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靖园 《小康》2023,(10):74-76
<正>它体现的不仅是美食,在美食背后,这部纪录片也让我们看到了更鲜活的人生、更美丽的乡村。“长知识了!”“快更新吧,我都想去吃长汀河田鸡了。”“我是福建人我骄傲,美食就在身边!”3月初,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福建农信、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上新吧福味》在东南卫视、人民日报客户端、腾讯视频、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24)
正这部纪录片,只有短短的27分钟。它包含的信息量是如此巨大,让观看者只觉得太过短暂。新西兰驻华大使麦康年介绍说,这部影片于1958年在新西兰国内上映,很多的新西兰民众当时在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50年代的新西兰民众对于中国是不了解的,而这部纪录片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或多或少改变了新西兰人对于中国惯有的印象就在今年5月,新西兰驻中国大使馆举行了一部关于中国电影纪录片的媒体放映会,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做《走进红色中国》,它是由新西兰电影制  相似文献   

3.
法国纪录片大师让·鲁什(Jean Rouch,1917~2004),以拍摄风光、社会和人文等影片而著名于世,其数量超过了140部.他在1960年拍摄的<夏日纪事>[1]开创了"真实电影"[2]的先河.在这部影片中,街头访问的对话形式、关于幸福的不懈追问、音画同步的技术革新冲击了当时既有的纪录片拍摄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舌尖2》延续了人们对美食发自内心的热情,纪录片开播后,中国平均每20个微博活跃用户就会发出一条与《舌尖》相关的微博,与此同时,边看片边下单购买美食,已成为一种时尚。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国人初识了中华美食的厚重能量,它所创造的空前收视奇迹,被文化界认为是"纪录片回归大众视野的标志"。在多次更改首播档期后,央视终于重磅推出《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称《舌尖2》),伴随着不断升温的全民"舌尖狂欢",中国纪录片在海外市场开始叫响。  相似文献   

5.
谢汝平 《中国保安》2013,(11):76-76
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被里面的各式美食所吸引,钦佩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不由得想起童年时,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我们在家乡的土地上,在广阔的大自然里寻找各种吃食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小康》2008,(6)
纪录片《孔子:智慧的言辞》是美国人Steven R.Talley于1996年拍的为公众教育所用的电视纪录片。片子只有50分钟。这部片子把孔子还原成一个人,还请了四位西方最著名的儒家研究者和历史学  相似文献   

7.
易艳刚 《今日浙江》2012,(11):59-59
前段时间,每天深夜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毫无争议地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火爆程度直逼同期播出的电视剧。纪录片播出之后。连续数日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排行榜,某购物网站的特产零食和食材的搜索量、销售量均创新高。这部“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制作的纪录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缱绻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况味。也激起了每个异乡人内心深处的那一抹乡愁。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国提出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百年目标,"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质造"与"中国智造"大步迈进,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向全世界亮出"中国智造"新形象。近日,一部纪录片《创新中国》悄然成为了老百姓话题里的热点。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最热点的领域探索带来的最前沿的科技突破,让观众看到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了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并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这部纪录片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根本原因就在于,该片通过对五百年来9个西方大国崛起及其兴衷史的梳理与反思,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制度文明的建设与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从而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提供了一面照亮未来的镜子。  相似文献   

10.
信息     
《今日民族》2006,(6):62-63
全国人大民委调研组到云南调研近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多吉才让为组长的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调研组在云南省对7个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唐金龙)大型电视文化纪录片《中华民族》开拍5月19日,经国家民委、中央统战部办公厅批准,大型电视文化纪录片《中华民族》在云南民族村举行开机仪式。云南省民委副主任木桢、省民委文教处处长鲁德忠、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社长刘宇辉、云南民族村总经理袁兵出席开机仪式。这部大型纪录片将陆续在云南等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历时1年的拍摄,并将于2007年6…  相似文献   

11.
春节前后,由九洲音像出版公司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台北故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台北故宫》深度解读藏于台北故宫的珍贵文物,向世人揭示抗战期间和1948年史无前例的文物大迁徙的真实过程。通过这部纪录片,不仅可以了解到台北故宫及其馆藏珍宝的全貌,更能够感受到诸多传奇与精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感动。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6,(7)
正《大后方》电视纪录片《大后方》创作摄制团队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定价:38.00元2015年9月2日,重庆电视台播出《大后方》第三集。看完后,我给制片人徐蓓发了一个信息,称这部纪录片应该是今年抗战纪录片中最优秀的,如果不是唯一,也肯定是之一。抗战一直是让我兴致盎然的研究课题,从1985年撰写硕士论文开始,断断续续已研究了30年。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说是生死之战、搏命之战,对日本来说是贪欲之战、颜面之战。这场战争,双方是怎么打起来的,战事是怎么拖下去的,中国又是怎  相似文献   

13.
情景无喜剧     
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众人每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不到半个月,央视“夜宴”了三轮,其收视的火爆程度甚至远超同时段任何一部电视剧。这部“令人流口水”的纪录片却使我想起同样“味道好极了”的《我爱我家》。如果从1992年11月5日英达与王朔的彻夜长谈——首皮讨论这部情景喜剧的创作意向、敲定这种舶来品汉语名算起,sitcom(情号喜剧英文简称)中国化已近20年。然而,让我等饕餮得肚歪的它,如今却鲜有“渴口”的,饥一顿饱一顿的“情景”时有发生,似乎已在“舌尖下”了。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23)
正劳工亲子游苗栗享美食11月20日,苗栗县在苑港渔港举行劳工亲子共游活动,约600名劳工及眷属参加。活动安排劳工亲子共同为永续海洋资源净滩,现场另有舞台节目表演、闯关活动、农特产美食享用等内容。身心障碍者新北大联欢新北市2016年身心障碍者趣味联谊运动会11月20日在板桥第一运动场热闹开展,由身心障碍家庭组成的70多支队伍共600多人参与盛会。  相似文献   

15.
<正>音乐是个好东西。它能让悲伤的你高兴起来。与此同时,音乐还有许多科学用途。纪录片《活着的内心》显示,痴呆患者收到装满他们钟爱的老歌的苹果音乐播放器时,作出了积极反应。音乐好像可以帮他们再次"活过来"。神经学家奥立佛·沙克斯表示:"音乐留在脑中的印记比其他所有的人类经历都要深。音乐唤醒情感,而情感带来记忆。"这部纪录片讲述了最近几项关于音乐的研究。这些研究显示,音乐能改善痴呆患者记忆,甚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献纪录片《大国崛起》广受瞩目。虽然在我看来这部片子的标题并不十分恰切,因为问题不在于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崛起”为称雄一时的“大国”——人民的福祉、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是最重要的。但这部片子能够用生动的视觉形象普及世界历史知识,促使国人睁眼看世界,进而认真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民族振兴之路走得更好,它仍然值得大力肯定。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浙江》2011,(19):2-3
杭州市上城区自古以来就是"珍异所聚"、"商贾云集"之地,从繁华的南宋古都,到如今朝着"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大步迈进,上城承载着世代相传的繁华盛事。在今日杭城的三大商圈中,上城"三分天下有其二",拥有湖滨、吴山两大商圈。南宋古都·经典上城正在全力打造购物美食新地标,为杭州大力推进"购物天堂、美食之都"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读者表达     
"舌尖上的中国"到底是什么味?贵刊第7期《这个五月,"舌尖"很忙》报道了《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纪录片在中国播出后,社会上所引起的强烈反响。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生活习惯的人们,从微博表达、网购美食到边咽口水边等待电视节目,公众期待的恐怕不仅仅是一道食者的盛宴,还在期待妈妈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本来,这是一部商业纪录片,制作者盯着的是国际市场。但不料,却先是激起了国人的口腹之欲,进而激起了国人精神思想上的"大波动":大味必简,每个人最想吃的,是小时候母亲做出来的味道,是外婆从小手把手教母亲做  相似文献   

19.
黄吉遇 《当代广西》2009,(1):F0003-F0004
马山县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纯朴、风情独特,传统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广西民间艺术之乡",原生态美食享誉区内外,是"中国黑山羊之乡"。为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打造文化旅游美食品牌,马山县第二届文化旅游美食节大打文化牌和原生态美食牌。  相似文献   

20.
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并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