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强 《青年探索》2007,(1):56-59
当今社会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政治倾向、个性心理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通过调查了解他们的网络活动方式对于我们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3 ̄29岁青少年学生共3166人的网络文化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青少年学生在整体上把娱乐、学习、信息利用、交友、论坛和创作、聊天作为主要的网络活动方式;2.青少年学生上网活动方式受年龄变化的影响很小;3.在学习、商务和谈恋爱网络活动方面,博士生显著低于其他学历学生。  相似文献   

2.
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害。在我国总数为2250万的互联网用户中,青少年已成为网民的主力军。 而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已成为青少年成长中的新陷阱,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网络在台湾日益普及,岛内青少年"网民"人数大大增加,青少年上网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岛内青少年上网主要存在着网络色情难抵御、网络暴力扩大化、网络交友不慎、网络传播法律意识淡漠、网络依赖程度高等问题.为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台湾教育部门、社会团体、互联网运营商等参与到保护青少年上网安全的工作中,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的青少年,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和信息,开阔了视野,但往往经不住网络的诱惑,易于上网成瘾.其原因主要有网络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管理层面的因素.防治的要旨是加强防范意识,改善教育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全的网络人格;加强技术防范和管理;加强网络立法,严厉打击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青少年上网的实际与网络的特点,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身心产生的负面影响,并试图提出防治措施,以尽量消减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己走入了千家万户。根据最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其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网民的年龄结构呈低龄化趋势。网络以它的互动性、便捷性、信息的多样化,对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产生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然而,网络使用与管理的缺失,网络中一些内容的不健康,以及网络的其它一些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又造成了极大的妨碍与威胁,有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上网成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另类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站在正面角度诠释青少年上网的社会意义,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归因聚焦于青少年置身其中的社会脉络,认为媒体、政府与大众共同占据了青少年的发言权,并以"青少年=问题"及"热衷上网=网络成瘾"负面诠释青少年及青少年上网.而青少年热衷上网则是对此种成人社会控制手段的无言对抗与自我群聚.文章提出成人世界由此反省自身的可能,让青少年在我们的眼中能显现出更多不一样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网络可以帮助青少年增广见闻、培育心智,但如果被鼠标控制,青少年也可能成为网络低俗文化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在青少年分辨是非能力未成熟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健康上网,学会控制鼠标,做网络的主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重要。进行优秀网站选举,实行优秀网站学生大使计划,推行互联网内容标签制度,成立沉溺上网支援中心,是近年来香港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的主要举措。其中的有益经验,可对当前祖国大陆正在进行的互联网低俗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华伟 《青年探索》2002,(1):10-13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人际交往。网络交往在满足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深入地影响到他们“自我”的形成。本文将探讨网络交往中主体的特征,以及网络交往对青少年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互动方式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环境条件 ,它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正面影响 :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 ;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社会给青少年提供了扮演社会角色的实践空间 ;提高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自主性。负面影响 :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极大危害 ;网络世界的非现实性会造成青少年对观实社会的认同危机 ;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过分迷恋 ,会对他们社会化过程中完美人格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中传播的内容会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1.
网络行为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信息传播和辅助学术研究这一初期目标,它将广泛而又深刻地重塑现代人类文明。人类以往的社会结构提供给人们的安全感和社会生活的连续性都将不复存在,变化和不确定性构成了现代人类生活的主题。现在,互联网已不是新生事物,但关注互联网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文献并不多见。本研究从青少年上网的行为动机入手,调查青少年上网的兴趣程度、上网的时间分配以及上网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部分青少年的一些个性心理品质(主要为个性倾向性),最后探讨网上交流对青少年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影响并进行相关的思路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新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列实证研究发现,当代青少年生理发育提前,心理准备不充分,性知识了解渠道有限;身体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生活习惯有待改善,基础生理素质依然脆弱;心理健康问题出现比例少,有时有的心理问题比例较高,心理素质有待提升;对当前生活感到不满足,生活满意度总体不高,生活动力有待提升。应加强青少年生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拓展青少年了解青春期发育知识渠道;培养青少年良好生活习惯,提高青少年基础身体素质和疾病应对能力;加强青少年心理引导,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质和心理应激能力;激发青少年生活动力,调动青少年改变自身生活状态的积极性;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敏感期,针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特点进行精细处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在网吧上网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青少年受周围同学、朋友或广告媒体的影响接触网络暴力游戏,并很快沉迷于该游戏,导致其思想和性格发生变化。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的青少年多为学历较低的中专技校学生,他们明知网络暴力游戏对其成长不利,却不能从行动上控制自己,这和网络暴力游戏本身的设置、巨大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以及青少年自身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技带来了时代的文明和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一场信息革命。网络事业的发展无疑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对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此而引起的负面效应亦愈加突出。现在社会上很多未成年人整天迷恋上网,终日打游戏,网上聊天,经常看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部分青少年已患上“网络综合症”,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据报道一个大学生一学期由于经常上网体重减轻15kg;一个16岁男孩由于网恋,变卖了家里的计算机和首饰而独自离家去会“女朋友”。从陶宏开教授帮孩子戒网瘾的事件中不难看出,青少年上网…  相似文献   

15.
随着IT业的发展,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日益密切,青少年上网热也正在校园内外不断升温,有统计数据表明,青少年上网人数已占网民总数的27%。就像电视等媒介普及初期一样,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媒体刊登了关于上网吧使孩子荒废学业、夜不归宿、偷窃钱财、甚至暴亡的案例。新华社2002年4月报道南昌一17岁学生余斌猝死在网吧的事件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南方日报》记者在暑期对一些网吧进行了暗访,发现网吧在上午9点左右即已满座,且大多是青少年。有的人在上网玩“脱衣麻将”。在一位十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事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互联网络发展呈现出了相当惊人的速度。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字反映,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量已达1254万台,比2000年同期增长40.6%;中国网民的数量已达到3370万人,比2000年同期增长49.8%。这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网络的发展为中国青少年带来了走向世界,了解世界,丰富知识的广阔天地;但同时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青少年家长及青年网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石家庄市在开展“网络阳光计划”活动中,通过剖析青少年痴迷上网的根源,采取网络沟通、网络教育、网络引导等“以网治网”的网络化措施,帮助许多青少年脱离网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电脑和网络在中国家庭的普及,青少年上网问题成为家庭、学校及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之一。有的青少年能够健康地使用网络并从中受益,而有的却陷入到所谓的网瘾之中不能自拔。本研究以正常青少年和成瘾青少年两个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家庭社会资本理论为框架,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探究,剖析家庭对于青少年网络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武汉市各级共青团组织、青教组织开展青少年社区预防工作作了简要回顾,着重对青少年网络环境的调查、开展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建立未成年人社区预防体系和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评价系统作了较系统的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上网与健康     
《中国保安》2004,(16):54
现在,上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班的时候要在网上查寻资料,通过网络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下班以后还要在网上看看新闻、与朋友聊聊天、玩玩游戏。但过度依赖网络会给人的健康带来什么呢?上网对健康的影响上网者的上网耐受性和依赖性会显著增强。他们通过上网及增加上网时间来寻求解脱或排除机体不适感。不少人无法控制每次上网的时间,上网后总是欲罢不能,甚至因上网而耽误工作、学习或其他正常活动。上网者可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不安、焦虑或处于易激惹状态;不自觉地重复上网时的动作;经常使用网络语言或谈论网络内容;把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