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张仁善著,34.8万字,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社会群体生成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引发生活规则,生活规则升华为法律准则;法律准则规范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结构,调整社会秩序,引导社会心态。法律与社会群体、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脚步迈进新的世纪,中国法律史研究正面临着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研究领域的拓宽双重挑战。加强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是应付挑战的对策之一。本文对中国法律史研究对象、社会史中的“长时段”概念与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社会结构与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社会阶层与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社会生活与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以及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了阐述,试图构建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瞿同祖与法律社会史研究——瞿同祖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健 《中外法学》1998,(4):13-20
<正> 1996年秋季,我们几个读法制史专业的博士生(胡旭晟、范忠信和我)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丁小宣在一同开始筹划“20世纪中华法学文丛”的时候,就决意聘请法律史学界的老前辈——瞿同祖先生来担任这套文丛的学术顾问。瞿先生有关法学方面的全部作品也在首批整理出版的选题之列。不过,虽然闻知瞿老在法史学界的大名已久,但对于瞿老其人及其治学的详细背景所知甚少,社会科学家辞典或者名人录一类的介绍显然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法律文化是内化在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设施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之中,并在精神和原则上引导或制约它们发展的一般观念和价值体系,是人类追求生活秩序化和社会正义性的本质表达。法律文化的交流是一项严肃、复杂的社会工程,需以理性的精神和不舍的毅力来对待。因此,透视中国法律文化传统,比较中外法律文化类型,关注当下中国法律文化实践,摄取人类关于法与社会不同模式的经验、智慧和理想,是一项有意义的学术工作。  相似文献   

5.
刘昌强 《人民检察》2011,(11):54-55
布莱克是纯粹社会学的创始人,现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社会科学教授。布莱克善于将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法律、道德、冲突、宗教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布莱克的《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为我们审视检讨法律和司法活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承认规则”是哈特法律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可以说是哈特所描述的法律的基石.“承认规则”包含了规则和事实两个面向,但其本质是实践,由此,“承认规则”便具有了开放性,且不存在效力问题.哈特不承认德沃金的批评,认为“承认规则”同样可以识别原则,同时又划清了“承认规则”和凯尔森“基础规范”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郭德香 《河北法学》2012,(10):117-124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但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金融合作制的基本原则认识不清,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定位模糊,导致农村信用社及有关组织严重异化甚至背离了其本质属性。从法律视角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及省级农信联社进行探讨,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农村金融立法进行展望,这对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子云 《法人》2004,(8):122-123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他会面临许多问题,但其中没有一个是法律问题。”大卫·D·弗里德曼在他的《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引言中,开头第一句话就非常清晰地指出了法律的经济学性质,这就是,法律是节约社会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曾代伟 《现代法学》2007,29(5):180-186
西方经济—社会史学经典著作《英国庄园生活》,是对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状况进行反思的一面镜子。通过研读该书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当下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方法应做出必要的转向。《英国庄园生活》所体现的经济—社会史学研究方法即其中一个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公共利益概念来看,其主要强调的是在某一范围之内,所有人员的共同利益.从其影响来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民族、地区的稳定.为此,相关工作人员便需要加强重视程度,着重认识到公共利益保护对社会稳定性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可见:研究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希望本篇文章的发表能够对相关工作人...  相似文献   

11.
法律原则与法律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雷磊 《法学研究》2013,(1):66-86
有法律,有法学,就一定有法治吗?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江平和吴敬琏两位学术大家。在犯罪与刑法领域,这个问题可以表述为:有刑法,有刑事法学,就一定有刑事法  相似文献   

13.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磊 《法学研究》2013,(1):66-86
中国学界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主题上经历了数次范式转换,目前的代表性学说为"新三要素说"。这一学说的形成有其层层相因的发展脉络和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存在着重大缺陷,根本原因在于误识了逻辑结构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逻辑结构的性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学说属于法认识论,它要解决的是法律规则的形式、静态构成及其句法功能问题。新二要素说主张法律规则由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构成,满足了逻辑学说的基本标准,解决了过往理论的缺陷,实现了与法律推理的模式相衔接这一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李晓安 《法学》2012,(3):143-154
社会信用法律体系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子系统,具有与母系统的自我相似性。这种家族相似性指出了社会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安排。但是,通过解构我们发现体系存在的法律生成障碍、结构虚空导致法律效力的软约束、结构模糊导致权力分配不确定、结构存在固有的不平等导致利益关系不平等的问题,影响了我国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的建设。体系的建构既要反映信用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需求,又要遵循法律结构体系的生成要求;既要通过制度变迁调整失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又要受制于固定不变的逻辑力量。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结构由不均衡向均衡状态的转变是信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压力引起的法律制度内在的变迁,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信用经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相契合。  相似文献   

15.
准确界定法律规范的概念,是进行逻辑结构分析的前提。根据语义分析哲学对概念的功能论理解,法律规范作为一个被建构起来的概念,应当强调它是能够相对独立地发挥法律调整功能的最小单元。由于法律规范的“最小单元”性质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往诸种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理论各有利弊得失,却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把“法律规范间的逻辑结构”(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逻辑结构”)误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这一误区导致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理论的解释力和应用性受到影响,不仅难以解释刑事法律规范的结构,而且很少在部门法中被实际运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应当采用新的“三要素说”:法律事实 规范模态词 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虹 《广东法学》2005,(2):14-20
本文以《无需法律的秩序》为起点,从语义上简单探讨了法律与秩序的关系,认为尽管秩序常常与法律联系在一起,但无须法律的秩序即使在现代社会依然广泛存在着。同时认为法律可以分为作为内生规范的法律和作为外生规范的法律两类:前者源于历史传统、生活习惯或人们的内心确认,是自发的或自然而然的;后者的形成则常常是非自愿的,因而经常性地意味着恣意和专制。对于中国的法治进程而言,绝大多数法律是作为外生规范出现的,这要求立法者正视外生规范内化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充分尊重民间习惯,尊重无需法律的秩序。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亿万观众欢度除夕的重要内容,而各地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有关系统的晚会。乃至形形色色的民间春晚、网络春晚成为年前年后社会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虽然春节联欢晚会只是各种晚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其具有代表性,所以其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也就更加突出,围绕其进行研讨,也就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比较法视野下的东亚法律人才养成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0世纪末以来中国、日本、韩国借鉴美国法学院制度进行的法学教育改革进行了概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三国继受美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中、日、韩三国在新法学教育制度设计上的差异,评价了改革的实践效果。作者认为,比较法的研究可以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提供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国建构科学合理的法律人才养成制度,必须全面反映和评估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改革才能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大陆的法伦理学从概念的提出、基础理论的探索,直至学科框架的型构,几乎都是由大陆学者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中酝酿生成,这改变了以往新兴学科从国外引介、照搬、炒剩饭、少有自我建树的被动局面,让我们充满欣喜和期待。然而,在独立研究的同时,学界似乎长期忽略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的引介和研究,使大陆的法伦理学缺乏可供参照的范本。中国台湾法律伦理学在美国法律伦理的影响下产生,在本土政治事件的推动下取得实质进展,其强烈的实践特征、从法律人角色展开的视角,都与大陆所构建的从学理角度、以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理论思考为统帅的法伦理学截然不同。对台湾法律伦理学的介绍和研究,将为我们提供另一种样态的法伦理学范本,促进对大陆法伦理学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职能转变互动关系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的,但目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未能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关系。本文主要针对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如超前统一立法,理顺中介组织的管理体制;从司法上为中介组织提供应有的救济途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