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年伊始,全国各地围绕破除“三铁”,(铁交椅、铁工资、铁饭碗)转变经营机制,展开了“攻坚战”。破“三铁”已成了企业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但是,破“三铁”不能赶时髦、图形式,重要的是要全面领会破“三铁”的实质,把中央的精神和本企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改革创新之路。现将破“三铁”几个有关问题的讨论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如何通过深化经营机制改革,搞好国有企业,是当前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他们围绕着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和税利分流等问题,对如何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一)对几种主要观点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汀江畔宝珠峰山下,有一株常盛不衰的企业之花。这就是闻名省内外林产化工行业的长汀县林产化工厂。这个仅有193名职工,固定资产不到200万元的小厂,自1987年实行厂长责任制和经济承包以来,紧紧围绕。深化企业改革”这一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5年间经济效益日益显著。1991年企业总产值达810.01万元,比上年增加27.8万元。实现税利244.61万元同,上缴国家税利117.61万元,实现了大灾之年夺取高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干问题的决定卜(以下商称《决定》明确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一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改革目标,使几年来转换经营机制步履维艰的我市工交企业为之一振,看到了希望。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市工交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十几年来,一我市工交企业的改革,通过“松绑放权”、“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学‘三资,企业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5.
江西上饶市啤酒厂是个长期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企业.今年由于实行了股份制改革,企业不仅创造税利100多万元.还偿还了一批历年债务.所产“陆羽泉”“利贝”啤酒分获新加坡、巴黎国际食品饮料博览会金奖.职工们异口同声:这翻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改革如何深化,目前理论界、企业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即;是继续完善承包制、续订合同,还是改而推行税利分流、税后承包,税后还货?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际问题,争论的实质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从而既搞活企业,又实现国家财力的必要集中,促进生产的发展。本文就税利分流几个问题的讨论情况概述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南平是福建国有企业数量较多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南平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松绑放权、经济责任制、利改税、承包租赁、打破"三铁"、股份制等一系列改革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分析了南平市深化国企改革的做法和成效,指出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南平市深化国企改革的做法、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南平市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艰辛探索。特别是96年以来,南平市紧紧抓住列入优化资本结  相似文献   

8.
《前线》1988,(12)
在企业与国家的承包关系确定以后,企业内部的层层承包应该如何实现?或者说,在企业内部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承包“硬化”而不是“软化”?这是所有承包企业的厂长、经理都十分关心,又必须拿出具体措施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承包制的完善。北京化工二厂在企业的运输部门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搞活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是深化企业改革的要害措施。我们不仅要探索经营机制转换的形式、途径和方法,还要探讨其功利原则。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进行的任何一项改革,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同样适合于经营机制的转换。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功利原则标准,只能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科研单位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热点。而如何把握住改革的机遇,重新审度自我,勇于闯出一条新路子,这亦是科研单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在此方面,沈阳自动控制研究设计院的“一包四改”很有借鉴意义。 “一包”:实行科研承包责任制,使专业技术人员“责、权、利”明确 在推行“科研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该院推行了风险承包责任制,把研究室推向市场,把专业技术人员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开发、生产经营和服务一条龙承包,把承包的经济效益目标与研究室人员的收入和各项福利挂钩。这种承包形式,责权利明确,既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  相似文献   

11.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为企业走向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重大变革面前,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也是充分体现宣传思想工作特殊地位的最有利时机,必须把住位置不让,响应召唤乘势而上,扎扎实实地做好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心理环境: 一是围绕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凝聚功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是企业职工的共同事业,必须动员和团结全体职工一起参与。要加强企业目标的宣传教育,把职工思想凝聚到企业共同的奋斗目标上来;要加大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的…  相似文献   

12.
1984年以来,我国在企业先后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仍存在着活力不足,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微弱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企业内部的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上存在着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造成的,因此,必须深化三项制度的改革,才能促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一、三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第一,平均主义、“大锅饭”违背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它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平均主义、“大锅饭”则同按劳分配相背离,它“齐勤懒而等优劣,利滥竿而抑才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商业零售企业都在实行“双层经营、柜组承包”,这一经营方式对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柜组承包的方式在运行过程中,有些方面还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因承包而出现的一些问题还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这就告诉我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而企业改革的重点又是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走向市场。只要抓住转换经营机制,就抓住了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事,它既涉及到理论观念的转变,又涉及到实际操作问题;既牵扯到外部环境,又牵扯到企业内部诸方面的改革;还牵扯到企业机制转换的具体形式和途径问题。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一系列配套改革和协调工作。一改革也是一场革命,革命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正确的理论,可  相似文献   

15.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命脉,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敢“破”敢“立”。改革就是一个“破”与“立”的结合体,振华集团在“破”与“立”的治厂理念下,为军工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怎样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全民所有制大型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之后,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然而,全民大企业如何处理好其内部的责、权、利关系,仍是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用法律手段处理好企业内部的纵向横向经济关系乃是探索大企业内部改革的新路子。明确企业内部经济法律关系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新问题。前几年,国家为了搞活全民大中型企业,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简政放权。近两年,国家又对部分大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与此同时,企业围绕“对内放权搞活”这一主题做了大量的内部改革工作。这对企  相似文献   

17.
承包已成为当前深化改革的中心,只有通过承包,才能有效地实行“两权”分离,逐渐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把国有企业真正搞活。因此,深刻认识和不断完善承包制,对新旧体制的加速转换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包”是“两权”分离的好形式  相似文献   

18.
在加大改革力度的宏观背景下,人们思想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对思想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改进思想工作,为深化改革的大局服好务?本文对此作一粗略分析和思考,以求教于同仁。一当前正在进行的以打破“三铁”为突破口的改革攻坚战,无异于一场深刻的“革命”,并无时不交织着新旧观念的冲突。因而,如何准确把握人们对改革的心态,就成为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视和研究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以后,党建工作必须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进行。”这是黄冈地区党建红旗单位——罗田县建筑安装公司党总支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经验之谈。该公司在1994年共完成建安产值3006万元,实现税利159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6.1%和69.8%,累计有49项工程获省地优良工程证书,实现了全区建筑工程质量评比六连冠,年年被地县评为“双文明”施工企业。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吴英力 《新长征》2008,(6):40-4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改革的逐步深化、经济关系的转换以及利益格局的调整,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矛盾的考验和挑战。如何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和“三深入”的原则,全力做好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摆在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