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兴芳 《知识产权》2006,16(5):56-59
继美国301条款之后,美国关税法337条款针对侵犯知识产权产品的永久排除令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的又一严重壁垒。本文从SigmaTel与珠海炬力专利纠纷案出发,对美国337条款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凌燕 《中国律师》2006,(12):13-16
随着中国经济脚步的加快,随着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诉讼、经济纠纷开始与我国知名企业联系在一起。“337条款”和“337调查”逐渐进入国人的视线,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采取的一种措施。跟国内已经熟知的DVD企业专利费事件不同,337调查的后果并不像迫交专利费等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所有被诉企业的美国市场,在普遍排除令的情况下甚至还会牵连到所有同类企业的对美出口和销售。因此,337调查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无异于继反倾销以后的又一劫。不应诉将导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缺席裁决中国涉案企业败诉,但是,许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并不愿意不战而降,它们正在法律行业中寻觅捍卫其合法权益的自己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已成为337调查的主要对象。通过对部分中国涉案企业案例的针对性分析,帮助中国企业学习和了解337条款中有关知识产权的不正当贸易行为的定义、337调查针对下游产品救济的发展趋势以及违反ITC同意令行为的法律后果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美国实践     
美国对线性致动器展开337调查5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决定启动对线性致动器设备(Linear Actuators)的337调查。本次涉案产品是用于增强座椅和躺椅的脚踏板运行能力的线性致动器设备。本次调查是基于美国Okin America Inc.和德国Dewert Okin GmbH两家公司于4月3日向ITC提出的申请,指控中国、美国2家企业对美出口或在美销售的线性致动器设备侵犯了其在美注册有效的专利,违反了《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章节的规定,请求ITC发布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  相似文献   

5.
《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以下简称337)调查具有程序快捷、适用标准低、救济措施非常严厉、被告反诉权受限制、规则符合WTO五个特点。我国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应对337调查从企业层面,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出自己的核心技术,重视337纠纷的预防并积极应对337调查;从国家和政府层面,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从宏观的角度构建起中国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管理体制,并由其出面利用WTO机制,防止337调查的不正当适用。在立法上也应尽快制定中国337条款;从学术理论层面,应加强对337调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对美出口因337调查而倍受打击,这对出口依赖性较强的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在分析中匡l企业遭遇337调查的现状的基础上,认为频遭调查的原因有内外两方面动因,面对337调查企业和政府及行业协会都应当积极行动、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便携式音视频播放器的普及,音视频集成电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音视频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2005年,美国音视频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矽玛特为遏制迅速崛起的中国同行珠海炬力,在美国对来自珠海炬力的产品提起了337调查.珠海炬力虽然被发布了有限排除令,但其音视频集成电路的销量却在不断增长.有限排除令发布不到一年,337调查当事人宣布全面和解.2008年初,调查发起人矽玛特被收购.矽玛特与炬力的较量充分说明337调查不过是一种市场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回顾 (一)2009年337案件的中国企业立案情况 在过去的10年中,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337调查审理便捷、迅速以及排除令法律威力强的两大特点,开始选择利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作为其知识产权纠纷的裁判场所,这导致了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例如.2006年后337调查案件的数量几乎是2000年的两倍(见图一)。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上半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简称 ITC)发起了 11例“337” 调查。在11 个案件中,其中四例指明了中国公司作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调查的对象,占案件总数的36.4%。近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中国企业受到调查,且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 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即业界俗称的“337条款”。“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这个出台于1922年的条款,尽管一直遭到国际社会的非议和质疑,但  相似文献   

10.
黄文俊 《中国律师》2005,(11):60-62
自1986年12月29日美国对我国发动第一起337调查案件以来,美国累计已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启动了44起337调查案件,涉案总金额数百亿美元。337调查已经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之后,美国推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实施非关税壁垒和阻击外国产品进口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感受到337调查对其产品向美出口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潜在威胁。事实上,337调查这一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效果远比反倾销调查严厉得多。如果将反倾销制裁的效果比作美国用来打压我国出口产品的“常规武器”的话,那么337制裁的威力就将是“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337条款项下的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