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罚节俭内涵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节俭是刑罚合理化的重要内容。刑罚节俭内含“节制用刑”和“以最小的刑罚成本求得最大的刑罚社会效果”两个层次。刑罚的适用范围和严厉程度分别决定了刑罚干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因此,节制用刑应从控制刑罚的适用范围和严厉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而只有制刑、用刑、行刑等刑罚适用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刑罚的效率,刑罚节俭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2.
《政法学刊》2016,(2):90-97
当前,关于刑罚目的的理论研究多数集中在刑罚目的以及刑罚目的的实现之上,有多种不同的理论学说。在实际的刑罚立法中,刑罚目的也已实现多元化的发展状态。对刑罚的目的缺少纵向关注是造成了刑罚刚性进一步流失的重要原因。刑罚动态运行中出现刑罚目的的偏移与刚性流失的症状,而刑罚分隔化运行是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刑罚纵向运行的融贯技术与制度保障的确立和完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豆琨 《法制与社会》2010,(3):297-297
人类社会的各种主要制度都起源于蒙昧社会,发展于野蛮社会,而成熟于文明社会,刑罚制度亦是如此。特定的刑罚制度是反映社会进步状况和文明程度的晴雨表。中国古代刑罚经历了由野蛮到文明的流变,刑罚功能以报复和威慑为主。在传统刑罚观念中,重刑威慑在古代社会陈陈相因,使中国刑罚演化史充满了暴戾和血腥,而刑罚的"礼化"亦使古代刑罚具有威慑与道义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4.
"非刑罚化"与"刑罚化"--论刑罚的退守与进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罚谦抑思想、犯罪学的新发展以及现实的需要下,我国的刑罚要顺应"非刑罚化"的趋势,在刑事政策的视野中广泛适用非刑罚的犯罪制裁方式,以及建立保安处分制度等,必须退守.同时,刑事政策视野中我国的"犯罪化"趋势以及刑罚和非刑罚措施本身的不合理性又决定着刑罚必须进攻,即"刑罚化".把单位犯罪和劳动教养制度的"刑罚化"改革作为契机以实现刑法的科学与完善.在"非刑罚化"和"刑罚化"两个大趋势的辨证作用下我国的刑法才能更加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预防与报应:刑罚目的的二元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耀伦 《法学评论》2006,24(1):33-37
刑罚目的在刑罚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学者关于刑罚目的的论述的比较,认为我国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和对犯罪分子施以报应,最终来维护和恢复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6.
徐祥民 《现代法学》2000,22(2):122-125
春秋人尚未对刑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出严格的界定,当时实际运用的刑罚概念有三种,即:(1)狭义刑罚,(2)广义刑罚,(3)“治民”之刑,可称中义刑罚。  相似文献   

7.
刑罚目的新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刑罚目的是刑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对于刑罚的创制、适用与执行都具有指导意义。在刑罚目的问题上 ,长期以来存在报应刑论与预防刑论之争。刑罚目的是报应与预防的统一 ,这就是刑罚目的二元论。基于刑罚目的二元论的立场 ,本文对刑罚的报应目的与预防目的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刑罚制度改革论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今中国的刑罚制度需要在近年来已有进步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改革和完善。在刑种和刑罚体系方面,需要通过立法和司法进一步严格限制死刑,完善或充实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并对刑罚体系和结构作整体调整;在刑罚裁量制度方面,应当将量刑原则明确化,量刑标准具体化,某些重要的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在行刑制度方面,应当确立开放性行刑的理念,并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在刑罚消灭制度方面,应当考虑增补行刑时效和单位犯罪的时效制度,激活赦免制度;在特殊人群的刑罚适用方面,应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适用予以全面的宽缓和有针对性的改革,并对老年犯罪人贯彻刑罚适用的宽恤。  相似文献   

9.
刑法的经济分析理论是一种崭新的研究刑法规范设置的成本与效益的理论。伪劣商品犯罪作为谋利型的经济犯罪,其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尤为突出,依据刑法经济分析理论,我国伪劣商品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国家支付刑罚成本虽高,但因刑种、刑度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刑罚确定性低而导致刑罚效益低,致使刑罚的投入量与刑罚效益不对称。要遏制生产、销售这类犯罪,就必须应调整伪劣商品犯罪的刑罚结构,限制自由刑的适用,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增设资格刑,并提高刑罚的确定性,以较低的刑罚成本获取最佳的刑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非刑罚化改革的否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刑罚化 ,是现代西方国家在推行刑罚制度改革中表现出的较一致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的刑罚改革不应简单照搬此模式。原因在于非刑罚化理论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而且从现实效果来看 ,该模式至今并未得到成功的证实。至少在目前 ,甚或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非刑罚化的犯罪反应模式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犯罪人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要求保持刑罚高效运作并产生良好的效果,故此效率价值便成为刑罚执行中的基本价值。刑罚执行的效率价值有其独特的含义,并且直接指引着刑罚的适用,抑制着无效、低效的刑罚运作体制。然而,由于我国的刑罚制度设计和执行制度存在着一定缺陷,我国行刑过程中存在刑罚价值普遍偏离的现象,有必要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司法实践经验对我国现有刑罚执行制度进行反思、重构。通过调整立法权与司法权关系,赋予司法权较为充足的自由裁量权;给予刑罚执行相应的保障措施来确保刑罚的执行,进而提升我国刑罚执行中效率价值的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12.
刑罚成本是国家创制和运行刑罚所支付的一定费用和代价,它包括刑罚的经济成本和刑罚的社会成本。刑罚的经济成本包括刑罚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错误成本和机会成本。刑罚的社会成本包括刑罚对犯罪人及其家属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刑罚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刑罚成本受多种因素影响,控制刑罚成本应从刑罚成本的影响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阐明刑罚效力发挥的机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刑罚发挥的不同效力及其心理机制,二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刑罚自身应具备的特性,从而论述本文的核心观点:刑罚效力的发挥是刑罚应具备的客观条件与人们的心理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总体来看,我国的刑罚结构,当属重刑结构:虽能罪、罚协调,但不能重、轻适应。《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和实施,虽使得"重刑"因素与"轻刑"因素进一步协调,在更大程度上迎合了刑罚轻缓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但无疑会加剧刑罚结构的不协调程度,刑罚结构的科学化势在必行。确立刑罚适用的总体原则:减少乃至消除死刑、完善自由刑、扩大非监禁刑,创设社区服务刑,是刑罚结构科学化的基础。注重诸刑种及具体刑种内部诸要素的协调一致,是刑罚结构科学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陈伟 《法学研究》2011,(6):155-172
受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工具理性主义的推动,教育刑在时代背景底蕴的支撑下应运而生。教育刑以教育为刑罚本质、把教育作为刑罚目的、强调教育贯穿刑罚实践全过程,造成了教育与刑罚的异质性、刑罚目的位阶性、实践操作性等方面难以克服的多元困惑。教育刑理论根基的缺失以及“以教统刑”实践模式的弊病,不是否定刑罚教育功能的实质理由。区别教育刑与刑罚的教育功能,是结合刑罚理论和司法实践理性审视教育要素的结果,是对刑罚正本清源之后合理引导刑罚教育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自由与秩序的和谐保证——从刑罚目的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刑罚目的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概念是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是一切研究的逻辑起点,我们研究任何一个问题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概念问题.因此,我们在研究刑罚目的时,首先必须要澄清刑罚目的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刑罚执行人道主义是刑罚人道主义的题中之义,刑罚执行人道主义对刑罚执行的人性化构建,实现罪犯的人权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受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刑罚执行人道主义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本文拟对我国刑罚执行人道主义缺失展开分析,并对刑罚执行合理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限制没收财产刑的理由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刑罚自身价值的角度,从刑罚理性、刑罚目的以及刑罚效益实现的角度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刑罚制度反映社会文明程度,同时一个国家的刑罚制度也反映了社会治安状况。本文以影响和制约一个国家刑罚制度的因素为出发点,通过对我国刑罚制度现状的分析,结合国际刑法的基本理念,对刑罚发展的前瞻问题进行了梳理性的研究,以期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刑罚选用方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义是一个悠远而永恒的话题,而刑罚的正义可以通过刑罚权的起源和刑罚权的目的加以说明。启蒙时代以来,欧洲在刑罚如何更加人道和尊重人性、维护人权这方面孜孜以求,反映到电影中也能管窥一二。围绕美国电影《一级谋杀》中主人公的犯罪经历,探讨刑罚究竟为何而来,又因何而去,正义之路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