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化解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之间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全国性的旅游热潮下,利用文物发展旅游已成为全民的共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之间却出现了突出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 文物是祖国历史文化的凝结,不仅具有多方面功能的现实价值,而且具有越来越高、可以永续利用的未来价值。从文物的现实价值来说,利用文物发展旅游所实现的只是文物的部分价值,我们决不能仅仅从文物的旅游价值去看待文物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物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围绕着文物展开的旅游活动己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旅游活动与文物保护之间种种的对立与统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认识旅游活动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如何引导旅游活动在文物保护方面发挥它的有利作用,成为当前发展文物旅游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山东文物旅游发展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山东省文物旅游发展战略,主要从产品开发、形象塑造、管理体制、营销对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将带来文物事业的大发展。作者提出必须加强贵州的地下文物考古,重视无形文物的保护,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强化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宁立新 《前进》2017,(1):39-40
<正>在我省经历政治和经济双重阵痛之后,省委、省政府为促进"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做好煤和非煤两篇文章,将文化旅游确定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这一战略决策的提出,为日益发展的文化旅游提供了强劲的政策支持,也十分符合我省文化厚重、文物众多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省情。一、文物景区是我省旅游的重要支撑我省是文物资源大省。据2011年结束的第三次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组建旅游集团是整合旅游市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创举。经过近6年的发展,陕旅集团文物与旅游相结合的经营体制,创造了资源与市场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警惕打着发展旅游、保护文物的旗号搞封建迷信活动编辑同志:最近,我们到基层搞调查,发现不少地方打着发展旅游、保护文物的旗号乱建寺庙,搞封建迷信,危害甚大,应引起有关部门警惕。近年来,一些信奉佛教的群众到宗教管理部门申请开放活动场所。由于我市尚无佛教组织...  相似文献   

7.
拾峰 《群众》2023,(4):8-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物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也是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江苏锚定文化强国先行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断活化文物资源,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川办发[2019]6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9年12月24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部署,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对四川作为旅游资源普查试点省的工作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普查对象分为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两大部分。(一)文化资源。依据文化和旅游部有关标准,主要对古籍、美术馆藏品、地方戏曲剧种、传统器乐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六大类资源开展普查。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繁荣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活化"文物是传承文化的客观要求。2016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笔者从重庆市垫江文物保护工作出发,结合垫江建设"文化强县和重庆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文旅融合""互联网+文化"等发展理念,对一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物资源。各类文物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高度重视在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确保了文物安全,又有效利用了文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物资源。各类文物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高度重视在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确保了文物安全,又有效利用了文物资源。  相似文献   

12.
陈星 《人民政坛》2007,(7):46-48
抢救和保护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认为是“守望精神家园”的民族复兴工程。《文物保护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文件国发[2012]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物资源。各类文物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高度重视在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确保了文物安全,又有效利用了文物资源。但是也存在有的地方违法转让、抵押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将国有不可移动文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2014年前10个月,两地接待游客150万人次,综合经济效益已达1.3亿元,旅游产业直接从业600余人、间接从业2万余人.”一组数据证实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州古刹——香严寺、明清一条街——荆紫关古街旅游资源的可喜发展,以两地为依托的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淅川县三产的主导产业.让沉睡千年的文物资源“活”起来,使丰富的文物资源更好地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得益于县人大常委会的倾力推动.  相似文献   

15.
太原现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5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7处,市级重点保护文物67处。山西自古表里山河,太原正居其中,周围群山环侍,汾水蜿蜒流过,地形地貌独特而丰富,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多处,在全省排位居前;新落成的汾河公园风景秀丽,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属少有,已成为太原市城市的象征和标志。太原市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北起崛山、窦大夫祠,中经晋祠、天龙山、晋阳湖,南至清徐葡萄沟、清泉湖的西部山区及山前地带一线,这个狭长区域内集中了类型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是太原市发展旅游业最为雄厚的…  相似文献   

16.
正川文旅发[2020]6号省文物局,各市(州)文化和旅游、文物行政部门:《四川省文化(文物)行政处罚裁量实施标准》已经文化和旅游厅党组2020年第7次(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四川省文化(文物)行政处罚裁量实施标准》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公布实施后,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相似文献   

17.
正宗教旅游资源一般是指因宗教观念、宗教活动而形成的对人们具有旅游吸引力并且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各种事物、因素和现象,主要包括宗教圣地、宗教名山、宗教建筑、宗教艺术文物、宗教节庆、宗教名人、宗教饮食等。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加速发展,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地方对此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宗教旅游资源是一类比较特殊的  相似文献   

18.
结合问卷调查,对山东文物旅游的客源市场结构和游客行为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其中客源市场结构分析包括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教育程度构成和收入构成等,游客行为分析包括区外交通选择、目的构成、消费构成、组织情况构成、逗留时间构成、信息获取渠道、游客的重游率和满意度等。这两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山东文物旅游的市场开拓战略和旅游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举行国际国内文物拍卖会已经司空见惯,文物拍卖公司相继成立,拍卖成交额与日俱增,文物拍卖已成为促进民间收藏、活跃文物流通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五年前,文物拍卖,特别是文物国际拍卖,仍是一个禁区,打开这个禁区,取得社会各界对文物拍卖的共识,曾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那是在1992年——“中国黄金旅游年”,市外经部门为配合旅游年活动,筹划举办一次国际拍卖会,他们建议这次拍卖增加文物拍卖的内容,以吸引国外游客和海外人士来华旅游。市文物局经过研究,认为这是一个难题,但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权衡利弊,值得一试。文物商业多年来一直由文物部门统一经营,文物外销执行“少出高汇,细水长流”的方针,文物商品的价  相似文献   

20.
李昭阳 《前进》2016,(6):53-55
正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是如何让供给变得有效,这对我国文化旅游业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随着现代产业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市委书记王宇燕指出:运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肇始之地,文物旅游景点众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空间。如何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文化旅游名市,成为当前运城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