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对我们的干部,应当不厌其烦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实践论》就是毛泽东为了对干部进行认识论教育而写的教材.《实践论》是反对主观主义的产物《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当时,党中央根据日本侵华形势,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党内长期存在的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为表现形式的主观主义思想,尚未得到清算,成为党执行新任务的严重障碍.教条主义者先是坚持关门主义,  相似文献   

2.
鲁碧华  黄华 《学理论》2013,(7):44-45
"两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哲学的总结和概括。《实践论》、《矛盾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之作,它们诞生于现代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同时又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胡为雄 《理论视野》2013,(12):35-37
《实践论》是毛泽东1937年撰写的哲学讲义《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一节。1950年毛泽东将它选编入《毛泽东选集》时对之进行精心修改。毛泽东的修改,既有行文上的技术处理、字句的增删,更有结构上的调整和观点的完善。《实践论》修改后其结构更严谨,理论观点更完善,行文更流畅。它不仅反映了毛泽东在1937年所达到的理论水平,也显示了毛泽东在1950年代初哲学思想成熟的程度,在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享有很高理论地位,是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4.
知行关系问题,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在中国认识论史上经历了两千年的发展,但是,在《实践论》诞生之前,却始终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纵观中国认识论发展史,大约在先秦之际,就开始流行着“知之非艰,行之唯艰”的朴素知行观。孔子第一个探讨了知与行的问题,并提出“圣人”“生而知之”和“后人”“学而知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荀子反对圣人生而知之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行”高于“知”、重于“知”的观点。他认为:“闻之”、“见之”、“知之”、“行之”之中,“行”最为重要;主张“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两汉之际,董仲舒从神学唯心主义立场出发,主张“知先规而后为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4)
《实践论》超越了西方传统思辨哲学,实现了思辨哲学以概念为轴心框架到实践哲学以客观实践为轴心框架的彻底转变;超越了中国传统知行观,将认识论奠基于能动的革命的实践基础上。根植于中国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为落脚点,《实践论》实现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在中国的民族化、时代化与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刘念 《学理论》2012,(22):66-67
《实践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在中国民族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与时俱进的实事求是的核心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民群众第一的精神内核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指明了方向;理论必须转化为实践的实践品格指出了哲学及一切理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一、什么是《实践论》《矛盾论》的精华《实践论》就是中国革命的认识论,要求在革命过程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认识论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的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强大,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由此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7,(12)
<正>《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问世至今年正好80年,"两论"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的基本原理,深刻地阐释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解决了党内所犯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成功地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了哲学基础;同时,"两论"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既是辩证法的认识论,又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发展和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和矛盾的认识。习近平同志强调,  相似文献   

9.
孙咏 《党政论坛》2020,(4):53-54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山之作,也是新时代提升共产党人看家本领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也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正>一、理论哲学的解读视域对《实践论》、《矛盾论》进行系统细致的理论阐释,在我国曾经是占主导地位的解读方式。如果把这种方式称之为"理论哲学"视域的话,这里所说的理论哲学,不同于哈贝马斯语境中的"意识哲学"或"思辨哲学",因为它并不简单地与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对立。因此,所谓理论哲学的视域,在最确切的意义上,是指对《实践论》、《矛盾论》进行体系化解读的方式和视角。显然,理论哲学视域关注的焦点指向哲学理论的逻辑严密以及相应的  相似文献   

11.
雍涛 《理论视野》2007,92(10):11-1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坚持和发展"两论"的基本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两论"也要发展,特别是应根据"科学的认识",建立起"科学的社会实践观"和科学的矛盾观。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发表80周年。"两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两论"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挥了强大思想武器作用,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和强烈的现实价值。一、"两论"是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产物,是指导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中国实践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两论"是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产物,是指导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中国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刻理解和把握"两论"的哲学真谛,必须全面考察"两论"形成的时代条件、中国国情和实际斗争需要等具体情况。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两论"产生的实践基础。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即帝国主义阶段,中国作为帝国主义扩张侵略的牺牲品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境地,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结合”尤其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明确提出,验证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必要性,也提出了深入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特性”的学术任务。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以《实践论》《矛盾论》为分析对象,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实践、理论成果和经验启示,对于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第二个相结合”的历史脉络,深刻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践论》、《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素华 《理论视野》2007,92(10):17-19
"两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创阶段的代表作。《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国化的典范,《矛盾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浅议《学记》的现实意义徐方角,刘素英我国自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来,一般的学校教育都要教读儒家的经典著作。那时的青少年,人私熟接受了一定的启蒙教育之后,凡是有志于深造的,都要再接受“应试教育”:熟读儒家的《四书》、《五经》,好为参加科举考试,走“学而优则...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提供了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全新视野。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确立不仅标志着实践观发展中的革命变革,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确立,标志着整个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毛泽东发展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不仅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哲学理论,而且《实践论》成为中国革命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实践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7月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而写的。这篇文章揭示的基本原理不仅在当时有力地驳斥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且在今天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3)
《实践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篇佳作。这篇文章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主要在于它哲理性强,内容精辟,对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时至今日,《实践论》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两论"内容与有机联系的整体解读《实践论》与《矛盾论》并非是两篇内容上不相干的文章,将"两论"分开读,不难发现分别讲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但将"两论"结合起来整体解读,则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于实践辩证法。下面将简要介绍"两论"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呈现出来的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实践辩证法。1.《实践论》与《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