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和中国将成为“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天然领导者,可能通过这种区域框架,解决其双边贸易紧张局势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无限期搁置,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大风险。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实行“B计划”,以促使全球贸易政策重回正轨。该战略应有三个关键目标:促使多哈回合谈判恢复;如果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融入世界经济,自由贸易区也许是必然要走的道路。目前只有我国等几个少数国家没有建立自由贸易区,自贸区成为了我国国际政治经济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阐述的是我国建立中国-中亚国家自由贸易区的研究背景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建立的障碍又是什么?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范围内现行的船舶登记制度对于处于开放前沿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并不适用.究其原因,这种严格的船舶登记制度不利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繁荣和发展.因此借鉴特案免税登记制度以及上海洋山、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对于船舶登记制度的探索经验,上海自由贸易区实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摒弃严格船舶登记制度和开放船舶登记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上海自由贸易区特点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对策,具体包括对登记条件实行有条件的开放、解除单船融资租赁公司资本限制、完善配套法律法规、简化登记手续和降低船舶登记税费,为上海自由贸易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其他申请自由贸易区的地区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思考:模式、依据及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贸易区有单边及双边或多边两种模式,而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在理论上又可分为一般意义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及次级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两种。就国际经贸规则而言,建立单边自由贸易区及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的法律依据不仅充分而且成熟,但在次级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合法性问题上,则存在较大争议。此外,为因应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的新形势,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经验,构建完善的单边自由贸易区法律应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东盟贸易自由化若干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佴澎  王姗姗 《河北法学》2007,25(4):166-170
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东盟贸易自由化的一个重要层面,以绕开WTO多边协议的困难,克服WTO多边贸易体系的种种弊端.建立和完善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基础,是自由贸易区相关的各项协议,尤其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以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中的相关协议协定为核心,研究了东盟贸易自由化若干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在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构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措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存在着碎片化、自由化程度低、覆盖面窄等问题.构建统筹和协调的“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面临着与重要经济体的利益分歧、高门槛的贸易壁垒、区域内法制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诸多挑战.我国需要坚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目标,遵循主权和互信共赢的合作原则进行宏观层面的布局,推进高水平贸易协定谈判、设计协定范式,加强区域内外重要经贸安排的对接、协调和互动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崛起已经成为本世纪的事实性命题,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呈现出明显的迟滞性,中国在亚太各方面的影响力俨然超过了美国,中美在亚太各项问题上必然性的存在分歧和竞争,亚太地区的战略意义决定了中美亚太共处之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钟瑜 《中国律师》2014,(12):60-62
2013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此,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试点成立。天津、横琴、南沙、前海、厦门、舟山纷纷加入第二个自由贸易区的申请行列,究竟谁能成为下一个自由贸易区呢?广东政府历来都很重视自由贸易区的基础性制度创新工作,不论在理论或实践上一直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9.
为了增进各界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商贸法律、政策的了解,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广西律师协会、法制日报社在博览会和投资峰期间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服务研讨会”于2004年115日在广西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中国与东盟的有关专家、律师参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围绕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热点问题,并对该自由贸易区涉的投资、经贸框架下的法律事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增进各方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政策的了解,预防和减少投资、商贸风险与纠纷,从为参会法律服务人士与各国参展方之间创造对…  相似文献   

10.
全球危机下频发的国际贸易战,虽有WTO相关协议规则的框架约束,但仍使以中国为代表的制造业出口国深受其害。其中既有危机所逼迫出来的各国国内政治、社会压力的因素,又有WTO协议规则过于原则、留出很多弹性空间以及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诸多不利条件义务的设定等因素。中国要摆脱当下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态势,从自由贸易区路径上寻找突破更为可取和现实。当前不断扩大的自由贸易区签订范围和数量,都是在地域历史、语言文化、经贸法律等方面没有太多相近性的国家间进行,实事求是、逐步推进规则安排,更符合国际社会务实、求同存异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