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本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思想古已有之,但那时却更多地烙上了工具性标记。以人为本作为人本思想的本质,是人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从“政本”(或“邦本”)到“人本”的转变,是统治演化为领导的根本标志。人本领导在其价值观、权力观与服务观的假设上,与传统领导理论有根本性区别。人本领导是领导理论创新、积累并推动和谐社会实践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童中贤 《理论探讨》2006,(3):155-15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的领导方式发生转型,向以人为本转变。人本思想古已有之,但那时却更多地烙上了工具性标记。以人为本作为人本思想的本质,是人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从“政本”(或“邦本”)到“人本”的转变,是统治演化为领导的根本标志。人本领导在其价值观、权力观与服务观的假设上,与传统领导理论有根本性区别。人本领导是领导理论创新、积累并推动和谐社会实践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庄子十分关注人的自由、价值、尊严等问题,其思想的人学意蕴丰富,主要包括:以"道"为本,尊民本性的人本理念;无为而治,与民生息的人本情怀;"齐物"平等,"无贵贱"的大平等观;"至德之世",与世无争的社会理想;逍遥适己,超越现实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4.
儒家有价值观上的人本性特征和政治上的仁政与王道思想,这些思想直接影响儒家的科技观.儒家的科技观是人本科技观.儒家的人本科技观的特点表现在科技目的的重实用,科学态度上重理性和科学方法上的重经验观察.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和谐思维。用和谐思维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是树立“和而不同”的“矛盾观”、相互包容的“融合观”和尊重民意的“人本观”。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精华。在自然观上坚持实践的整体论,超越了分立论的自然观;在发展观上倡导互促论,超越了对立论的发展观;在生产力观上强调生态就是生产力,超越了征服论的生产力观;在价值观上坚持以人为本,超越了以个人或特定群体为本的价值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立足当下,放眼世界,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其中,政治建设要以人为本,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新的执政理念,也是需要政治学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刘俊祥所著的《人本政治论———人的政治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书,就从人的政治主体性与人本政治的一般理论;“劳动人”的政治主体性与马克思的人本政治思想;马克思人本政治思想中国化与中国政治人本化的理论及实践这三个视角,对“政治建设要以人为本”的有关基…  相似文献   

8.
段建海  宫毅 《理论导刊》2006,1(11):52-55
邓小平的西方文化观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为基本特质,以积极主动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为基本态度,以开放性、主体性、创造性和文化多样性为主要特征,应当作为发展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科学的自然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回顾这些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战略层面,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2018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首次明确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再次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根本大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又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建国 《党政论坛》2004,(12):15-18
王建国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一文就平观与发展观、效率观与公平观、执政观与人本观、时代观与务实观四个方面论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