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的相关研究,包括老年人的权益保护、老年犯罪问题等也应该受到重视,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尤其缺少对老年精神病人犯罪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老年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报告。本文就老年精神病人的犯罪问题及民事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210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10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进行分析。该组刑事案例以凶杀居首位,被鉴定人以患精神分裂症为多。鉴定结论评为无责任能力者占41.6%。案件中受害者以精神发育迟缓、正处于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的女性患者(78.4%)被奸污为多。经随访司法部门的最后处理结果和我们的鉴定结论意见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3.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1]。这一概念产生后,人们意识到有必要为犯罪和事故的受害人及其亲朋提供一些合乎情理的帮助,在世界各地,与此相关的赔偿申请诉讼案例也日益增多。但是,由于目前对PTSD的诊断方法还大多是依据当事人的叙述,其中的真伪必然成为焦点;加之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有的甚至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由此引发的对鉴定结论中有关法律关系的争执更是不可避免。有鉴于此,我们在此简单介绍其特征,并结…  相似文献   

4.
试论民事案件中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民事诉讼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2002年北京市各级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的数量之比为10∶1。与之相应,民事案件所涉及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也逐年递增。笔者就几年来民事案件中涉及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归纳、总结,以期抛砖引玉。1民事案件中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种类民事案件中涉及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一般可分为三类:(1)被鉴定人所患精神疾病与民事侵权事件的因果关系;(2)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伤残评定。1.1被鉴定人所患精神疾病与民事…  相似文献   

5.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后的处理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维护社会安全和依法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需要正确处理精神病违法者。实际上,人们对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后的处理情况知之甚少。因此,进行此项调查研究。方法采用邮寄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四川省52个县市的183例精神病违法者进行调查。结果在处置精神病违法者的机关中,公安局占73.08%,法院占26.72%。有责任能力组中有2.22%被无罪释放;无责任能力组中有2.10%被判刑;部分责任能力组中有13.95%被无罪释放。结论公安局是处理精神病违法者的主要机构。存在不适当处置情况,尤其对部分责任能力者的处理更复杂、更困难。  相似文献   

6.
1案例被鉴定人史密斯(化名,男,41岁,美国国籍),于2003年4月6日20时许在暂住地与其妻子李某(女,25岁,中国国籍)发生争执,后持刀杀死李某。案发后史密斯洗澡更衣,乘出租车到美国大使馆,后被公安人员抓获。此案在审理过程中,曾对史密斯先后进行了两次司法精神病鉴定,鉴定结论不一致。为慎重起见,法院委托某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要求组织全国专家对被鉴定人进行重新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维护社会安全和依法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需要正确处理精神病违法者。实际上,人们对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后的处理情况知之甚少。因此,进行此项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邮寄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四川省52个县市的183例精神病违法者进行调查。结果 在处置精神病违法者的机关中,公安局占73.08%,法院占26.72%。有责任能力组中有2.22%被无罪释放;无责任能力组中有2.10%被判邢;部分责任能力组中有1  相似文献   

8.
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刑事案件的鉴定无疑是最重要的,各类报导较多,而有关民事案件的文章则较少。作者在鉴定实践中,发现最近几年诉讼者因一方患精神病而要求离婚的案件越来越多,精神病人的离婚问题日益成为突出问题,在司法鉴定中占较重要的地位。我室自1986年9月~1990年12月共受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132例,其中离婚案22例,占15.5%。现将22例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Zhang GZ  Zheng XD  Ge XF  Liu HX  Huo KJ 《法医学杂志》2006,22(2):104-106
目的研究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后各方对结论及处理的看法及社会影响等随访因素。方法作者通过通信函调、电话随访和登门拜访等三种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对208例鉴定案例分别向委托机关、被鉴定人本人或家属、受害人本人或家属进行随访。结果被鉴定人受教育年限平均为4.84年,以30岁左右已婚男性农民居多。暴力犯罪(129例占83.77%)远较非暴力犯罪(25例占16.23%)为多,前者又尤以杀人(44例占28.57%)为最常见。本资料再鉴定率为2.93%。被鉴定人及其家属对34例无责任能力的处理意见认为恰当的占76.47%,对判为无罪释放的28例,认为处理恰当的占71.43%,认为不恰当的占10.7%。对就医者几乎全都满意,对判刑或关押的认为恰当与不恰当者各占43.18%。受害人目前现状为死亡7例,残废10例,恢复健康10例。被鉴定人及其家属的意见与司法机关认为案件引起的社会影响似乎无关。被司法机关无罪释放的41例(26.62%)被鉴定人中,再杀人2例(4.87%),放火2例(4.87%),盗窃2例(4.87%),回归社会后有破坏行为但尚未构成犯罪者3例(7.31%)。结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建立违法犯罪精神病人的监管和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0.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为无精神病刑事案例的智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 JM  Li Y  Huo KJ  Liu XH 《法医学杂志》2007,23(2):105-107
目的研究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被鉴定为无精神病刑事案件者的智力水平。方法对88例被鉴定为无精神病的刑事案例及89例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的刑事案例的智力测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精神病组与精神分裂症组的性别、年龄、文化、职业、婚姻及案件类型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精神病组的智力测验成绩显著优于精神分裂症组但低于正常水平(常模);自称有精神病或否认有精神病案例间智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精神病案例的智力测验结果反映这类被鉴定人的智力有轻微受损。  相似文献   

11.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是世界各国用以评价和保障实验室/机构能力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司法鉴定领域,能力验证已逐渐成为执业管理、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据管理部门的要求,司法鉴定机构应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证明其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并作为内部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和持续改进的重要途径.作为公认的主观性较强、风险较高的司法鉴定行业,在法医精神病专业开展能力验证活动更具必要性与迫切性.近几年的运作尝试也表明,在本专业开展能力验证活动是可行的,评价结果亦是行业技术水平的真实反映.但在项目设计与运作上还有完善空间,如样本与物品制备可真实、完备些,可争取更大的技术指导与示范引导作用,应合理控制考核难度,并增强专家公议结果的可靠程度、可接受性,且运作方式应更灵活、多样.参加机构应提高对能力验证的认识,加强业务培训,科学对待;作业时严格遵守作业要求,通读懂材料,寻找关键点,并注重要点与逻辑性,反馈结论要尽量明确、唯一,争取较满意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庭审制度的改革和证据规则的不断完善,鉴定人对出庭作证的认识重点应从"为什么要出庭"的理论探讨向"怎样出庭"的实务操作转移。法医精神病鉴定人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更需要了解出庭作证时可能面临的困境,正确把握自身的诉讼地位。鉴定人在出庭前应从鉴定资料、与有关方面的沟通等环节上进行充分的准备,出庭时应注意识别各类"陷阱"问题,慎用"是"、"不是"的简单回答,审时度势,适当运用技巧,力争在被动的地位上获得主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饱受争议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相比其他类鉴定项目较为特殊,鉴定意见决定了当事人的责任能力、受审能力、证人的作证能力、妇女的性自卫能力、罪犯的服刑能力等,直接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对案件的影响较大。然而鉴定本身缺乏实验数据支持的学科特点,以及依靠文证材料的鉴定方法,很容易导致当事人对鉴定的怀疑和争议。为解决以上问题,尝试将具有形式公开、当事人参与等特点的听证制度引入该领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构建全新的听证制度和程序,以保证在鉴定意见出具之前双方当事人能够充分陈述、举证、质证、阐述争点、行使辩论,对个人主张负举证、说服责任,在参与、监督鉴定的过程中消除疑惑、争议,更能理解鉴定意见的得出。  相似文献   

14.
法医精神病鉴定在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领域中,以鉴定意见的证据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与其重要性不相匹配的是,法医精神病鉴定学科发展尚不完善、专业发育尚不成熟,尚不能满足社会和民众的期盼和要求,甚至引发负面评价。为进一步促进法医精神病鉴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法医精神病鉴定人的视角,结合法医精神病鉴定的内容架构,重点阐述法医精神病鉴定主要项目及其作用、评定要点,尤其聚焦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阐明当前存在分歧和困难;简要介绍法医精神病鉴定人执业要求、法医精神病鉴定质量控制;以及简述法医精神病鉴定与临床精神医学实践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5.
16.
法医精神病鉴定是一种经验型或技能型鉴定类型,大多数鉴定项目只能依靠鉴定人的经验进行判断,质量控制更显重要。遗憾的是,目前该专业并未像其他法医类鉴定那样实行认证认可制度,质量控制手段不多。为有效保障鉴定质量,必须围绕鉴定意见形成过程的各个阶段或环节进行过程控制与监督,重点关注“人、机、料、法、环”等要素。为此,建议在该行业内逐步恢复认证认可制度,完善质量体系建设,运用好各种内外部质量控制方法,严格把关鉴定人准入,实行鉴定人执业分类管理、强化鉴定人执业能力考核,以规范行业鉴定活动,维护行业司法鉴定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重庆地区324例司法精神病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现状与特点。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324例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犯罪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既有医学结论又有法学结论的共322例。精神分裂症145例(45.03%),精神发育迟滞51例(15.84%),其余几种精神障碍78例(24.22%),三者共占85.09%;无精神病48例(14.91%)。责任能力211例(65.53%),性防卫能力41例(12.73%)。结论有精神病者占绝大多数,反映出司法精神病鉴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学结论的种类多,表明鉴定案件的多样化与复杂化。  相似文献   

18.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科学合理的司法鉴定制度有利于认定案件事实,保障法律正确适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实施以来,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在司法鉴定与诉讼制度、证据制度的衔接、相关制度的健全、传统观念的转变等方面仍需完善。本文就完善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司法鉴定权威性、鉴定人执业制度、执业监管制度的完善作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9.
鉴定意见准确是高质量法医精神病鉴定的必然要求。然而,法医精神病鉴定是由鉴定人来实施的,在鉴定过程中,鉴定人需要进行一系列判断和识别,鉴定意见是鉴定人一系列识别和判断的结果。探讨法医精神病鉴定中鉴定人识别和判断活动的特征,并结合信号检测论所揭示的人进行识别和判断活动的心理学规律,探讨法医精神病鉴定意见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由信号检测论所揭示的规律对于正确认识法医精神病鉴定的准确性、提高法医精神病鉴定质量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医精神病鉴定在一些重大刑事案件中持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不论法医精神病鉴定启动与否均会陷入被质疑的困境。这既存在制度安排的问题,也存在鉴定本身的问题,还存在凭直觉判断的问题,更存在理论误导的问题。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衍生了较为复杂的中国性问题。这一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合理配置启动法医精神病鉴定程序的权力(利),科学对待法医精神病鉴定本质,尊重法医精神病鉴定的医学认定,正确使用法医精神病鉴定意见中的刑事责任能力判断,在正当程序中维护法医精神病鉴定的科学性。对于非制度问题需要正确的理论诠释,避免因实践难题与理论缺陷交织触发一些不具有实质意义的纷争和枉顾科学的呼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