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奇 《天津检察》2009,(1):51-51
在反贪侦查活动中,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的调查稍有察觉,就会毁灭、伪造证据、串供、转移赃款赃物。所以反贪侦查必须善于抓住时机,快反应、快出击、快取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犯罪分子容易隐匿、毁灭的主要证据固定下来,使犯罪分子没有喘息的机会,以快制胜、以快追赃、以快突破关系网,否则反贪侦查工作将会陷入被动,处于重重困难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反贪侦查活动中,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的调查稍有察觉,就会毁灭、假造证据,串供、转移赃款赃物,所以反贪侦查必须善于抓住时机,快反应、快出击快取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犯罪分子容易隐匿、毁灭的主要证据固定下来,以快制胜、以快追赃、以快突破关系网,否则反贪侦查工作将会陷入被动,处于重重困难之中。下面就我们在办案当中的一点体会跟大家进行一下交流:一、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明确意图。准备充分,计划周密,把握初查到立案的转换时机,在秘密初查上下功夫。当前,执法环境比较复杂,各种关系网、人情网严重干扰案件的正常办理,这就要求我们根据…  相似文献   

3.
在反贪侦查活动中,犯罪嫌疑人也许是作“贼”心虚的缘故,其对检察机关的调查非常敏感,稍有察觉就会毁灭、假造证据,进行串供、转移赃款赃物。所以反贪侦查要善于抓住时机,快反应,快出击,兵贵神速,及时立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犯罪分子容易隐匿、毁灭的主要证据固定下来,使犯罪分子没有喘息的机会。这就要求反贪侦查工作必须科学把握立案时机。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反贪侦查活动中的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的调查稍有察觉,就可能毁灭、伪造证据、串供、转移赃款赃物,所以反贪侦查必须善于抓住时机,快反应、快出击、快取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犯罪分子容易隐匿、毁灭的主要证据固定下来,使犯罪分子没有喘息的机会,以快制胜、以快追赃、以快突破关系网。否则反贪侦查工作将会陷入被动。处于重重困难之中。为此,笔者谈谈反侦查中“以快制胜”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渎职案件侦查活动中,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的调查非常敏感,稍有察觉就会毁灭、假造证据,进行串供。所以对渎职犯罪案件侦查要善于抓住时机,快反应,快出击,及时立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犯罪分子容易隐藏、毁灭的主要证据固定下来,使犯罪分子没有喘息的机会。这就要求渎职犯罪案件侦查工作必须科学把握立案时机。  相似文献   

6.
反贪侦查是国家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的司法权力。其任务是依照刑事诉讼法的程序收集、审查各种证据材料,使案件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做到不冤枉无辜的人,又不放纵犯罪分子。笔者认为,反贪侦查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相似文献   

7.
证人证言作为证据的一种,在案件侦查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高明的侦查谋略中把运用技巧获取证人证言作为办案的重点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根据新时期职务犯罪呈现的智能化、多样化的特点,检察机关反贪侦查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侦查观念,更新侦查方法,案件侦查工作逐渐从以获取口供为主的调查型向获取证据为主的侦查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收集相关  相似文献   

8.
反贪案件及其证据信息的获得较之传统刑事案件具有极大的隐蔽性,涉案人员基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又具有较高的反侦查能力,现有的许多侦查技术方法在此类案件的侦查中收效并不理想。本文尝试引入微反应识别技术这种辅助侦查途径应用于针对涉案人员的侦查、讯问过程,并结合反贪案件的特殊性重构微反应识别技术在这一领域内的特殊应用方法,希望可以为反贪案件的侦查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再生证据的概念是近年来处于职务犯罪侦查一线的实际工作者率先提出的,简而言之就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在案发后,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进行各种反侦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证明犯罪情况的一切事实。随着反贪查案力度的加大,反贪查案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是腐败分子的手段越来越狡猾,反侦查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反贪案件特别是贿赂案件证据上往往都是“一对一”,证据的收集与固定难度较之一般案件更大。在此情况下,再生证据由于其生成方式和切入角度的特殊性,在反贪查案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使案件常常出现“柳暗花…  相似文献   

10.
潘少莹 《法制与社会》2010,(34):211-21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对侦查工作尤其是调查取证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本文通过解读两个“证据规定”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对反贪侦查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转变现有模式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推进转变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现状速描:由供到证的反贪侦查贿赂案件基本模式反贪部门受理贿赂案件线索后,开始案件初查,在遵循严格保密和不接触被举报人的原则下,采取各种方法掌握被举报人的基本涉案事实并收集相关证据,经过综合分析认定其存在犯罪行为则将其控制,突破口供,以口供为线索收集其他证据,如果收集的证据与口供有出入,再继续讯问。  相似文献   

12.
李志勇 《法制与社会》2010,(33):225-225
如何办好反贪案件,提高案件质量,打击腐败是摆在检察机关反贪干警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反贪干警的业务素质和侦查能力,办案应当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案件线索分析;准确把握侦查时机;合理运用侦查手段;提高证据收集能力;增强保密意识,防止"跑风漏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和隐形化,使侦查与反侦查的对抗日趋复杂、尖锐和激烈,对检察机关侦查人员办案素质和侦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侦查员在钻研本职业务和现代技侦手段的同时,还应精修“五见”之功。一是要学会见缝插针。所谓“见缝插针”,是指在侦查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空间、证据等条件,不失时机地揭穿犯罪分子的谎言及骗术。此功“见缝”是前提,“插针”乃关键。要出击神速,善插快“针”。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犯罪证据一般都在犯罪分子的…  相似文献   

14.
徐剑 《法制与社会》2010,(25):150-150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检察机关在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中不断出台新的举措,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其中在反贪侦查中运用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拟从反贪侦查的现状出发,谈几点对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看法,以期对侦查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反贪侦查中建立阵地控制,实施积极的侦查措施,主动出击,实时监控资金、不动产及房屋、文物、车辆等贵重财产流动,从中发现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痕迹,截获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同时通过阵地控制切断外逃途径,有效查缉犯罪,并震慑犯罪分子,从源头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元静 《天津检察》2006,(6):48-49
当前,我国反贪案件的侦查模式基本上属于“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犯罪线索、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更充分信息后,再以嫌疑人口供为基础搜集其他的证据。如果收集的其他证据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有所出人,就继续讯问。如此循环往复,整个反贪侦查程序基本上都是被动地围绕嫌疑人口供进行。这种“挤牙膏”的侦查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反贪部门的侦查成本和效率。笔者认为,为适应反贪侦查的严峻形势,提高侦查效率,采用秘密侦查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选择。秘密侦查是指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在严密的指挥和监控下,秘密使用跟踪、设伏、录音监听、摄像、伪装潜入等合法的手段,掌握侦查对象的动向,控制其活动,从而发现和揭露犯罪的一种侦查方法。秘密侦查对于反贪污贿赂案件的破获具有巨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正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实质上就是通过侦查方法收集证据证明犯罪的过程。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证据证明力大小,证据是否存在瑕疵,都对案件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一、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侦查取证工作的要求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更加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对辩护权作出了明确规定,增加了证据种类,提高了收集证据的要求,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的排除情形。在《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下,检  相似文献   

18.
李华明 《法制与社会》2013,(36):253+255-253,255
受贿案件主要以言词证据为基本证据,相比其他职务犯罪案件容易出现翻供现象。而新刑诉法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即可以介入案件,反时强迫自证其罪,使得受贿人翻供的可能性增大。如何破解受贿人翻供问题,成为检察机关反贪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反贪部门在侦查贪污案件过程中,几乎每个案件都要涉及到查账。查账是对案件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财物进行专门检查、审核的一项活动,通过对账务处理、资金来龙去脉情况的检查、审核,从中发现、收集和固定与案件相关的财务会计资料方面的证据,捕捉到有用的涉嫌犯罪的信息。因此,查账是反贪部门在侦查贪污案件中,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收集犯罪证据的重要手段,在此,笔者将在实践中积累的查账方法简单地予以总结,与大家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20.
确立微量物证技术在现代侦查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微量物证技术在现代侦查中的地位陈结淼近年来,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趋复杂化、智能化、专业化,有的犯罪分子有着较丰富的反侦查经验,熟悉用以证实犯罪的常规物证,如指纹、足迹等。为逃避侦查,他们作案以后,往往会伪造现场,破坏现场,毁灭证据。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