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农村生产力结构的战略调整,最关键是要加大农村资本的投资,下大力度搞好民族地区乡土人才资源的开发,开发培养农村的乡土人才。只有有了高素质的民族地区乡土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民族地区乡土人才的作用,才能实现农村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振兴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土史教材是乡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地区乡土史教材的编写应该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和中华认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据此,茂县的乡土历史教材编写应着力于三个方面:基于民族认同和中华认同,系统梳理茂县的历史发展;基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多选择极具羌族特色、急需保护和地震史方面的历史文化素材;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叙述、图片选择、栏目设计上尽量呈现出乡土历史的直观性。  相似文献   

3.
刘茜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1):147-153
在对贵州省苗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现状的个案调查基础上 ,发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停留在浅层面 ,学校课程尚未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渠道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不力 ,致使学生对民族文化疏于了解。就此认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应从观念层、政策层面、支持系统及实践层面等方面进行 ,以推进民族文化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凉山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对国内外旅游者形成极大的吸引力,是发展旅游业赖以存在的优势和基础,如何把潜在的文化优势转变成现实的旅游市场优势,是凉山等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分析了旅游业的发展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连俊雅 《传承》2013,(7):136-137
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影响甚大。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物质、精神文化遭到现代物质、精神文化的冲击,乡土文化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造成了部分民间艺术、乡土建筑等的遗失。因此,保护乡土文化,促进乡土文化传承迫在眉睫,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李维  张体敏 《传承》2013,(5):136-137
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影响甚大。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物质、精神文化遭到现代物质、精神文化的冲击,乡土文化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造成了部分民间艺术、乡土建筑等的遗失。因此,保护乡土文化,促进乡土文化传承迫在眉睫,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不到位,是当前西部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保护中一个较为突出、严重的问题。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虽然目前民间投资已超过国有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重要地位,但进行西部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开发领域的民间投资还是比较少的。不过,从当前进入西部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开发领域的民间投资来看,民间投资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开发方面,充当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8.
郑岩 《前沿》2008,(8):99-101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为资源而开发的新兴旅游形式,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民族地区开展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辽宁省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特色突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辽宁省民族地区乡村应把握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探索其开发的有效途径:以灌注文化为核心,突出辽南乡土特色;以整合营销为重点,打造强势旅游品牌;以智力支持为保障,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最终实现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经济蓬勃发展与社会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9.
观光和认知是游客出行的两个基本需求,游客的需求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出发点。贵州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是自然资源,二是文化资源,飞瀑、溶洞、石林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为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旅游观光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又为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必须和文化实现全面的、系统的链接,通过两个产业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宇 《前沿》2011,(9):118-120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所依赖的资源具有特殊性,保护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持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旅游业开发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以特色的文化以及造就和哺育民族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承载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家国情怀和价值情感,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生要接触和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尚,了解中华文明的溯源性成果。重庆是巴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民族文脉炽盛,乡风民俗醇厚,文化特色独具。我们以"基于重庆乡土民俗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整合的实践研究"为抓手,积极寻根乡土民俗,以优秀民俗文化丰富学生生活,丰泽学生生命,丰实教育内涵,对提升教学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季康 《今日民族》2008,(12):45-47
在全球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省的发展战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层次的成熟,旅游资源的商业化运作,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更加注重文化挖掘,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民族文化的展示成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核。旅游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民族地区的开发力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复兴、保护、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伟 《今日民族》2014,(8):46-47
<正>一、做好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规划。1.对核心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因此旅游规划时应对那些最能代表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源进行重点开发,把其培育成为旅游吸引力的核心,打造成民族地区的名片。同时开发规划要尊重当地民族的意愿和民族禁忌,控制某些游客参与性活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以重庆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深入剖析其红色旅游发展存在资源不足、"纲要"未充分覆盖散小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简单化、经济带动作用小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整合开发、延伸文化内涵、体验式开发、综合措施增加经济带动作用等举措。  相似文献   

15.
晓荣 《前沿》2014,(5):190-192
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实质上是民族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动态、非独占的、可再生的并能够所共享的精神财富。因此,察哈尔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前沿》2014,(9):200-201
界首市的农村活跃着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怎样充分发挥他们的正能量,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一是梦的脚步——乡土文化能人是怎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二是梦的羁绊——乡土文化能人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哪些问题;三是梦的翅膀——怎样充分发挥乡土文化能人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合理运用优秀乡土历史文化,能够浸润学生心灵,唤醒乡土情怀,坚定文化自信。2017年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提倡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因此,把地方历史文化纳入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加以开掘利用,势在必行。1.广搜博采,积累丰富多样的素材。积累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能满足于复制粘贴。积累的过程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广泛搜集。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并实现其产业化是西部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地位和作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西部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规划,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有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由乡土社会滋养出的乡土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缓解城乡二元矛盾的文化资本,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步步推进,乡土文化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既有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城市文化的冲击和内部弊端的制约。对此,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进一步探索乡土文化发展的实践路径,要从纠正偏差,重塑价值认同出发,充分发挥乡土文化的当代价值,夯实乡土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锻造乡土文化发展的人才队伍,让乡土文化在与现代城市文化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当地群众是本民族非物质文化的拥有者,在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利益分配上.当地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特征、产权特性,要确定合理的利益安排,充分考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拥有者(当地群众)的利益,让他们能够公平地得到应有的权利,成为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后经济收益的较大获利者,这样才能够合理开发和有效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