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往往会发现,孩子和自己说话越来越少,他心里有什么想法宁肯和同学们说也不愿和父母说。在心理上好像和父母有了距离,有了隔阂。很多家长对此很苦恼,但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里就给大家提供几条打开孩子话匣子的秘诀。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去一所家长学校讲课。课前,有几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不愿和同学交往,下课后。自己一个人玩;吃饭,总爱一个人把饭菜端到食堂外吃:平时,不喜欢与同学讲话:在学校热闹的地方看不到他的身影;回到家里,也很少与父母、家人说话。喜欢缩在自己的房间里……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位家长在我面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不懂事了:家里经济这么困难,今天要家长为他买这样,明天要家长给他买那样。不买,就不上学。当时,我问家长: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收入和开支吗?家长说,没告诉他,他不知道。象这样家长不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孩子不了解生活真实的人相当多。  相似文献   

4.
在铺天盖地的留学广告的宣传下。在与其他家长的攀比之下.有多少父母倾其所有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去,以为“等孩子回来就会找到好工作挣到大钱”。事实上有多少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一个人出国留学呢?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国外究竞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5.
人到中年烦恼多,最头疼的莫过于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才好。中年家长的孩子已经到了最容易叛逆的阶段,做父母的一不小心就会“得罪”孩子,在与孩子的交流上很容易发生障碍。万一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偏见,又得不到及时纠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隔阂就会越来越深。这时候,最需要一个“和事佬”。那么谁能充当这个“和事佬”,化解笼罩在家庭上空的紧张气氛呢?  相似文献   

6.
郭晴 《工会博览》2008,(12):53-53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也常常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孩子扭头就去玩耍了,父母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跑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其实,孩子是否孝敬父母是关系到其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人们时常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应让着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恐怕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这种可怕的礼物可以这样来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给他吃一剂足量的你个人的幸福,这样他就可以被毒死."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一个没有秩序和原则的家庭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一个不会拒绝孩子的家长是没有威严和尊严的,也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8.
贾容韬 《工会博览》2013,(30):38-39
我们正处于一个网络时代,为防止网络的负面影响而让孩子和网络隔绝是不现实的。但是,身为家长的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理性地接触和运用网络。贾容韬老师曾帮助500余名“网瘾少年”走出虚拟世界。在他看来,拯救一个沉迷网络的孩子,父母是在和虚拟世界进行一场拔河赛,只要坚持,就能把孩子赢回来。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贾容韬老师是如何帮助他的孩子戒除网瘾的。  相似文献   

9.
暑假将至。面对形形色色的补课广告,到底给孩子补什么,是文化课,还是音乐、美术、体育、电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各有选择。有的父母不受“广告”左右,别出心裁地决定送孩子去农村亲戚朋友家,补“劳动课”。此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郑氏胡说     
郑渊洁 《法制博览》2010,(10):51-51
成人与孩子 一般来说,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自己都不是龙。 孩子把玩具当朋友。成人把朋友当玩具。 如果一个国家的孩子说大人话办大人事,这个国家的大人准说孩子话办孩子事。  相似文献   

11.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提升父母教育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由于父母失职或教育不当,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厌学、逃学、沉迷刚络、离家出走、直至走上犯罪道路的越来越多。造成父母教育素质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家长自身学习不足、家庭教育指导执行不力、社会舆论引导偏颇。应当把父母教育素质提升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重视家庭教育指导,着力强化依法履行父母职责、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理念;引导家长自我教育,着力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教育素质的提升,将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雷州市近万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完统考后,有家长曝料试卷和答案考前就已经随处可买到了。雷州市教育局随后证实,试卷答案考前已经外泄,此次考试成绩取消,而当地检察机关已介入调查。至于父母为什么要买答案,自然是为了孩子考高分进当地的优质中学。  相似文献   

13.
小强因父母工作调动,在某中学借读。在原来的班上,小强的成绩总是在班级前几名,很受老师的喜爱。换了学校以后,父母发现孩子越来越不爱说话,放学回家也不看书做功课。某日其父去学校一问才知道,孩子经常逃学,考试成绩也挂起了红灯。小强含泪讲述了自己作为借读生所享受的“特殊待遇”:不到学校上课也不会有老师注意,即便上课,照样可以大摇大摆地迟到、早退、打瞌睡、看小说……自己在学校里根本无人理睬,座位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和同学们又玩不到一块儿,总是孤孤单单,上课时即使自己举手,也不会被老师注意。 一位老师说,借…  相似文献   

14.
道德的压力     
宁白 《法制博览》2009,(16):63-63
在幼儿面前,聪明的父母要具备两种本领。一是不懂装懂,孩子咿呀学语,说一些不成语言的音节,你听不明白他的意思,也要装作懂了,鼓励他多说话。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你太杰出了”,“你很伟大”这样的赞美之词,他们是从来不吝啬的;而中国的家长对这些则可能感到有些肉麻。西方的家长以为,我的孩子不会是样样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在中国,家长们教育孩子时,似乎总在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有了好成绩,不能翘尾巴,要谦虚谨慎,多找缺点,多找不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的用餐时间成了家人相聚的良机。孩子的餐桌教育值得特别重视,但是我国很多家长却仍是只关心孩子是否吃得香、吃  相似文献   

17.
可怜天下父母心小时候,孩子的健康,父母最关心;长大了,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最担心。十年苦读,高考在即。“我的孩子能不能读书成材,能不能考上大学?”此时,每个家长都心急如焚。怎样让孩子在考前提高学习效率?《升学内参》权威分析:解放大脑,提高记忆,激发潜能,高考必胜。  相似文献   

18.
张世永 《工会博览》2013,(36):38-39
“望子成龙”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但如何将这个希望变成现实,采取什么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每个人的答案是不相同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  相似文献   

19.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也常常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孩子扭头就去玩耍了,父母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跑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其实,孩子是否孝敬父母是关系到其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21)
正这段时间,走访了东南亚一些国家华文教育状况。这些国家的学生和家长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来的热情让人印象深刻。这些华文学校,在校人数通常有300到500人,有的甚至达到七八千人,涵盖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教育体系。一些学校的教室、走廊、大堂都张贴着国学经典中的词句,尤其是《弟子规》的字词更为突出,校园所到之处,孩子见到你都是合掌鞠躬,充满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氛围。重要的是这些华校"有教无类",当地族群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多,他们的父母认为孩子会说汉语,将来有更好的工作选择机会和福利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