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康有为,在近代史上是个政治人物——但这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误读,不是康有为本人。一个人做什么事,他就是什么人有人说,康有为是个善于制造市场引爆点、并具有不可思议套现能力的融资界高手。任何事情只要能够带来钱,他都会去干,从书生、政治改革家到黑道大佬,每一次华丽丽的转身,  相似文献   

2.
自东汉后沉寂千年于清中叶复苏的公羊学,经康有为这位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杰出代表、清代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的一番改作,成为以宣扬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为旨归的近代公羊学。同时成为康氏托古改制、变法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石和重要武器和他一生始终不移地坚持改良信仰的坚固支撑。也成为儒学近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4,(11):70-71
一个人做什么事,他就是什么人 有人说,康有为是个善于制造市场引爆点、并具有不可思议套现能力的融资界高手。任何事情只要能够带来钱,他都会去千,从书生、政治改茧家到黑道大佬,每一次华丽丽的转身,都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相似文献   

4.
在青岛南部蜿蜒多姿的海岸线上,有大大小小数个海湾,其中位置居中、风景最佳的,要数汇泉湾了。从汇泉湾顶端沙滩浴场的西侧向上走,穿过莱阳路,从小鱼山脚下往东,沿福山支路步行不远,就可以看到一处造型别致的西式洋楼,矗立在八关山南坡。这里就是福山支路5号,中国近代史上显赫人物康有为的故居——“天游园”。  相似文献   

5.
刘学洙 《当代贵州》2012,(10):44-45
李端棻是贵阳人,晚清戊戌变法关键时刻,出任礼部尚书。在中国近代大历史的视野中,他是近代中国从旧体制内部站出来挑战旧体制的改革先驱;是从边远封闭的贵州走向全国,积极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第一个黔人。康有为称他“抗疏维新冠九卿”,梁启超称他是“二品以上大臣言新政者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哲学家中,康有为、谭嗣同的思想最为接近,因而呈现出诸多相同性。在这个前提下尚须看到,两人的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差异。如果说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的相同性体现了戊戌启蒙思想初级阶段的鲜明特征的话,那么,两人思想的不同性则显示了迥然相异的学术意趣和致思方向。将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的异同关系置于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语境之下予以审视,便引发了对中国近代哲学史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邱丹丹 《世纪桥》2014,(10):48-49
从"尊孔保教"到"尊孔不必保教"的变化,是梁启超尝试对康有为学术思想突破的表现,而梁氏学术思想的独立也为其日后政治思想不断发生变化的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梁启超对孔子文化的态度从"保"到"不必保"的变化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尊孔不必保教"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由此而反映出1900年后梁启超在政治思想上发生改变的学术踪迹。  相似文献   

8.
张昭军 《理论学刊》2004,1(1):87-90
仁、礼、智本是传统儒学的核心范畴,康有为以近代价值观为尺度对它们进行了重新阐释、改造和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化解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9.
毛胜 《党的文献》2011,(4):119-121
梁启超,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和康有为等倡导的戊戌变法曾经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然而,戊戌变法失败后,历史在大踏步前进,他却仍站在原地呐喊,主张君主立宪制,沦为历史进步的绊脚石。历史属于他的时间很短,但他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却不可小视。毛泽东对梁启超其人、其文、其事的阅读和评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思想演进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支部生活》2006,(4):37-37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  相似文献   

11.
李艳玲 《红旗文稿》2012,(10):19-24,1
近些年来,在如何对待历史重大问题上,不时出现否定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论调。如何评价和讨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本刊记者在《深层面剖析历史理性地认识历史》一文中专访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马戎教授。马教授认为,对本国重要历史人物功过的评价,如果客观、理性,会帮助我们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使整个社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反之则可能会在不知不觉间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引入分裂。引导人们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不仅需要对过去的历史负责,也要对未来的社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不能留给后代一个撕裂破碎、人人有心理创伤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刊登余音的文章说,对于戏说历史的危害性,人们是有所警觉的。但有一种倾向却未能引起很多人的注意,这就是从史料里寻章摘句,所选用的史料虽说是真  相似文献   

13.
1957年的反右斗争,是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从当时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判在四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所不同,经历了一个从完全肯定到维持结论、部分摘帽、个别平反,再到完全肯定,最后到坚持原则、修正错误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回顾并梳理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深化对反右斗争史乃至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方面变化巨大,但是政治领域尤其是民主政治方面变化不是很大.甚至没有变化。但是自己认为我们的政治进步非常大。那么为何会产生这种分歧?因为政治评价标准非常不同。一般的西方学者评价民主政治和政治进步主要依据三条标准,一是多党竞争,  相似文献   

15.
由于工作原因,我每天都要经过北京南城的菜市口.2008年是"戊戌六君子"牺牲110周年,想起志士们的英勇和无助,一股悲怆便充塞胸口,难以自抑.其中,便有蜀人杨锐.……  相似文献   

16.
徐刚 《学习导报》2011,(20):41-42
号称“天朝大国”之清王朝土崩瓦解,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亦遂告结束,由是生出民国肇建之始的各种新潮旧流,各路仁人志士,及其合纵连横,聚散纠结,文采风流。其人物也众,其事件也繁,有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三公则旧朝崩坍、民国初生之风景大备矣!  相似文献   

17.
曲青山 《党建》2014,(5):25-28
正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党发出"学习党的历史"的号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讲话中强调了学习党史、国史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如何正确地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从学习的成效来说,把握好学习的基本遵循、根本要求和科学方法至关重要。一、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和遵循,学习和认识党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许多讲话涉及党的历史问题,加之十八大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人类恩辨与实践的产物。历史与人类在新时期的实践与思辨相互作用下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在对历史的认识中,马克思实现了思辨下的历史与历史下的思辨的统一,第一次把人类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纳入历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黄延敏 《前线》2013,(12):161-163
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中国历史。长期以来,学界存在着用“近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唯一评判标准,存在着弱化外敌入侵的危害与夸大半殖民化“不自觉的客观进步作用”,存在着“帝国主义侵略有功”,甚至主张改变历史宣传教育的角度,甩掉所谓的“历史包袱”,跟上所谓的“时代潮流”等观点。此类观点既违背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史实,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