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途客车的后排座上,阴郁的母亲正呵斥着她那稚嫩的女儿. "这么简单的英语为什么还是背不下来,再给我背一遍!"声音低沉而阴郁,好在她还知道这是公共场合.即便如此,那车厢后半部分的乘客已经在这不和谐的气氛中变得局促不安起来. 她四岁左右的女儿噤若寒蝉,最终还是低着声音吞吞吐吐地说了出来:"what's……this…… "记住啊!我死你死!就这么念!"  相似文献   

2.
他们的爱情,原本是一块茹瘠的土壤,经了女人耐心和包容的耕耘,一朵最美的爱情花,正在那里悄然盛开. 男人娶女人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喜欢.男人家穷,没法太挑剔.因为不爱,便不怎么待见她.婚前,女人每次去男人家,男人都不曾出门迎接过.甚至知道她要来的时候,还故意躲出去.男人有男人的理由:女人的个头连男人的肩都不到,却偏偏长了一张大脸,两个人站在一起,太煞风景.  相似文献   

3.
李小鹰,一位高级知识女性,她有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头衔。但猛一见面,她给我的印象倒像一位利落的家庭主妇或乡镇企业的女厂长。她皮肤黑里透红,说话高声快语,没有知识女性那种白皙细嫩的外表,细声软语的声调,脸上也没有银边眼镜。她的职务──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脏内科主任──使我又重新打量了她一遍,我要看看她一副女人的肩膀是怎样排起这副重担的。这副担子的分量有多重呢?熟悉的人都知道,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的收治对象下自军级干部,上至军委和中央领导。这里的病人职务局,看好看不好影响都很大,这是南楼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俗世女人     
1…… 舅妈只大我八岁,所以我们的关系更介于长辈和平辈之间.后来发展到她一和舅舅吵架,就打电话给我. 其实她说话声音大,语速快,每次和舅舅吵架,都占上风.但还是要打电话给我叙述一遍事情经过.我有时就笑,说今天这事不是我舅舅的错吧,怎么看也是你在胡搅蛮缠,太不讲道理了. 她好像遇着了个老古板一样地惊呼,然后说,两个人还讲什么道理,哪天到我真要和他讲道理的时候,你就不用叫我舅妈了.  相似文献   

5.
折腾时代     
松涛 《新青年》2005,(3):62
浴池长椅上,一具肉体横陈,三点式女工将伊利纯牛奶遍洒其身,然后有节奏地拍来拍去.N分钟后,她起身,我看见一张皱纹纵横的脸.  相似文献   

6.
安宁 《新青年》2013,(7):57
初见到Rose是在姐的婚礼上,一眼便觉得她美极了,是我喜欢的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美。整个婚礼,我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作为姐的伴娘的她。后来,我也来到了厦门工作。因为姐,我们也成为朋友,是那种每周都得聚一次的闺中密友。慢慢得知她现在居然还没有男友,我们都犯疑,再传奇的女人,都应该需要有人爱吧。何况是一个一举手投足都会散发那种浪漫气息、一双多情的大眼睛随时都像在诉说心事的女人,怎么可能会浪费自己的满腔柔情呢?  相似文献   

7.
周哲 《新青年》2005,(9):35
曾经有一位朋友,是那么那么地悲伤,悲伤得让所有面对她的人揪心。可是面对她,我无话可说。我知道倾听是一种帮助,我想做更多,却不能。大凡有过失去亲人的经历的人,都会体验到那种天地寂寥、身心成冰的悲凉。我曾经在深夜的球场失声痛哭,那声音到现在还时常一滴一滴地倒灌在胸口。可是,我依然无法、无法知道,如何能让别人从悲切中抬头。春节回家,母亲照例地忙碌。我很想很想跟她说说话,可她只是不停地忙。偶尔的空闲,说的依然是电话里说过千百遍的“注意身体”。临行时半夜想起来要煮鸡蛋,从门缝看她披衣在灶前站了半晌,忽然涌出泪来:即使是…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弃儿     
还是4岁的时候,我就认得他. 那时候的他,一张粉白娇嫩的小脸总是让我禁不住一遍遍地抚摸.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表达喜欢的最好方式,奶奶却将我拉得好远.她说,怕我不小心弄伤了人家,不好交待.  相似文献   

9.
南瓜马车     
焉非 《新青年》2013,(2):30
"灰姑娘可以变成公主,但南瓜只能变成马车。这可怎么办呢,嗯?"高傲的手拍拍她的脸,划出不屑鄙夷的痕迹。她勾起唇笑了笑,这是在警告她吗,离他远一点?她的淡漠激怒了来人,一巴掌"啪"地抽在她脸上,火辣辣的疼。她不哭泣,不反击,甚至面无表情。她怜悯地看着面前剑拔弩张的女人,声音轻而亮,像一洼泉:"你要做的不是不让别的女人勾引他,而是让他拒绝别的女人。"记忆一下子就呼啸回到那个点,相同的场景,只是怒不可遏  相似文献   

10.
一 一接电话,晶那熟悉的声音便充满了我的耳朵,她依然是滔滔倾诉,说自己的孩子学习又进步了,老公又升官了,我仿佛看见了电话那端她那张写满得意与幸福的小女人的脸.我的心在她的兴奋中沉溺着幸福,一种惬意漫上心头.  相似文献   

11.
是一个挺有味道的女人。且不说她的长相如何耐看,就说她那别具一格的笑,就足以醉倒一大群男人。她笑起来,脸颊上会显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并发出脆脆的声音。还有呢,许多稍有姿色的女人都懒得翻书,可她一有空就扎进了书堆里。她的眼睛轻度近视,看书时若遇光线暗淡,她会将眼睛微微觑着,有人问她:“你咋不戴眼镜呢?”她说:“打死我也不戴,女人戴眼镜就像男人涂口红一样,难看!”可不,市里一家颇有名气的民营企业招聘女秘书,那么多靓女参加竞争,惟独她被选中。为此,亲朋好友向她表示祝贺,她却甩出一句:“本来就应该是我嘛。”…  相似文献   

12.
爱情病     
爱情是场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他们说,没有人会喜欢昆曲。艾梅知道,他们喜欢的是吐字不清的周杰伦,是永远摸不清他在说什么的王家卫,是唱得响亮的中国好声音。甚至,很多时候,问他们昆曲是什么,他们都笑着摇摇头,样子茫然。艾梅的心落寞地疼。他们,不懂。艾梅深深地喜欢着昆曲。她是这个小城的外来女人,也是这个小城的另类。她没有太多钱,却把生活打理得很精致。她不喜欢像小城里的女人一样,叽叽喳喳地聚在一堆,议论东家的长西家的短。小城女人满口的北方方言,艾梅是一口苏侬软语。  相似文献   

13.
吉安 《新青年》2006,(6):59-60
(一)快乐像夏日里的风她嫁到我们小城来的时候,名声是很臭的。年龄那么小,就知道引诱男人,还怀了人家的孩子。但我还是喜欢她,远远地叫她“新娘子”,她每每都回头,冲我温柔地笑笑,微微隆起的腹部,在阳光底下,泛着一种柔和圣洁的光芒。我那时候也就10岁吧,并不知道在小城人的眼中,安分守己才是一个女人的美。而像她一样,喜欢上一个赫赫有名的小地痞,还很执拗地要嫁给他,无疑是丢了女人的脸面的。她出嫁的那天,那个对她很明显有些漫不经心的男人,醉得一塌糊涂。她年轻的婆婆,一脸对她的嫌恶,似乎这样一场奉子成婚的喜宴,本不该由她来做主角。…  相似文献   

14.
远山的鲜花     
冬日的上午.妈妈让我帮她剪去白发.她闭着眼睛.安详地坐在靠近窗户的椅子上.阳光穿过窗户,静静地洒在她的头发上.灰尘在阳光中跳动,在妈妈的头发上跳动,似乎是跳动在黑白的琴键上,无声无息地拨弄着时间的声音.我小心翼翼地拣出这些岁月的痕迹,一根根地剪下,放在桌子上的一张自纸上.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一遍遍地看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喜欢其中姜文说的一句话--"我一有空就去找你".无可厚非,这句话是令那个"陌生女人"在无数次寂灭的等待中得以不妄自放弃的光亮,说是"生命之光"也并不过分,因为那是一个视爱情如生命的女人.  相似文献   

16.
闺中女友丹子用奄奄一息的声音给我打电话,让我火速去她家里.不会是预料中的事情发生了吧,我的心忐忑不安.刚走进她那豪华典雅的家,丹子就扑上来,蓬头垢面憔悴不堪,俯在我身上虚弱得像风雨飘摇中的一根枯草.他要和我离婚.丹子嘶哑的声音透露着无限的绝望,是不是男人一有钱一成功都要先抛弃老婆呀?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纵横》2000,(9):51-52
曹其真:我也曾受排斥澳门立法会主席曹其真出身名门,她是父亲曹光彪膝下最宠爱的长女.外人看来,她从出生到现在,无论从商或从政,都一帆风顺.加上她多年的努力,现时在澳门,相信很少人不知道曹其真这个名字.论女性从政的资历,曹其真肯定是澳门第一.在1976年加入第一届立法会任议员时,她是唯一的女性.当时立法会开会,电视台的记者一开镜头就对准她,令她名噪一时.曹其真的个性出名好强,倒不知,原来在她年轻时亦曾经遭到排斥,在她20多岁当上总经理时,她代表公司向银行借100万元,当收到钱后,那位银行行长却向她的公司要求收回借出的钱,那位葡国行长说,“女人是不可以当经理的,你们找个女人来当总经理,对不起,我们需要收回借给你们公司的钱.”  相似文献   

18.
走出那片天     
我的外甥女上小学五年级,她每天晚上都要给我来电话问作业.这缘于她最近报了一个奥数班.对于数学我一向是头痛的要紧,但在她这个小孩子的眼里舅舅是无所不知的.于是我成了"百度知道"的常客. 对于奥数我除了深恶痛绝外,也包含着一丝隐隐的敬意.通常我都是在知道答案后才感叹,原来可以这样思考,原来是这样思考的啊.  相似文献   

19.
次吵架,全是他在说对不起。每吵得再厉害,气得他用拳头砸墙,也舍不得打她。她那么羸弱,随便一个指头就能让她疼痛。但他还是舍不得。然后是闹着回娘家,很恶俗的招数,一遍遍地闹,一遍遍地重复着他低三下四去求她回来,坐在出租车里,是她有些得意和骄傲的脸。因为骄纵着她,所以,放任着她怎样,这些,她却全然不知。只当他是没有能耐的男人,所以,才会如此地忍让。后来,她有了外遇。是个有钱的男人,给她买夏奈尔的香水和路易威登的包,给她锦衣玉食的生活,惟独少的,是那份怜爱。她气了,男人从来不哄,只任由她去,反正有的是女人在周围。他知道她有了…  相似文献   

20.
高前桌后桌一那年,瑶瑶从昆明转学过来,之后就一直坐在我的前排。那时的班主任是个教物理的倔老头,火爆的脾气一触即发,他亲手写的挂在教室后墙上的两个条幅我至今没齿难忘,一张是“背水一战”,一张是“破釜沉舟”。就在这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肃杀气氛里,瑶瑶一阵清风般飘然而至,并在我和她的两张课桌间打造了一片快乐的小天堂。那时的瑶瑶穿一条缀满碎花的连衣裙,像在我的视野里种了一棵圣诞树。每天她都要回头N遍,枯燥的物理课上回头的次数尤其多,倔老头淫威下不敢说话她便练就了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就是在那时,我们之间有了许多默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