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集中统一行动在严打整治斗争中具有快捷、直接、速效等特点,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严打方针、坚持“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从1983年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实施严打战略方针以来,集中统一行动已越来越多地被广泛运用。自2001年4月开始“两年为期”的严打整治斗争开战之后,高安市公安局集中开展统一行动43次,有全局民警齐参战的大规模行动,也有局部区域突击性行动,有的为期一、两天,也有的延续一个多月,其间耗时量大、动用警力广、投入资金多,所以,对集中统一行动的实战效能进行探讨,很有必要。集中统一行动在严打斗争中实战效能究竟…  相似文献   

2.
对“严打”政策的理性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严打”持三种不同的态度 :不应当“严打” ;应当“严打” ;应当“严打”但要有节制。通过对“严打”决策过程、目的、成本、效益、效用及其与法治的关系等分析 ,我们发现 :“严打”自身理性存在问题 ,“严打”活动难以实现“严打”目的 ,“严打”的成本与效益比相当高昂 ,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 ,“严打”与法治处于尖锐的对立 ,而“严打”得以推行的根本原因却在于“严打”就是专政 ,它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维护党的政治权威上具有实质意义。因此 ,基于“严打”就是专政的认识 ,“严打”政策应当进行理性改造。  相似文献   

3.
为期两年的严打整治斗争已经结束.严打有力地整合了社会抑制犯罪的积极因素,凸现出非常时期严打手段的不可替代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负效应.辩证分析严打整治,理性调整战略取向,对于巩固斗争成果,推进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的基本内容包括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互补,宽严有度;审时度势,以宽为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赋予了严打政策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立足于治安形势和犯罪态势的发展变化,准确界定严打政策的定位,准确把握严打政策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严打”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是根本对立还是和谐统一 ,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严打”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终极追求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涵 ,“严打”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的论述 ,提出“严打”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指出贯彻“严打”刑事政策中的偏差并不等于该政策本身违背刑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对"严打"政策的再度审视应是多方面的,而效应与教训则是其极其重要的内容。"严打"政策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严打"政策的正面效应是短暂的社会稳定,并可得到经济学的说明;"严打"政策的负面效应是长远的,它不仅在观念上一度侵蚀着我们的法治信仰,动摇我们的公平正义感,而且在客观上酿成了新的对抗和秩序紊乱。"严打"政策的负面效应同样能够得到经济学的说明。从"严打"政策的负面效应中,我们所能得到的是"严打"政策的教训,并且其教训可得到经济学和犯罪学的共同说明。"严打"政策的教训将使得我们在应对犯罪、谋求稳定和实现"法治化"的道路上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定,并将使得"宽严相济"政策在社会转型和风险多元的特殊历史时期得到更加稳妥有效的推行,从而助益于"法治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初,正当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聚精会神地进行四化建设之际,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猖獗起来。面对社会治安新情况,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地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指出:三年为期,三个战役,把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压下去。三年后,一大批猖狂一时的刑事犯罪分子落入法网,社会治安趋于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又及时总结经验,把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作为一项方针,作为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首要环节,要求长期坚持下去。这本来是正确的,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但是,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却表示“不理解”,甚至攻击中国开展“严打”斗争是封建专制,侵犯“人权”。我们队伍中的一些同志听到了这些指责攻击之后,再看一看严峻的治安形势,也对“严打”方针产生了怀疑。似乎开展“严打”是随意性的主观决策,缺乏充分的客观基础。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里,笔者谈一谈“严打”方针的哲学依据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经济基础的变化催生着上层建筑的改变.在强大政治背景的推动下,对"严打"斗争仅作微观视角上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相反,从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理论入手,把"严打"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来解读,分析了"严打"政策的环境选择,"严打"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打"政策在新的治国模式下的走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曾一时,"严打"的赫赫战功举世瞩目,不法分子闻风丧胆。但是频繁'"严打",几近泛滥·已淡化了"严'"的特殊性。年年"严打",年年需一严打"。依笔者之浅见,"严打"要慎用,宁叮少些.也要好些。一、"严打"方针从根本上说属于政策范畴,是扼制犯罪的权宜之计.并非维护安定的长久之策。我国的"严打"方针是1983年党中央提出来的。当时正值改革之初,踩着石头过河,难免要出乱子。刑事犯罪特别是侵财犯罪、暴力犯罪活动猖极,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流氓邪恶势力蠢蠢欲动。社会不安稳.发展经济便是一句空话。'叫p常"时期需要"非常"之举,党中央…  相似文献   

10.
遵照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的重要部署,为期两年的"严打"整治斗争取得了卓越成效:刑事犯罪受到遏制,刑事案件呈下降趋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增强,司法保障有效改善,队伍建设明显提高,实现了社会治安新的明显进步的目标。但从"严打"整治斗争运动机制上看,模式单一化、打击表面化、方法套路化等问题仍然存在。要巩固"严打"整治斗争成果,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和治安变化的特点,尽快建立与之适应的"严打"方针经常性工作机制,切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