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教学目的:(略)教学重点:崇高的社会理想对社会、对人生有巨大作用教学难点:理想属于社会意识课型:新课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节课学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也了解了在社会中哪些现象属于社会意识。下面思考一个问题:理想属于社会存在还是属于社会意识?生:属于社会意识。讲授研课二、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板书)师:谈到理想,我曾私下问过许多同学,他们都有自己对理想的看法。如:有的同学认为,理想能使人精神振奋,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也有的同学认为,有理想也生活,没理想也生活,有没有理想…  相似文献   

2.
政治妥协的根源、价值与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妥协常当作贬义词,常与“懦弱”、“屈服”甚至与“背叛”、“投降”等联系在一起。其实在政治生活中,政治妥协并非是或者并非只是消极的。正如美国学者多比尔曾经指出,没有人喜欢妥协,但每个人都在妥协,妥协遍及人类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妥协其实是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作为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政治妥协也必然有其存在的理性与道德基础。一在远离公共生活的纯粹私人领域,个人也许无需妥协,然而,亚里士多德等许多先哲早已指出,人只能是政治动物、社会动物。在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中,人的理性行为在许…  相似文献   

3.
公民课编进了名人名言,增加了课文思想的深刻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名人名言的运用,根据教学的需要,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形式: (1)新课的引进。例如:序言课中,郭沫若的“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一语就作为“珍视中学阶段,做优秀中学生”一框教材的引语,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4.
宽容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您知道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从小就被耳提面命着要“宽容”,也从很多名人名言中知道,“宽容”是一种非常好的品德,当我们有了毛病犯了错误以后,也常常期待着别人的“宽容”。但在生活中,也经常有让我们感到困惑的事儿:“宽容”别人是不是就等于苛待自己?“宽容”是不是软弱?等等。百灵鸟和夜猫子之争。学生宿舍中,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的人,经常发生不愉快。能愉快吗?你梦做到一半,晚归者的关门声闯了进来;要不你挑灯夜战写了一篇好文章,清晨睡意正浓,早起者的杯子掉地,把你唤醒。早睡者恨恨…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新时期对人才呈现新地需求特点:既要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既要“专业”,又要“多能”。怎样才能使学生达到既会“动脑”,又能“动手”的目的呢?在实际教学中,实险课就承担了这项重任。因些,搞好实验...  相似文献   

6.
认真及时地写好教后记,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刍”的过程,通过这个环节既可反思探索延伸知识,把实践经验理论化,又能对教学不足进行“诊断”,以便今后矫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记成功之处。 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新课导入、留  相似文献   

7.
培育思想     
思想是可以培育的。最近美国盲人吉姆·史都瓦在他的一本书中表述了如下观点:所有曾经存在于我们心中的思想,就像是种子,若我们愿意浇水、施肥、培育它们,它们就会日渐茁壮地成长,成熟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思想的种子,这是人类的本能。但是,拥有种子并不稀奇,能将自己的思想当成种子,全力培育它们的人就弥足珍贵了。吉姆真正地悟出了这一人生真谛,他坚信“成功是一种态度”,努力地用他心灵的视力点燃生命的光亮。培育思想离不开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背景,需要社会实践的锤炼和理论体系的完善。在一九六三年,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8.
变脸     
人有一张脸,是常常要变的。变化无穷的脸孔,既显得生动活泼,又叫人琢磨不定。于是生活由此而丰富,人生由此而多彩。假如所有的脸孔都刻板僵化、一成不变,这个世界不是显得有些乏味么。但这里说的变脸,不是作为川剧绝活的“艺术变脸”,不是生活中随喜怒哀乐变化的“自然变脸”,而是随着地位升降沉浮不断更新的“社会变脸”。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五环节中,复习旧课很容易被人忽视。其实,旧课复习得好,不仅对学生巩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思想觉悟有重大作用,而且能使课堂更有逻辑性,更能增强课堂的艺术性,更能促进新课教学。如何搞好复习旧课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复习;日课有如给学生准备一顿美餐:既要讲求“色香味”,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又要讲求“补”,给学生一定的营养。首先,复习旧课要有“色香味”。所谓“色”指复习旧课形式的多样性。复习旧课的形式可以是经过提炼后的概括,反复斟酌后的提问;还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0.
<正>在理性社会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会遇到需要讲理的时候,如何讲理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为急迫的“存在”问题。平时最为常见的有“宣教式的”和“对话式的”两种讲理方式。前一种“讲理”只适用于特定场合,如作报告、教会活动等,而不适合用于日常生活中,因为日常生活中涉及此种“讲理”,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社会制度、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解体。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的性质,认识原始社会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但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认识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从来就有”和“永恒”存在的。教师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也没有私有观念。那末,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性,历来有“性善”、“性恶”之说。“性善论”主张人的本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性恶论”主张人的本性是恶的。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片面性,因为人性发展既具有向善的可能性,又具有向恶的可能性。 这里有两则案例为证。南  相似文献   

13.
著者在该书《后记》中写道:“该书是笔者这些年在给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开设‘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专题研讨课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既对发展社会学经典理论和主要流派的观点做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又对社会发展的实践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理论分析;既对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模式做了比较研究,又着重探讨了中国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丁成荣 《研究与交流》2002,(6):28-28,26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该时代的流行用语,这些流行用语,有的只能在市民生活中广泛使用,有的只能在国家生活中广泛使用,既能够在市民生活中广泛使用,又能够在国家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并不多。当今中国,既能够在市民生活中广泛使用,又能够在国家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词语,大概要算“与时俱进”一词了。电视、报纸、广播、领导讲话、市民交谈,“与时俱进”总是与你俱在。  相似文献   

15.
戚攻 《重庆行政》2010,12(4):24-25
一 马克思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表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人口生产”和“社会生产”,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传统社会尤其是农耕文明时代,人口生产的绝对数量和规模,因其落后的生产力和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而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中不仅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呈现出“人多好办事”的社会动力结构和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幸福的理由,幸福感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是每个人对自己所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真实考量。在这次助建敬老院的行动中,人大代表们的幸福感则是来自于“我能尽我所能做些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曾在“礼”的氛围中熏习了数千年,至近现代则爆发了激烈的毁弃礼教的思想运动。“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近10余年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物质财富有效地增长和积累,为“礼仪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然而,时下“礼仪文化”的种种现象,既给人以喜,又给人以忧。就象有人指出的,“仓廪实而不知礼节”也是很常见的。因而我们有必要从正面提出“重建礼仪之邦”,以此唤起一种自觉的意识,陶铸一种自觉的行为;并通过理论上的探讨,来引导当代“礼仪文化”的健康发展,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重建礼仪之邦:“…  相似文献   

18.
浅谈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档案工作者是材料的保管员,都是一些抱残守缺的“老古董”。他们认为,档案工作面对的只是一些故纸堆,在社会的发展中无关宏旨,档案工作者收收捡捡,只算得补缺拾遗的小角色,有他不多,无他不少。这样的观点,既导致人们对档案工作者的误解,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庄聪生 《中国发展》2007,7(2):6-10,27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径,是巩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可以形象地概括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方向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驾驶员”,人民群众广泛积极的参与是强大的“发动机”,作为载体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红旗车”,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两条“快车道”,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安全运行的“交通规则”,目标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显著的特点: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使这条道路越走越活;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使这条道路越走越稳。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人民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沿着这一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20.
紫菱 《今日广西》2007,(7):60-61
世间万物,芸芸众生,没有财富的人在寻找财富,有了财富的人想守住财富。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光靠寻找和守住财富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还需进一步开发人的“财商”,在财富面前少捣“糨糊”,走出打理财富的误区,才有望成为一名既会敛财又会理财的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