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锐 《唯实》2016,(4):92-94
2015年,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推荐了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同其夫人共同撰写的《历史的教训》一书。该书从多个角度审视了人类社会与历史各方面的关系,对人类历史进行了宏观思考,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正如郭小凌教授在该书序中所述:"这本书篇幅不大,却是作者长期读史、治史经验的积累与萃取。"《历史的教训》一书虽未专门讨论腐败与反腐败问题,但为  相似文献   

2.
对于历史,我们须本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牢记经验、牢记教训、牢记警示,把握大势、把握规律、把握今日,让昨日的教训成为今天的启示。读史的意义恰在于此。《历史的教训》是20世纪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夫妇于1968年完成的一部优秀作品。该书篇幅不长,娴熟地运用各种史料,站在跨民族、跨国家的文明史角度,以总结、论辩又不乏通俗性的语言和历史哲学式的思维,思考自然史与人类史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作出系统总结的一部光辉著作。毛泽东同志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分析和概括了这个时期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揭露和批评了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为  相似文献   

4.
悦读     
<正>历史中纪委推荐新年第一书:《历史的教训》2015年伊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荐了"新年第一书"——《历史的教训》。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虽然只是一本不到10万字的小册子,但却是有关人类文明史的一系列丰厚研究成果的高度浓缩和凝练,提醒人们应当重视从广阔的历史、世界以及多学科视角看待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以及很多的具体现象,包括腐败和反腐败。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历史的教训》是中纪委推荐的"开年第一书"。从《旧制度与大革命》到《历史的教训》,这些书有何共同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倪玉平、中国方正出版社文史哲编辑部主任陈学军和中纪委监察部特邀监察员任建明,为大家解读《历史的教训》出版背后的深意。  相似文献   

6.
简评《中国共产党与私人资本主义》朱汉国如何对待私人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的课题。建党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这个问题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科学地总结党在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  相似文献   

7.
我们不是经验主义者,但我们的主义里富有伟大的历史经验。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一个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8.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写于—九一五年帝国主义战争时期。《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一哲学短文,是列宁对新的时代,即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革命斗争经验的重要的哲学概括,也是列宁对自  相似文献   

9.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读杜牧的《阿房宫赋》金川“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留下的一句名言。古者,历史也。古人成功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历史留下的教训,则是一笔比经验更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过...  相似文献   

10.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通过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延安整风后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即长达11个月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大会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任务就是讨论党的历史问题,在整风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党的历史的重要问题作出历史的决议,以统一党内的认识和思想。胡乔木作为毛泽东的秘书和中央政治局的秘书,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参与了《历史决议》的准备、起草、修改工作。加之后来胡乔木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胡乔木成为党内两次参与起草历史决议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书评     
《红岩春秋》2015,(2):77-78
《历史的教训》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1968年)和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他先后在美国圣彼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物学,并在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的指导下攻读哲学,1917年获哥大博士学位。1926年,他出版了《哲学的故事》,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随后,他花了40余年的时间完成了广受好评的重要著作——11卷的《世界文明史》。终其一生,杜兰特都热情致力于将哲学和知识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2.
高原丽 《奋斗》2014,(5):54-56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批判唯心主义哲学,保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战性著作。该书写于1908年2月至10月,1909年5月出版。《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的光辉文献。  相似文献   

13.
颜九红 《湘潮》2010,(2):25-28
<正>何兆武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研究,著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中国思想发展史》、《中西文化交流史论》等著作,是享誉全国的思想史学家,也是史学理论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4.
文论辑萃     
一百年不动摇关键是十年不动摇《中国青年》杂志今年第1期发表一篇重要文章,题目为《100年不动摇关键是10年不动摇》。文章指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八大正确路线和决策不到一年即被改变的沉痛教训,与近几年来围绕坚持还是改变十三大路线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都告诉我们:维护十四大正确决策绝非易事,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今后10年不动  相似文献   

15.
东欧各国和原苏联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历史剧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空前劫难,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深刻的研究、正确地吸取其经验教训,就可以把惨痛的教训变成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巨大精神财富,并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巨大挫折变成转向胜利的历史契机。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中央党校王仲田、高金海二同志撰写的《历史剧变——社会主义的挫折及其教训》一书(以下简称《剧变》),正是一次富有成果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16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标志着一门新的科学历史观——唯物史观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若从哲学的研究范式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颠覆了传统哲学研究的范式,从现实的人出发,重新分析了人、生活世界以及人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对哲学进行了理性重构与历史重构,从而实现了现代哲学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向。这种哲学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向对我们当今进行哲学创新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瑞环的著作《学哲学用哲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读来受益匪浅。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不仅是运用辩证法的高手,而且还是历史感很强的智者。他的历史观,凝重、睿智、达观、清醒。他以一个政治家的亲身体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继承历史,创造历史,可以给人许多启迪。“我们是历史中的人,我们也是历史中的一段,我们现在评价历史,将来历史也会评价我们。”这是李瑞环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写下的话。的确,一个人,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不论干过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默默无闻了此一生,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都会在历史的纪…  相似文献   

18.
《新湘评论》2014,(13):62-63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党史读物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观点与方法的统一上,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上,集中讲了三个重大问题: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力求站在整个哲学发展史长河的走向之中,站在与历史上特别是与当代有影响的哲学流派充分对话的地位;对如何解决哲学这门学问本身的困难,并把哲学思考投射于当代人类的境遇;由哲学的对象、方法、体系难题,即从哲学的元问题出发,提出一种立足当代而融汇中西哲学优秀成果的哲学见解;这是张全新教授多年来在其学术研究中一直潜心思考并进行著述的课题。从SO年代到90年代,他连续出版了《形成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系统方法概论》《逻辑哲学引论》《中西哲学方法史研究》《塑造论哲学导引》等合有数百万字的专著,这引起哲学界很大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以极简的方式了解《孟子》,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地位看,《孟子》是儒学高地上的高原、儒学高原上的高峰;二是从历史看,《孟子》曾从普通的先秦诸子跃升为中国古代的圣经,今天则是人们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三是从思想看,《孟子》涉及人生所有的基本关系,充满思辨的张力与哲学的魅力;四是从文体看,《孟子》的史学性最弱、文学性居中、哲学性最强,主要是一部“形散而神聚”的哲学作品;五是从读法看,先读《孟子译注》,再读《孟子集注》,有助于人们循序渐进地迈入孟子的思想世界。质言之,读《孟子》就是与时俱进地深度敞开孟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及其薪火相传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