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泽卿 《证据科学》1999,6(1):19-21
本文概述了作为英美国家精神损伤赔偿主要法律依据的劳工赔偿法和侵权法.诉讼活动中精神损伤概念的外延大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范围.精神损伤可分为:躯体创伤所致的精神损伤;精神刺激所致的躯体损伤;精神刺激所致的精神损伤.介绍了临床评估精神损伤的方法、重点和难点.供国内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伤程度的评定是目前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近年来,涉及此类鉴定的案件和重复鉴定案件逐年增加,引起了司法精神病学界的广泛重视[1-4]。有关精神损伤程度的鉴定颇为复杂,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鉴定标准,各地的认识和执行差异也较大。笔者现就精神损伤司法鉴定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1精神损伤的概念和特征1.1概念精神损伤或称精神伤害。是指人体遭受外来各种物理(机械)、化学、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损伤后,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出现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异常。广义的精神损伤有以下三种类型:①躯体创伤所致的精…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法医鉴定行业的日趋规范,各省市纷纷出台有关法医临床司法鉴定的执业指引文件,其中多个省市如广东省的指引中关于涉及精神损伤(伤残)的鉴定,明确规定"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工伤与职业病、其他人身损害所致的伤残评定,如涉及精神损伤(伤残),法医临床鉴定机构只对躯体伤残等级进行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机构不能就精神损伤(伤残)进行鉴定"。由此可见,法医临床鉴定和法医精神鉴定在鉴定业务范围有鲜明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4.
Zhao H 《法医学杂志》2004,20(4):256-256,i001-i002
躯体损伤与精神损伤作为人体相对应的损伤类型,具有不同的医学和法学特征,同时两者又保持着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躯体损伤与精神损伤不仅在分类上保持了各自的特点,在评定的具体依据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浅谈人体损伤中精神损害的赔偿陈建设,林建信,甄英敏我们这里讨论的人体损害中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行为人的加害导致他人的身体损伤或严重的精神刺激,引起的器质性精神病或者心理上、感情上遭受创伤和痛苦,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受害人在精神失常期间所损...  相似文献   

6.
胸部外伤致心脏瓣膜损伤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部创伤所致的心脏瓣膜损伤是一类少见而特殊的心脏损伤。胸部开放性或闭合性创伤都可致心脏瓣膜损伤。心脏瓣膜损伤的症状和体征,有的在创伤后很快出现,有的则出现较晚。心脏瓣膜损伤也常因其他合并伤的掩盖而被忽视。  相似文献   

7.
试论精神损伤评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靳跃  毛书贵 《法医学杂志》1998,14(3):157-157,148
精神损伤的程度评定较之于躯体损伤程度的评定,具有复杂性和不易操作性【门。笔者认为应该首先搞清几个问题,才有可能较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鉴定标准来。1损伤与疾病的关系当损伤与疾病共存时,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l)损伤与疾病完全无关:例如躯体损伤或社会应激发生后,出现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2)损伤与疾病直接相关:如反应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往往与精神及躯体损伤密切相关;(3)损伤与疾病间接相关:例如神经症的症状加重、疲症的诱发,或是其他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均与一定…  相似文献   

8.
创伤是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急性损伤,为外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它不仅是一种躯体应激,同时也是一种心理应激,可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并由此引起一系列心理行为改变,这些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影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康复及其生存质量。本文对五名创伤病人进行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查,结果表明创伤病人得分较正常人偏高,并且创伤越严重,得分越高。同时,创伤病人一般都伴有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恐怖等症状。并针对该症状,提出了危机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精神损伤(mental trauma)的鉴定,一般通过评估精神创伤史、临床症状、心理测验、植物神经功能及内分泌系统检测、一般性影像技术检查、生物电变化的检测、免疫功能检查、同位素标记检查及某些体液检查(如脑脊液、汗液、尿液等)等方面的评估而进行。但对精神刺激所致的精神损伤程度的鉴定,这些评估就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对精神应激事件的评估,既涉及到应激的强度和持续时  相似文献   

10.
颅脑外伤所致神经症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外伤所致神经症的诊断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CCMD-2-R)中已明确,但损伤程度的评定标准尚待研究。本文对76例头部外伤后神经症损伤程度的评定,提出可操作性意见,并对相关问题作出分析。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精神病学鉴定组1986年5月~2000年5月间全部法医学精神损伤鉴定案例230例,其中头部外伤后神经症76例,占33.0%。凡因伤害及交通事故等机械性外力因素所致颅脑外伤和躯体损伤后出现的神经症,均列入研究对象。由一名高职和二名中职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人组成鉴定组,…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伤是指个体遭受外来物理、化学、生物或心理等因素作用后,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出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精神紊乱或缺损。狭义的精神损伤鉴定,即精神损伤程度鉴定,是相对于躯体损伤而言,应同属于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的范畴。本文试从精神损伤的广义层面上,将精神损伤程度及损伤后的精神伤残程度、精神障碍因果关系等相关鉴定案件统称之为精神损伤类案件,以探讨此类案件司法鉴定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精神损伤的法医学思考□张小钢张大强关于精神损伤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时有所见,对精神损伤的法医学鉴定目前还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对此,笔者提出一点粗浅之见,愿与各位同道商讨。提出精神损伤的法律依据传统的伤害概念多局限于躯体损伤,定罪科刑、赔偿损失都以躯...  相似文献   

13.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an CW  Wang ZZ  Xu JY  Sun ZL  Wang L  Chai B 《法医学杂志》2008,24(5):339-341
目的 对脑外伤所致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 以淮南市精神病医院近5年来进行医学鉴定的脑外伤所致各种精神障碍患者共388例为研究对象,在距脑外伤后6个月至1年内由至少3名精神科医师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对他们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1)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中智力障碍的发生率为74.2%,以轻度以下的智力障碍为主.(2)颅内血肿、脑干损伤、脑损伤范围、格拉斯哥分度量表评分(GCS)、合并精神障碍及文化程度对智力损伤程度的影响较大.(3)脑干损伤、颅内血肿、GCS、脑损伤范围、昏迷时间与有无智力障碍关系密切;脑损伤范围、脑挫裂伤、额叶损伤、颅内血肿与精神病性症状关系密切;额叶损伤、开颅治疗、颅内血肿与人格改变关系密切.结论 在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鉴定中,应结合颅脑创伤的性质,全面评估其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4.
肖明松 《法医学杂志》1989,5(3):44-45,39
癔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常由外伤后的强烈精神刺激而诱发。患者具有精神、神经和躯体等方面各种各样的,不能用神经系统一般器质性损害解释的症状和体征。民事和刑事诉讼中涉及的外伤诱发的癔症,是司法办案过程中十分棘手的问题。本病可因某些症状颇似重伤的表现,难予判明其真实的损伤程度,而长期不能结案。其起病、恶化或复发也常使案情复杂化。有时,发案时的外伤并不重,但伤者长时间就医耗去大量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身体功能、身体结构和人体损伤的基本概念,人体对称性器官损伤程度的评定,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致精神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假体、移植物、人工组织器官损坏所致的人体损伤程度评定,肢体缺失和关节功能丧失程度的评定,损伤程度评定时机,损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制订<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新理念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有关精神损伤和精神残疾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问题是近几年来司法精神医学中的热点,也是十分复杂的难点。由于我国目前法律上对这一问题尚无具体规定,鉴定中也尚无统一标准,认识上有不少分歧。在司法实践中,对同一对象,尤其是因躯体损伤所引起的精神损伤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由于涉及问题广泛,不同性质的医疗、鉴定单位往往结论各异,致使鉴定重复进行,案件久拖不决。为此,有必要对精神损伤的法学性质、侵害行为形式、精神损伤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应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法医临床学鉴定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e,TCCF)多因颅底骨折损伤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所致,在头部及额面部创伤中属一少见的颅内血管并发症。TCCF的法医学活体损伤鉴定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磁  相似文献   

18.
失血性休克是指体内、外因创伤失血所致的一种症候群,是创伤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人体大血管损伤破裂、腹部损伤实质脏器破裂,还有一些广泛严重损伤出血等。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血低氧、微循环淤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失血性休克和损(创)伤性休克都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有效血容量锐减所致,其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控制,可直接威胁生命。造成损伤后往往涉及治安、刑事案件,休克程度直接决定损伤程度、案件性质,影响行为人、当事人的法律后果,在司法实践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下腔静脉损伤一般只见于锐器、枪弹所致的腹部开放性创伤。对于钝器致腹部非开放性伤伴有下腔静脉破裂者罕见,现报告一例。案情摘要刘某,男,26岁,劳教人员。某晚,王×等数人用拳、脚和木棒殴打刘,次  相似文献   

20.
日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危害逐年上升^[1]。交通事故所致精神损伤案件中需要进行精神损伤鉴定的案件数量也日趋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