决策体制机制,由地方人大立法,成立城市圈决策管理机构.形成的决策对城市圈参加单位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14.
邬越 《长江论坛》2021,(4):28-31
本校《武汉城市圈"一主引领"与同城化建设研究》课题组近期走访调研了圈内各市党校及政府相关部门.在座谈中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武汉城市圈建设关键在同城化,出路在同城化,希望在同城化;城市圈之"圈"是一个整体,不仅相邻城市之间而且单一城市内部都必须打破壁垒;同城化要避免同质化,即实行差异化定位、有序化协作;各市只有既做好"自己的事",也干好"大家的事",方可实现"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  相似文献   

15.
《长江论坛》2022,(3):封3-封3
武汉是国家重要的科创文教重镇,武汉城市圈的各项科技指标在中西部城市圈中均居前列.《武汉城市圈科技同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指出,要逐步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城市圈,孵化在武汉、加速在城市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城市圈,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的科技创新和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长江论坛》2014,(2):F0002-F0002
正2013年12月30—31日,第二十一届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党校校长座谈会在武汉市委党校召开。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党校校长胡曙光参加会议并致辞。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周为民教授作辅导报告。全国31个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党校的主要负责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近80人参加了会议。武汉"1+8"城市圈党校、武汉市各区委党校主要负责人以及武汉市委党校各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会上,与会代表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如何提  相似文献   

17.
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始期,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建设问题,为什么提出武汉城市圈建设问题,武汉城市圈建设如何进行?我的看法是。一、对城市圈有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建立武汉城市圈劳务协作机制,对推进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发挥武汉龙头作用、整合就业培训资源、促进区域劳动就业意义重大。本文首先论述了建立武汉城市圈劳务协作机制的意义;其次研究了建立武汉城市圈劳务协作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最后提出了发展与完善武汉城市圈劳务协作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产业融合:武汉城市圈的主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圈由省会城市武汉和周边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8市组成,俗称"1 8城市圈"。从2003年3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将把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作为当年的工作重点到2004年4月省政府发出《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从2006年4月武汉城市圈建设被中央10号文件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它强化了武汉城市圈在湖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黄冈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城市,应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大胆探索一条妇联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