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艳 《共产党人》2009,(4):36-38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后,农村地区发展和改革步伐加快,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宁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市场是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几年,宁夏农村金融改革进展顺利,业务发展较快,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小额信贷组织多种形式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服务“三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璐 《共产党人》2014,(10):47-48
正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中重要的制度创新之一。2008年以来,宁夏一批村镇银行的陆续开业,为宁夏农村地区发展建立了一个新的资金供给渠道,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不足,缓解了宁夏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供需不平衡的矛盾,谱写了宁夏农村金融发展新篇章。但是从村镇银行的发展情况看,还存在着社会认知度低、金融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推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以宁夏贺兰回商村镇银行为例,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国家各项工作中的重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的收入,破解它必须依托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分不开的。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要重视原有农村金融体系的二元结构,让其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服务。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改革,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这个一度“被遗忘的角落” 8月7日,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在四川省农村改革座谈会上讲到,要强化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拓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四川农村金融改革能否借这股“东风”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这个“被遗忘的角落”,促进“三农”更好更快地发展?回顾这些年的改革路径,四川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方面不乏创新之举,健全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便捷金融服务、优化信用环境的基本思路,初步摸索出一些有益做法,并不断完善,让人看到了农村金融改革的一线曙光。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严重落后、服务不足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在对营山农村金融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笔者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不断收缩、农村金融资金大量外溢、农村金融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的需求、涉农保险发展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作为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协调金融机构向“三农”融资,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健康发展,发展农业担保,健全农村信用;金融机构要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凤冈县实施农村基层治理方式、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服务三项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了实质突破,为破解新形势下的"三农"难题探索新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尽管我国金融的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已大幅改善,但我国农村还普遍未能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与城市相比,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之后,金融信贷支农缺位严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德州市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市,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建设.为此,要进行金融改革,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力量,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9.
宋克玉 《共产党人》2008,(22):31-3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大力培育适合"三农"特点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效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为我国农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的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指明了方向。小额信贷模式是农村金融制度的重要创新,它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李思璇 《世纪桥》2014,(6):92-9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我国对"三农"问题关注力度加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主要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贺仁义 《实践》2007,(4):28-28
一、加强“三农”征信宣传。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同样要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针对农村牧区征信资源和知识缺失的实际,创新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征信宣传,立足“三农”,把信用的种子撒播到田间地头和牧区草原,开启农村征信之门。要通过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各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三农”征信宣传。一是利用各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开展宣传。二是结合农村牧区风土人情、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2.
王晓琳  何治能  时杰 《当代贵州》2010,(22):I0002-I0002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不熂加快,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取得快速发展,经营效益大幅提升,搞御风险徙力持续增曾。惠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惠水县联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金纽带"的作用,以农村为主战场,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谱写了惠水县联社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地方金融业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切实解决"三农"发展融资难的现实问题,畅通农村经济的"血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06年起对原有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创新性改革,经过5年的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应"三农"特点、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支农之路,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累了经验,其成功经验对全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改革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植根乡土、关怀民生,日新其德、中道笃行。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剂股份有限公司扎根绿色田野,倾情服务"三农",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掌政银行’可是给俺们农民帮了大忙了!"来到掌政镇春林村二队孙贵生家的奶牛场,记者听到了这样一番话。孙贵生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奶牛场现在有20多头奶牛,效益不错。这几年,每到给奶牛储备饲料的时候,他都要从掌政银行那里贷10到20万元的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的大多数生活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金融服务不足的现实,决定了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迫切性。认真调查研究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理顺各金融服务部门在农村金融工作中的关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调动其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长期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导致“三农”问题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及社会稳定的隐患。鉴于金融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变迁中的重要作用,构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农村金融体制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是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企业。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农信社如何加强管理、勤练内功已是当务之急,因为它对今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农信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提高和改进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真正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陆睿 《当代党员》2011,(6):74-76
农村金融是现代金融业的难题。相对而言,成本更高、难度更大、收益更小。 农行重庆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冯建龙却坚信: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是可以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19.
时杰 《当代贵州》2022,(38):76-77
<正>近年来,贵州农信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坚守定位、聚焦主业,大力支持“三农”、民营、小微企业以及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在贵州大地上将乡村普惠金融书写得多姿多彩。如今,贵州农信已成为省内业务规模最大、网点覆盖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地方银行机构,成为服务县域经济和农业农村的主要金融力量。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无论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还是农村合作基金会,由于在产权制度、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或不足,难以满足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信用社承担着小额农户贷款这一政策性任务,贷款利率无法实现收益和风险管理功能,放贷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使农村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萎缩.如何破解农村金融服务的困局,突破农村金融服务的瓶颈,笔者认为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