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张新波 《刑警与科技》2007,(7B):154-155
系统概述 我国的核电工业科技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核转变成电,把能源源源不断的送到各个地方,国家同时加大了核电站的建设,安全问题也提高到了一新的高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安全生产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字监控把很多将要发生的安全隐患,提前更正杜绝了危险的发生,给国家和施工员带来了安全保证。在很多工地工作人员有时为了方便,违章操作,  相似文献   

2.
朱敏 《检察风云》2014,(14):16-17
环境污染引发社会关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作为清洁能源,核电发展成为战略选择。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强劲,天然气、核能发展逐年大幅攀升。广泛推广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已经成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核电行业专利战略研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80年代从国外引进核电技术建造了大型核电站,从国外引进核电技术推动了我国核电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关于核电发展的最新目标是:计划在今后15年里建设至少30座核电机组,到2010年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到2020年,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4%;在建核电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1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面对我国核电市场发展的大好前景,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正积极争夺这一市场资源。在为期近两年的中国核电招标工作中,俄罗斯原子能出口公司、日本东芝控股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和法国阿海珐集团子…  相似文献   

4.
田思源 《清华法学》2011,5(3):154-164
为了实现《京都协议书》的温室排放目标和最终实现低碳社会的目标,日本将能源立国作为基本国策,注重发展原子能发电,以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结果导致对核能发电的依赖。由于日本是个岛国,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使核电站集中建设带来的安全问题一直成为争议的焦点。市场经济下电力公司的民营化与确保社会公益事业安全性的国家干预,成为核电发展的矛盾所在。因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可能成为日本核电发展的转折点。核电问题上的居民自治与信息公开的进步,核电站建设的暂时停滞与高端安全技术的发展,后京都时代全球温暖化对策的调整,核电危机的应急体系与管理机制的完善,都成为日本当前法政策的重要课题。而日本核危机对我国核电发展战略的影响以及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也是我们需要检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核能的和平发展和利用,是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核电站于上世纪50年代左右开始起步,到本世纪已经达到了商业化发展的水平,成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能源。但是,核能的和平利用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随着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等重大核事故的不断发生,核安全特别是核损害赔偿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与核损害赔偿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各国国内法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出核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可为我国制定《核安全法》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核能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相关政策,中国正大力推进核电建设。但民众的"核恐惧"一直挥之不去,成为核能发展的致命阻力,如首批内陆核电项目之一彭泽核电站,就因邻县居民的强烈反对而停建至今,很大程度上缘于失范的公众参与。以彭泽核电争议为切入点,可管窥我国民用核能公众参与的现状:缺乏专门立法规制、涉核信息不对称和民意征求浅尝辄止。问题的症结在于利益驱使下过分强调行政控制,消极应付公众参与。为完善现状,民用核能管理方应顺应行政控制"松绑"的趋势,逐步促进核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具体可从指导层面、运行层面和保障层面入手,通过指导文件带动整体立法,确立全过程核信息公开制度、征求意见制度和强制听证制度,并运用核知识宣传教育制度和追责救济制度保障参与的科学进行。  相似文献   

7.
王慧 《法学》2023,(2):180-192
在国际社会强化气候变化治理且各国将核电作为能源供给优先选项的背景下,重视和防范因核电事故引发的海洋环境损害问题已是当务之急。核废水排入海洋导致的环境损害赔偿的国际法依据主要涉及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国际核能法,前者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代表,后者以国际核能损害赔偿公约为核心。从程序法维度看,非政府组织不是核废水排入海洋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适格原告;选择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起核废水海洋环境损害赔偿之诉较为合理;国际上对海洋环境损害科学证据尚未形成明晰的裁判规则。从实体法维度看,核废水排入海洋违反了一国的风险评估、风险通知、合作应对、风险预防等国际环境法义务。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核废水排入海洋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相关损害的计算应当采取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核废水排入海洋的环境损害赔偿问题,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核能民事责任法和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世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对能源的需求,对于现代化国家而言,寻求来源不匮乏的能源以分散风险是各国的重要战略。核能自和平使用后,便成为各国的重点开发对象。核能废弃物的妥善处理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组织重视,不时成为国际组织的重要议题。核能废弃物处理看似为一个核能使用国家内部从事核能运转的事务,然而核能废弃物处理事实上已经涉及国际事务层面,必须由国际组织间建立体制处理,以便使各国在处理核能废弃物是有所遵循,并在核能废弃物造成损害时能够负起责任。本文从核能废弃物的概念开始叙述,再在吸收和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国际法角度对核能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核能废弃物的处理进行外部制衡;第二,完善国家责任,国家应对其主权范围内的事务承担责任;第三,加强国际合作,进行资金、技术和信息的交流与协商;第四,建立赔偿制度,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岳树梅 《现代法学》2012,(6):115-125
民用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频发的民用核能事故要求在民用核能利用过程中重点关注安全保障法律制度建设。民用核能利用的生态伦理及民用核能安全价值是构建民用核能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我国民用核能安全保障法律制度在立法理念、法律体系、法律制度实施等领域均存在困境。借鉴国外民用核能安全保障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中国应该从法律程序、实体法、相关制度等方面对民用核能安全保障法律制度加以重构。  相似文献   

10.
赵俐 《河北法学》2011,29(10):46-50
福岛核泄漏事件,成为引发多国重估核能建设安全性的重要契机,各核工业发展大国重新审视自身的核电战略,审慎评估核电安全问题。同样,福岛核危机也在警示中国核能安全的问题,引发专家学者反思长期以来快速发展的核电事业背后被忽视的核安全隐患。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理性地看核安全,我们不但需要制定基本法,也需要修改或者增设配套的法律。  相似文献   

11.
《法人》2005,(6)
加拿大原子能公司(以下简称AECL)是一家全球性的核技术和工程公司,其向中国秦山三期核电站提供支持服务,确保核电站的平稳运行。本报记者特就中国与加拿大在发展核电方面的合作专访了加拿大原子能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德尔。《法人》:中国核电市场对AECL来说存在怎样的机遇,贵公司在中国发展希望得到什么,又能给予中国什么?  相似文献   

12.
核能开发利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核能开发利用有利于推动湖北省"两型社会"的构建。目前中国核能开发利用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中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核能开发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制度涉及核设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核技术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以及放射性废物管理等内容。核能开发利用的法律责任制度是一项规定较为严格的制度。今后湖北省相关部门还应根据有关实践,为中国核能开发利用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核电是利用原子核内部蕴藏的能量来产生电能的新型发电技术,自美国人于1951年12月首次利用核能发电以来,世界核电迄今已有整整60年的发展历史。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其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还具有着清洁、稳定、无污染等诸多优势,因此对于发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当今世界来说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岳树梅  王蒙 《河北法学》2024,(5):145-163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核能优势明显。世界低碳能源发展势头与各国增进能源安全的迫切需求,催生了大力开发核能的趋势。为有效因应“双碳”目标的实现、强化本国能源安全并提升我国在核能领域的话语权,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阈下审视我国核安全保障领域的法律规范供给图景及面临的困境,提出应秉承统筹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协调本国安全与共同安全的理念,借助智能化技术手段构筑穿透式的核安全风险防范与应对机制,着力从透明度与回应性、权威性与公信力的维度提升本国核安全法治保障水准。此外,多渠道多层次地推进国际合作来示范与引领核能安全有序发展,在核能领域进一步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核能造福人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是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自2005年以来,中广核进入风电、太阳能、节能技术、核技术、金融业务、公共服务事业等新业务领域,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七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具备了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面向全国、跨地区、多基地同时建设和运营管理多个核电、风电、太阳能及其他清洁能源项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核能及其利用存在风险,需要进行风险管理。量化风险学派认为,风险就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风险管理应坚持“技术专家统治主义”的模式。在整体风险学派看来,风险是一个整体,只要存在风险,不论其概率大小,都必须谨慎对待。“保护公众利益”是核心范畴,民用核能风险及其管理应始终着眼于三个“承受度”,即技术承受度、经济承受度和公众心理承受度。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民用核能风险管理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制订公约、确立标准、实施核查、接受咨询、提供援助、发布信息等多种方式,在缔约国和全球范围内致力于核能的和平利用与风险的有效管控,其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是同质于整体风险学派的。  相似文献   

17.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原由与特点和影响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席卷东南亚,后经东北亚,直抵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美国也受到影响。中国受到不少冲击,香港、台湾也没能避免。这次危机发生的根源是错综复杂的,几种背景和原由交错在一起,对此,目前至少有四种看法:(...  相似文献   

18.
《法人》2005,(6):92-92
加拿大原子能公司(以下简称AECL)是一家全球性的核技术和工程公司.其向中国秦山三期核电站提供支持服务确保桉电站的平稳运行。本报记者特就中国与加拿大在发展核电方面的合作专访了加拿大原子能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德尔。  相似文献   

19.
杨祎清在2004年4月1日的《法制日报》上撰文《走出司法人性化的误区》认为,司法的确应当人性化,而且刑事司法的人性化是一个文明国家的尺度之一,它真正地体现一个国家和一种文化对个体人的尊重。司法的人性化不是别的,是在司法的过程当中,将受到指控的公民作为一个具有人格尊严,能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有关自身的  相似文献   

20.
德国一直注重通过法律手段对能源产业、能源供需制度进行调节和监管。目前,德国已形成了以《能源经济法》为基本法,由煤炭立法、石油立法、可再生能源立法、节约能源立法、核能立法、生态税收立法等专门法为中心内容的能源立法体系,对我国的能源立法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