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泽东农村革命思想与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毛泽东站在农民阶级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梁漱溟则以“士”的立场看待中国农村;毛泽东认为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农村已形成农民与地主两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而梁漱溟则认为中国农村无阶级对立,更无阶级剥削和阶级斗争;毛泽东主张从废除封建地主占有制的土改斗争入手,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建立社会主义,而梁漱溟则主张走“乡村建设”的改良之路以解决农村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全面抗战初期,为了打破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在哲学领域,毛泽东主张“实践第一”的认识论,强调认识活动具有过程性,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史学领域,毛泽东通过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并对中国近代史进行历史分期,划分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阶段,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历史传统同时具有继承性和超越性。毛泽东通过在哲学和史学领域的系列著述,从理论上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时代命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为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尽管有着现实政治的考虑,但不只是一种政治策略,同时也是毛泽东探索新中国文化建设道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双百”方针既是毛泽东“以苏为鉴”,对新中国文化实践总结和反思的制度成果,也是毛泽东对文化问题在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它在理论探索上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一是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方向论的重要发展和补充;二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文化问题上的系统运用.  相似文献   

4.
<正>“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泽东熟稔中国历史,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留有诸多评批。其中,被明代思想家李贽喻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不仅是毛泽东诗词歌咏最多的古代帝王,也是毛泽东评批次数最多的古代帝王。对于这样一位在历史上存在争议的中国古代第一位封建君主,毛泽东有着怎样独特的见解与评价呢?一、肯定功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毛泽东评价秦始皇的总体态度是“一分为二”。1975年,当时在毛泽东身边为他读书的芦荻曾就秦代政治史和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请教毛泽东,毛泽东明确表示:  相似文献   

5.
于光远先生所著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总路线的提出是否意味着毛泽东已经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哪些因素促使毛泽东对原来的设想作出了某些改变?本文试图以1944年8月31日毛泽东致秦邦宪的一封书信为突破口,联系建国前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前后变化以及建国初期毛泽东的第一次访苏,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五评白皮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深刻批判了“对华友谊论”“否定革命论”“西方催化论”和“极权政府论”等美化美国侵华历史、歪曲中国历史、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错误言论。在批判中,毛泽东坚持以唯物史观批驳唯心史观,坚持以集体主义批驳个人主义,坚持思想批判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使当时的中国人民认清了美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从而更加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革命事业发展。他的批判原则、方法等,对当前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共党史学是一门研究并阐述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历史科学.在这门年轻的学科发展史上,毛泽东对中共党史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曾多次向全党发出学习研究中共党史的号召,促使全党形成了学习研究党史的良好风气;并身体力行,通过其自身的光辉实践,在中共党史研究理论上作了重要开拓.他于1942年3月在中共中央学习组上所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以下简称《研究》)的重要讲话,是第一篇党史学重要专论.它的《学习和时局》、《改造我们的学习》、《〈共产党人〉发刊词》、《整顿党的作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许多著作,也都包含着丰富的党史学思想.这些论著在党史研究的本体论、方法论、主体论等方面都作了有益探索.毛泽东党史学思想在党史学的学科建设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在党史学史上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值得党史工作者高度重视与认真学习研究.一、毛泽东党史学本体论在党史学本体论方面,毛泽东着重就党史研究的意义、对象、内  相似文献   

8.
学风与信念     
张全新 《发展论坛》2000,(10):21-22
一、学风是“讲学习”的头等重要问题 1.从“学习”的内在含义上看。“学习”中的“学”和“习”,本身就带有“知”与“行”的含义。“知”与“行”的问题,一直是中国思想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实践论》的副标题就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可见知和行的关系就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毛泽东同志紧紧抓住这个命题,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总之,学与习,本身就是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问题。这恰恰成为解决学风问题要处理好的关系。   2.从学习的目的来看。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0,(5):35-35
误区一:让“大众化”停留在“通俗化”阶段。 1938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和任务。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4,(1):40-40
熊启珍在2003年12月2日的《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第一,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是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革命道路实践的产物。1938年9月召开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论新阶段》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三代领导核心在推进历史发展中促进人的现代化。面对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毛泽东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邓小平强调人的主体性和物质利益、注重人的科技知识。江泽民注重加强道德建设和人的能力建设,实践“三个代表”最终指向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新中国成立后经修改以附录的形式编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此后《决议》便以《毛泽东选集》第3卷的版本为通用版本。本文分析了《决议》诞生的来龙去脉,阐明了《决议》被编入《毛泽东选集》的原因,分析了编入时的修改情况及其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13.
从1919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主要认识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历史轨迹:1919年至1929年,共产国际对崭露头角的毛泽东初生好感,并夹杂着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同认识;1930年至1939年,共产国际与毛泽东在党内具体事务处理上存留某些不同意见,但对屡遭主观主义排挤的毛泽东积极支持,并广泛宣传其业绩和思想;1940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对坚持自主的毛泽东渐生疑虑,并加剧至对中共性质的质疑。系统呈现这一脉络对于全面评价共产国际、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创新的光辉典范。没有毛泽东的创新,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黑暗和落后的旧中国如何闯出一条革命和建设的新路。反对教条主义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理,是毛泽东创新坚持的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党史学作为社会科学中一门严肃、独立的学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共党史学学科建设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中共党史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社会功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统领一切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晚年又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毛泽东一生的政治行为非常独特,其动因十分复杂。分析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与毛泽东的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启示,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两次伟大革命,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首先,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其次,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坚持;再次,邓小平理论在许多方面发展创新了毛泽东思想。不能把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只有不丢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根本,才能更好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8.
郭超  刘德军 《理论学刊》2006,7(1):19-22
大民主和小民主是民主的两种形式,毛泽东晚年多次谈到大民主和小民主的问题。在大民主方面,毛泽东认为,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对敌人和官僚主义者实行专政的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其主要形式是“四大”。在小民主方面,毛泽东认为,就是和风细雨地处理人民内部和党内问题,其主要形式是整风。大民主和小民主思想的目的是:反对官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保持人民政权的纯洁性。但在实践中,大民主的恶果是: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混乱,必定与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相呼应,使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受到严重摧残。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着自己的科学思想,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再到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一条开放而逻辑严密的科学思想链,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之树常青.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正是循着邓小平这样的思想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从三个维度入手,对毛泽东的思想体系作一次总体透析。纵向维以时间为序,考察毛泽东思想体系从无到有的发展;横向维以学科为纲,分析毛泽东思想体系从点到面的展开;内向维以成败为据,研究毛泽东思想体系从里到外的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